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分析

2020-03-16 03:36求文星李超范国星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因子分析

求文星 李超 范国星

摘 要:以安徽省蚌埠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从消费需求角度分析家用智能机器人的消费意愿和需求类型.提出以下建议: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相关政策;企业研发部门应通过关键技术研发来强化人机交互体验与人机协作效能;企业销售部门应深刻把握市场动向推陈出新.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家庭服务;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O213.9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residents in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umption intention and demand type of household intelligent robo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 dem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robot industry and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according to strategic objectives. Enterprise R&D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experience and human-computer collaboration efficiency through key technology R& D. Enterprise sales department should grasp the market trend, get rid of the stale and bring forth the new.

Key words:intelligent robot;family services;factor analysis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1],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目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销量增长迅速,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统计,我国2017年机器人密度仅为68台/万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4台/万人,仅为韩国的11%,新加坡的14%,德国的22%,仍有很大空間有待弥补.智能机器人产业对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消费需求日益增加,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课题对智能机器人国内发展现状进行梳理[2-6],以安徽省蚌埠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对家用智能机器人的消费意愿、需求类型、影响因素、注重功能、选择原因以及担心隐患进行分析,研究消费者对家用智能机器人的选择偏好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为研发部门机器人研发提供启发.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蚌埠市区(不包括三县)四个区12个乡、镇、街道市民.受访对象中,女性占比57%,男性占比43%.按照传统的中国式家庭分工,女性通常在家居配置方面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因此,在本次调查中侧重于考虑女性的意见.主要的年龄群体为21~30岁,占比达65%,在近期和不久的将来,该年龄段的群体将是家用智能机器人消费的主力军.婚姻情况中,大部分为已婚或已有伴侣,通常此类人群的家庭构成较为庞大,对家居性服务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调查对象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最高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占比21%,本科或大专占比58%.目前和未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从业人员和在校学生占据样本的79%,独居人士仅占13%,与配偶居住群体占12%,其余75%属于长期大家庭生活.样本概况见表1.

问卷调查,取样采用区域分层取样与三阶段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有效问卷回收率90%.实地访谈,按各区域样本量的分配,在公共场所随机拦截自愿者访谈.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决策树”填补缺失值,利用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检测问卷设计的合理性.通过计算,克朗巴哈系数为0.920,KMO值为0.716,Bartlett检验的P值为0.000<0.05,说明此次调查的问卷信度较好,具有结构效度.

2 结果分析

2.1 潜在消费群体特征

潜在消费群体特征为:年龄31~40岁、城镇户口、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000元以上月工资、已婚且与家人同住的男性群体有比较大的购买意愿.31~40岁的群体购买意愿率最高,男性购买意愿率高于女性,城镇户口群体购买意愿率高于农村户口群体,学历越高购买意愿率越高,工资月收入越高购买意愿率越高,已婚且与家人同住的群体购买意愿率较高.

2.2 购买者需求类型

家用智能机器人需求类型多样,主要为以下五种类型:

(1)70.09%的受访对象表明需要家政服务型智能机器人,主要原因是由于白天工作忙碌、身心疲惫,没有时间也没精力做家务,受访对象希望自己和家人能轻松一些,不被家务活所累.

(2)42.06%的受访对象会选择住宅安全与监视型,说明现代人对安全格外关注.

(3)40.19%和31.31%的受访对象分别选择了教学辅助型和儿童智能陪伴型,说明人们十分注重教育.成年人由于工作忙碌抽不开身或者自己能力不够,觉得无法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需要智能机器人来分担部分工作.

(4)29.44%的受访群体选择老人陪伴与看护型.

(5)7.94%的受访对象选择残助型机器人,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该类看护照顾型智能机器人可能将更加普及.

2.3 购买者的消费意愿

对购买意愿最有影响的因素是学历因素,对购买者的学历因素进行分析.购买意愿率随着最高学历的上升而上升:初中或初中以下的群体,有13.33%的调查对象是愿意购买的;高中/中专有23.33%愿意购买;本科/大专有29.60%愿意购买;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群体有31.28%的比例愿意购买.原因可能是学历越高,收入水平相对会高,更愿意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学历越高,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对科技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更持有积极的态度.

