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在预防骨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中的应用

2020-03-17 08:26徐李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二聚体围术骨科

徐李华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静脉血出现非正常凝结而阻塞血管,包括深静脉血栓(DVT)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两类,骨科术后VTE发生率为10%~60%[1-2],是导致围术期死亡的因素之一,也是院内非预期死亡的因素之一[3]。为此,本研究采用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预防骨科围术期VTE的发生,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患者80例,纳入标准[4]:具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正常交流;无心脑血管病史。排除标准[5]:严重肝肾疾病;肝素过敏;入院前使用过抗凝药物;具有深静脉栓塞病史、血栓性静脉炎病史、肺栓塞病史。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28~61岁,平均(42.11±2.21)岁;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0例,脊髓损伤7例,髋部、股骨、颈骨骨折复位修复术11例。研究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27~60岁,平均(41.87±2.18)岁;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11例,脊髓损伤8例,髋部、股骨、颈骨骨折复位修复术10例。均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教育,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恐惧心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对症护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有无发绀肿胀。研究组实施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标准[6]进行VTE风险评价制定,风险评定分为手术前、后首次风险评估及每5 d 1次动态评估,病情变化时立即进行评估。(1)术前。护理人员评估疼痛等级、生活自理能力、手术前VTE风险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术前危险等级分组;宣传手术及术后VTE形成与预防,提高对术后VTE的认识程度;指导学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如术后腿位摆放、患肢抬高、患肢通风保温等预防血管痉挛的方法,预防VTE形成。(2)术中。护理人员对健侧肢体做好保温工作,摆好手术体位,维持手术姿势;输注药液进行保温处理,如放进保温箱中,药液温度保持在37~38 ℃,预防术中低体温;观察术中压框反应,防止出现术中苏醒及麻醉过深现象。(3)术后。进行VTE风险等级判定,出具VTE风险告知书,在告知书内标注VTE的风险等级,根据病情、风险告知书共同制定具体操作干预措施。加速扩容补液,排气后增加至每日2000 ml饮水量。术后48 h协助患者进行早期踝泵训练,每天400次;气压泵每天3次,每次30 min。连续被动运动(CPM)每天3次,每次30 min。术后注意防止因过度止血造成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若超声检查中发现阳性现象,护理人员应立即再次进行VTE风险评估,将检查结果与VTE评估结果作为交班重点;遵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性处理。定期专人随访,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延伸护理服务,专病专访[7]。

1.3 观察指标 术后第2天开始,每3天进行1次下肢静脉血管B超检查,比较VTE发生率、VTE风险评估、术后D-二聚体情况。VTE风险评估标准[8]:低危:危险因素评分0~1分,VTE发生率<10%;中危:危险因素评分2分,VTE发生率10%~20%;高危:危险因素评分3~4分,VTE发生率20%~40%;极高危:危险因素评分≧5分,VTE发生率40%~80%,病死率5%。

2 结 果

2.1 术后两组VTE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VT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VTE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术后VTE风险评估、D-二聚体检测情况比较 术后VTE风险评估中,研究组VTE各风险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D-二聚体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VTE风险评估、D-二聚体检测情况比较

注:1)为u值,2)为t值。

3 讨 论

全程血栓防控干预在VTE风险评估量表评估危险等级后,结合D-二聚体检测,VTE预防与诊断检测在围术期预防的临床研究资料并不多见。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VT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VTE各风险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流行病学显示,采用12510纤维蛋白原证实,骨科手术术后发生VTE的概率为50%,而产科仅有3%,肝胆外科仅有6%[9-10]。VTE其临床症状较为隐匿,若未能及时发现并发肺栓塞,可造成猝死。因此,预防VTE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检测虽特异性不高,但作为阴性预测的价值却值得肯定,早期应用D-二聚体检测可排除VTE[11]。研究表明,实施全程血栓防控干预体系,可降低骨科围术期VTE的发生率。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D-二聚体小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传统的方式为采用抗凝药预防围术期VTE的发生,但临床用药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尚未形成统一用药标准[12]。抗凝药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易出现出血或伤口不凝血现象,不利于疾病康复。完善VTE全程防控体系,加强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实施全程血栓防控干预骨科围术期VTE,临床VTE发生率下降,为临床预防VTE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促进血栓预警机制建立,血栓防控更加精细化。

猜你喜欢
二聚体围术骨科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