习近平关于金融发展的辩证分析和系统阐释

2020-03-16 23:17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实体金融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金融发展的历史、理论与现实,从新时代我国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就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金融的本源、金融的宗旨、金融的根本任务、金融发展的政治保障等基本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统揽全局的战略高度,为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国际国内金融发展形势以及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布局,从多个角度拓展了关于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关于金融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解,为认清金融本质、把握金融发展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关于“金融核心论”内涵的拓展和丰富

2017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明确使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这一表述,强调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他在关于金融的系列讲话中集中论述道:“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1]这表明,习近平对“金融核心论”的考察和认识突破了单一的经济维度,进而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和制度等各个层面。从战略、安全和制度等多个角度研判金融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习近平对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统筹,拓展和丰富了“金融核心论”的时代内涵。

一方面,习近平立足我国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强调战略问题和战略思维,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2]。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研判各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习近平高度重视国家安全,他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3],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和金融安全三者关系来看,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因而金融安全对于国家安全来说意义重大。此外,就金融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言,良好的金融制度是金融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制度,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新时代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因而,习近平提出“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的论断,从制度关系的角度凸显了金融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对“金融核心论”的认识。

(二)关于金融与经济辩证关系的深刻阐释

在拓展和丰富“金融核心论”时代内涵的基础上,习近平不断深化关于金融与经济辩证关系的认识。从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到“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这一系列表述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关于金融与经济辩证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深刻认识。

一方面,习近平把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理解为动态发展的过程,深刻地把握了两者之间的辩证实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专门谈到对辩证法的理解:“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4]。马克思的这段论述不仅阐明了辩证法的本质,而且阐明了如何运用辩证法分析和理解问题即从事物自身的运动中来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在关于金融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理解上,习近平提出,“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5],“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6]。这揭示了金融与经济之间,一方的发展影响着另一方的发展,与此同时两者之间又构成一个不断循环着的整体。由此表明,习近平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着的过程。

另一方面,习近平把金融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理解为有生命的肌体,生动地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7]这一论断把金融比作经济的血液,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现代经济社会而言,金融不只是经济发展的衍生品,而是像血液对于肌体那样,渗透到肌体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此后,习近平进一步阐发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8]这一表达明确地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理解为有生命的肌体,透彻地阐明了两者之间“共生共荣”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金融的根本宗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

在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其中首要原则为“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进一步指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9]。这些表述初步阐发了习近平对金融之根本宗旨的理解。此外,习近平还就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的具体举措展开系统论述。

(一)阐明了金融宗旨论的哲学思维和哲学意蕴

习近平关于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论述,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和丰富的哲学思维。一是立足时代问题和时代要求的哲学思维。环顾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经济金融化和产业空心化不断演进,虚拟经济不断膨胀而实体经济则萎缩不振,“脱实向虚”的风险和隐患对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聚焦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大量资本流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脱实向虚”“钱生钱游戏”倾向增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信用链条不断拉长,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效率低等问题日益显露。由此可见,习近平提出金融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和现实的针对性,是立足时代要求、合乎时代之需的明智选择。二是本体论的哲学思维。“回归本源”即回到事物的根本,遵循事物的本质。具体到金融的本源就是指金融的本质即金融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实质。金融产生于以工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功能,并日益增强对经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特别分析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他指出,“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10]。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为金融的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强化了后盾。反之,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金融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人为本的哲学思维。在201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对金融的宗旨进行了丰富。他指出,金融要“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11],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维。从人与物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唯物史观表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是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物质性生产活动。换而言之,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前进的主体。因此,服务人民生活乃是金融的本源性旨归。从国家的性质和党的宗旨来看,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以服务人民生活为宗旨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二)提出了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

以“金融宗旨论”为指导,习近平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作了进一步指示。他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12]。就具体举措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大力推动实体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并进一步改善实体企业间接融资结构,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共同发展。二是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特别是建设层次丰富的银行体系,推动中小型民营金融机构的蓬勃发展。三是要优化金融产品体系,拓宽金融业务的总体覆盖面积,同时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推动业务的差异化发展,为实体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高质量金融产品。四是要优化资本市场体系,加强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提高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开放性,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为实体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五是要优化金融资源分配,大力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一方面为以往在金融服务中被相对边缘化的三农产业、小型实体企业以及落后地区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实现金融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事关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的、以技术为导向的实体企业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实现金融精准支持。

三、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稳步前进,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显露出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监管不到位、金融责任主体不明确等。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亦不容乐观,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13]。在客观审视我国金融发展的经验与不足,深入分析世界经济大势和金融风险隐患的基础上,习近平特别强调要维护金融安全,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关于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精辟论析

在金融安全的认识上,习近平把金融安全理解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维护金融安全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不仅表明他对金融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更反映出他以长远的历史视野对金融安全的深入洞见。在2018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峰会第一阶段会议的发言中,习近平指出:“登高望远,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14]很显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特别强调金融安全问题,正是总结分析世界金融发展历史、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作出的负责任的战略决策。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分析上,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全球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其破坏性之大、影响之深不言而喻。因而,在部署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时,习近平从坚持底线思维出发,反复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15]。二是矛盾转化的辩证思维。在习近平看来,“防范化解”即有防有化、需防则防、能化则化,这是两种不同的策略,防是基本底线,化是积极应对。因此,他明确指出:“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16]运用矛盾转化的辩证思维,习近平不仅点明了防范与化解的战略差异,同时又指出化解过程中风险与机遇的转化。

