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历史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2020-03-16 03:14李承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课渗透价值观

李承昌

[摘   要]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历史知识时要注意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掌握历史知识,也能够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文章就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上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渗透;价值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68-02

在农村中学里,学生大多知识面较窄,思想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农村中学历史科任教师本身既不做班主任也不是德育处辅导员,导致在历史课堂教学上,只重视历史知识的讲述,强调学生一味地去读、背、记,不注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没有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在重视历史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将爱国教育、品德教育、诚信教育、乡土历史人文教育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那么,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农村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巧设教学环节,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师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时,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态度的升华;评价一节历史课是否完整,不只看上课内容是否完整,还要看本节课是否达到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民族大团结》这课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爱国、富强、平等、和谐、友善”等词来设计教学环节。在设计导入环节时,用唐朝文成公主入藏的例子,问学生这对唐朝产生了哪些影响?汉藏之间的“联姻”,增进了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感情,促进了汉藏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由此导入本课内容,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如今我国的民族关系怎样?设计教学内容环节时,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1.政治制度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新型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国情、顺乎民心的政策。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和共同繁荣发展。教师可以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加以阐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经济建设方面,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党中央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少数民族大力支持,派驻优秀干部(如孔繁森)、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等,这些举措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祖国繁荣富强。

3.民族文化艺术方面,国家重视和积极保护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设计这个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广西壮族“三月三”、手工艺品“壮锦”、弘扬慈善孝老传统美德的上林县塘红乡龙母节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这些乡土文化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历史人文教育,增进其爱国情怀。在教学的小结部分,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达到提升情感態度价值观目标,可以这样设计: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开展经济建设、人们和谐共处且安居乐业。在当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新时代的学生要更加爱党爱国爱人民,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将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渗透核心价值观教学

历史课堂是历史教师面对面向学生渗透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包办式”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结果是教师教得累,学生没劲学,师生缺乏有效的情感交流,能在课上掌握知识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不用说整体上提升学生情感了。为了提高课堂实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学中,一方面可以让课堂“动”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达到学科素养教学要求——提升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讲授《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改革开放前各种票证(如粮票、布票、油票)的实物和图片和如今日常生活中各种卡片(如银行卡、医保卡、会员卡)的实物和图片……上课时组织学生分组把收集到的实物和图片展示出来;对比现在人们的支付方式不再只是现金而是用上了微信、支付宝等;列表比较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这样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越来越富强,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些变化是如何取得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团结一致等精神创造出来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激发学生为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脚踏实地、勤学苦练、不断进取。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把“爱国、富强、敬业、诚信、和谐”等价值观渗透到课堂中,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又如,教师讲授《抗美援朝》时,在导入环节部分,可以用视频播放朗诵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段落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的前因后果。

中国出兵朝鲜是正义的,是为了努力营造和维护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切实负起大国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播放电影《上甘岭》的片断视频,让学生从观看视频中感受志愿军在处境艰苦的情况下,同朝鲜军民团结一致、英勇顽强,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展示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图片,组织学生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领会从志愿军和英雄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是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舍己为国、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对丰富学生的爱国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参与历史实践课通过所见所闻,能够从场景中切身获得知识。所以要充分发挥校外实践课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

例如,讲述《正面战场的抗战》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改革成功后,逐步成为亚洲强国,因本国土地、资源、市场有限,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计划,而此时的中国仍在苦难中挣扎,所以日本侵华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为了增强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本质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可以利用历史实践课组织学生到本地乡土历史教育基地——上林县巷贤镇南陔革命旧址参观。学生通过参观南陔革命旧址“历史文化墙”、查看历史资料、聆听革命前辈的讲述,了解到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此时以国共合作为主体进行全民族抗战。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军民同仇敌忾,顽强抵抗,组织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等,其中桂南会战(1939.12.18—1940.1.11)中的著名战役——昆仑关战役,由爱国名将白崇禧、桂聿明等人指挥,昆仑关战役中击毙日军中将中村正雄,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1940年初和1944年冬,日军两次入侵上林烧杀抢掠(出自《上林县志》),无恶不作。上林军民组成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大大小小共150多次戰斗,最后在1945年5月12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上林。当时,本地周可传、卢哲等烈士号召民众团结一致英勇抗日的故事传为佳话。学生走进巷贤镇王丈庄,听幸存老人痛述本庄老百姓1940年被日军屠杀仅剩下54人以及“血泪塘”由来的悲惨历史故事。

通过实践课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当时惨绝人寰的本性,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同时增强学生对烈士“英勇杀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产生的敬畏之情。惨痛的历史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永远抹不掉,当今生活的和平年代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告诫学生要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人民,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

总之,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很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教学中,这是提升学生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农村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研究水平的价值核心取向。

(责任编辑    张诺依)

猜你喜欢
历史课渗透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