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态是最好的“疫苗”

2020-03-17 09:31蔡建军
党的生活·青海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态疫苗防控

蔡建军

病毒凶未已,万马战犹酣。面对肆虐的疫情,网络、微信、资讯伴随而来,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常常“疫”情难辨、“毒”情难料、“魔”情难判。这种疑惑或困顿就如同计算机病毒侵入了社会大众心理。战“疫”关头,一位领导同志说得好:“望'疫'兴叹,不如有个好心态。”可谓一语中的,引人深思。

众所周知,成熟的社会群体,应该正视疫情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准确做出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改变无序慌张焦虑的生活状态。如果公众陷入无知的恐惧而不能自拔,恐惧就会将疫病的灾害按几何级数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放大。

疫情来势汹汹。全民以“一级响应”应对重大疫情,是当前“第一位的工作”。随着新增病例的不断增加,许多城市实施交通管制,对小区、村屯、单位实行封闭管理后,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封城封路引发的各类纠纷,趁机哄抬物价的不法商贩……不少群众产生了一些负性情绪,焦虑、恐惧、憋闷、易怒、担心,甚至心理过度恐慌、认知偏差和行为异常,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了心理距离加大、心理隔阂等社会不良心态,于阻击疫情毫无用处,反而会自乱阵脚。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试想,不能正常走亲访友、觥筹交错,相比较医护人员、警察、环卫工人等冒着风险,在不见硝烟却关乎生死的防控一线日夜恪守、尽职尽责,那种“闲得无聊”“闷得发慌”又算得了什么?满弓易折,良好的心态就是防控疫情的最好“口罩”,也是第一剂良药。

社会是个复杂系统。在公共危机和灾难面前,社会治理的各种杠杆都会产生应激反应,这些工具与杠杆之间势必会发生碰撞。作为社会的“细胞”,每个人的心态,也有不同的反映。面对眼前气焰嚣张的新型冠状病毒,出现不良情绪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能心态失衡、过度过激。倘若真的慌了手脚、丧失理性,不仅会坏了大局、加剧疫情,更容易动摇军心民心。

疫情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每个人的齐心奋战。抗“疫”之战,既乐见风景也不拒风雨、既喜见寒梅又无惧寒霜,这是战斗者应有的素养,更是胜利者宝贵的品质。迎战险恶的病毒,我们不仅要比能力和本领,也要拼心态和意志。良好的心态从哪里来?其实,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手中。足不出户虽“宅”中,良好心态任意行。或看书学习,陶冶情操;或室内健身,强身健体;或夫妻交心,增进感情;或网上冲浪,关注局势。阻击疫情,涵养精气神,增强免“疫”力,何嘗不是好状态?

当前,是战“疫”总攻决战的最关键时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决不能在思想情绪上“挂倒挡”。面对病魔、面对生死,有些慌张无可厚非;面对压力、面对管控,有点牢骚可以理解。但是,盲听盲从、一味抱怨,就会害人害己。如果说,这些情绪只是隐藏于个人内心,尚不会造成大的社会影响,但如果外化为行动,则会对防控疫情造成新的困难。有人惴惴不安,总觉得自己疑似染病,患上“疑病症”;有人风声鹤唳,盲信各种未经证实的“偏方”,加以转发扩散;有人仍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在大庭广众之下“裸嘴”而行、顶风聚会,甚至有人瞒情不报,导致疫情扩散。这些人的“心病”,理应根除杜绝。

良好的心态不是空话,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能体现价值。硬仗面前,每个人都应该调整好心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国家坚定信心,就能让疫情必降、战疫必胜成为共识。

防控疫情的阻击战鏖战正酣。但良好的心态,绝不是盲目蛮干,而是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求实的科学态度。比如,一些城市出现了非理性抢购苗头,生活物资、防疫物资被抢购一空,个别商家甚至坐地起价;比如,一些地方出现“谈虎色变”,盲目拒斥外来人员的过激做法,更不利于万众一心的抗疫大局。

“等这一切过去,春光与你共赴。”抗击疫情最前线,一位白衣天使的妻子写下温情的语言鼓励丈夫。是的,春已至,花会开。经历了各种考验的亿万中华儿女,必定能保持镇定、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坚强的信心、百倍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驱散疫病的阴霾,迎接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心态疫苗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