(二)关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具体要求的论析

习近平在深入阐明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理论问题的同时,还就做好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工作的实践要求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强化金融工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17]因而,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重点在于“防范化解”,这首先对金融工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出了较高要求。习近平用一个“主动”和四个“早”字道出了真谛,“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18]。把一个“主动”和四个“早”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人”,因而无论是相关领域的领导干部、管理者,还是普通工作者,在金融工作中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充分认识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保持对“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的高度警惕和防范意识,准确研、预判潜在风险源和风险点,积极做好监督防范措施,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其次,夯实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基础。习近平从“金融宗旨论”出发指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基础。”[19]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金融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温床才能被祛除。习近平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此外,他还对做好如下工作予以部署:一是要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实体产业整体升级,实现实体产业的高利润率和高附加值。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通过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在合理区间的稳定运行。三是要大力推动经济去杠杆,特别是国有企业降杠杆,做好处置“僵尸企业”的工作,全力促进实体企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全面完善金融市场各方面的建设。坚决打好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重大攻坚战,必须全面完善金融市场各方面的建设。习近平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完善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大金融市场重要基础设施的国产化力度,为金融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二是要完善金融市场的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反映金融风险的波动,对资金的流动加以全面监督,牢牢掌控金融动态;三是要完善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各方面运行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20];四是要加大金融市场的反腐力度,强化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中主要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的教育、监督与问责,严格查处金融腐败行为,牢牢封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后门。

四、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关于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习近平着重从微观层面就金融改革开放的具体原则、要求和方案等问题展开分析。

(一)关于深化金融改革

习近平根据新时代我国发展战略的需要,在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金融制度的相关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

首先,改革完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从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习近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21]。一方面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来配置金融资源;另一方面使政府与市场协调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政府在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缺陷,防止市场失灵。

其次,改革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金融企业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指出,“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22]。重点是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和员工约束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企业对金融风险内部控制的机制建设。

最后,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当下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能满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需求,因而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势在必行。习近平指出:“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23]这就要求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行为监管协调有力,完善监管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作为金融统筹监管机构的协调作用,同时强化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各自的监管职责,从而健全现代金融监管框架,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增强对金融业信息的综合了解,实现信息共享,健全风险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

(二)关于扩大金融开放

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金融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习近平根据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和新时代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对扩大金融开放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要求。

首先,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针对当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全面、开放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习近平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24],促使新时代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更好地融入世界。具体来说,要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完善金融市场准入制度,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方面逐步放宽外资限制,拓宽中外金融合作领域、加强中外金融合作力度;完善金融平稳开放的相关机制,重点包括完善规范金融竞争的有效机制、完善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机制、完善防范化解开放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

其次,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发展。金融开放是双向的,在“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习近平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25]。这就要求牢牢把握金融国际化的发展潮流,抓住金融开放的历史机遇,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发展,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当下重点是围绕“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打开我国金融业进一步“走出去”的新突破口,大力发展国际金融创新,加强国际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并围绕金融的国际发展建立和完善相关金融制度。

最后,提高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习近平指出,在扩大我国金融开放、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过程中,也要“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26],担负起在国际金融发展方面的重要责任。一方面加强与世界各国在金融安全领域的合作,防范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国际金融体系,促进国际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世界人民服务。

五、金融发展的政治保障: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顺利实现金融物价的稳定和国家财经的统一,到新时代我国金融业稳定发展、金融改革深入推进、金融制度日趋完善,金融机构实力显著增强,跻身世界金融大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金融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稳大局、定方向的核心作用,这成为我国金融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因此,习近平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27]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28]这一论断具有统领全局的意义,成为理解各领域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在关于金融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的一系列论述中,习近平着重就金融领域如何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展开了具体分析,主要可以概括为下述四个方面。

第一,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健全的体制机制,是党科学领导金融工作以及党中央金融政策得到严格贯彻落实的制度保证。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29]。具体而言,一是完善党领导下的金融决策机制,推动金融发展形势分析、金融发展问题研究、金融发展政策制定、金融发展战略部署等方面的科学化和制度化。二是完善党领导下的金融部门分工机制,推动权责明确的职能分工的发展,强化不同职能岗位金融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三是完善地方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决策的机制,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学习中央文件精神、研究中央金融决策、制定各地区金融发展措施等方面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第二,抓好金融企业党建工作。金融企业党建工作是保持金融企业党组织活力和先进性的重要条件,“要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党的建设”[30],才能始终保证党对金融企业领导的有效性和金融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习近平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对推动金融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是要加强金融企业党组织的党性教育,做好党的政治建设;二是要加强金融企业党组织的理想信念教育,做好党的思想建设;三是要加强金融企业党组织的纪律教育,做好党的纪律建设;四是要加强金融企业党组织的反腐倡廉教育,做好党风廉政建设。

第三,加强金融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金融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是学习研究党中央金融政策、领导具体金融工作的核心。习近平指出,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必须“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31]。一方面,金融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素养、改善工作作风,主动学习、补充和消化相关金融知识,深刻把握金融发展规律以及国际国内金融发展形势,强化分析金融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开展金融工作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金融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金融工作的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重要部门和岗位中一把手和关键负责人的监督,严惩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保证金融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统筹规划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32]。在新时代,要更好地发展金融、做好复杂的金融工作,需要大批专业金融人才的支撑。因此,我们党要统筹规划金融人才培养工作,重视培养大批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优良、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大批高端金融人才,完善金融人才智库建设,为新时代我国金融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实体金融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