2.4 購买者关注的主要因素

购买者关注的主要因素是性能和实用.将蚌埠市民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所关注的因素排序打分进行因子分析.当选择提取三个因子时,累计贡献率已达63.00%,可对7个原始变量进行明确的因子归纳,整理结果见表3.(括号内表示平均打分)

从表3中看出,因子1和因子2赋分的平均值比较高,说明受访对象在对购买家用智能机器人时会将这些因素重点考虑.因子3的三个因素则赋分均比较低,即这些因素很少被考虑.因子1由操作简单、质量好、使用安全构成,即为主因子——性能;因子2由价格合理和售后服务两个因素构成,即为主因子——实用;因子3由外观与界面、知名品牌、口碑与评价三个因素构成,其评分很低,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并不在意这些因素,即为次因子.

2.5 购买者所需功能

购买者更关注专项功能,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并不在意.从表4中可以看出,受访对象对专项功能评分均比较高,而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评分偏低,表明消费者更注重与类型相关的专项功能,而对高级功能和附加功能并不在意.(1)儿童陪伴型机器人最关注的是唱歌与讲故事、聊天对话、启蒙教育、趣味益智游戏等专项功能,不关注激光导航与远程遥控等附加功能.(2)教学辅导型机器人最关注的是课程同步辅导、双语互动交流、百科随问随答等专项功能,不关注的奥赛辅导、语音控制等高级功能.(3)残助或老人陪伴与看护型机器人最关注的是陪伴聊天、打扫卫生、健康管理等日常照顾专项功能,其次是家庭安保、远程遥控等高级功能,最后是录制视频和激光导航等附加功能.(3)住宅安全与监视型机器人最关注的是远程遥控、实时定位、视频音频监控等专项功能,不关注红外热像仪、温度监控和抛投装置等高级功能.(4)家政服务型机器人关注的是打扫卫生、搬运物品、手洗衣物等基础专项功能,不关注语音控制、远程遥控等附加功能.

2.6 购买者选择原因和担心的隐患

以儿童陪伴型(实际购买最多)和家政服务型选择原因和担心隐患为例进行因子分析.儿童陪伴型智能机器人的选择原因主要为:父母工作繁忙和老人能力有限,对孩子成长有帮助.担心隐患主要是三方面:孩子心理有依赖、孩子健康有影响和机器人质量差、寿命短等.家政服务型智能机器人选择原因主要为:个人主观上不想做家务、工作劳累和部分家务活有难度,仅凭一人难以完成.担心隐患为:担心不能真正完成清洁工作,机器人在工作时带来噪音等副作用.

3 建议

笔者以安徽省蚌埠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家用智能机器人的消费意愿、需求类型等.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智能机器人市场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政策的合理制定与落实、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前沿技术的突破、应用的创新与推广等.人们观念上对于现有家用智能机器人质量持怀疑态度,存在机器人类型相关的专项功能未达到预期、人机交互体验不够好等问题,导致市场供给与消费者需求不匹配.基于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资源配置不协调,生态系统构成复杂,各参与方发展良莠不齐.政府部门应当重视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市场监管和安全保障,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完善与新兴企业间的沟通机制,打造开放高效的协同体系.

(2)目前智能机器人市场总体需求巨大,但是有效需求不足.由于现有产品智能化程度不够,功能类型单调,人机交互体验效果不佳,急需突破技术瓶颈.因此,企业研发部门可以针对这些技术瓶颈采取以下有效措施:进一步利用图像识别、情感交互、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具有高智能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充分运用产业链协同研发创新功能类型,加强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关键技术研发来强化人机交互体验与人机协作效能.

(3)家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有效刚需尚待形成,用户的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创新化、多样化和快速化的特点.企业销售部门应当加强对智能机器人行业的知识学习,加大市场调研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产品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深刻把握市场动向,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Z].2016-03-21.

[2]曾宪域.浅析人工智能时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7):36.

[3]王力超,罗建,刘丙友,等.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小车导航系统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29-33.

[4]刘涛雄,刘骏.人工智能、机器人与经济发展研究进展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06):172-178.

[5]李思琪.当前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担忧与期待[J].人民论坛,2019(07):38-39.

[6]第十三届中国智能系统会议在牡丹江市隆重召开[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81.

猜你喜欢
智能机器人因子分析
人工智能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其难点问题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新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
“智能机器人”的社会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