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探析

2020-03-17 04:00邓毅
学生之友 2020年8期
关键词:实践性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邓毅

摘 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法制观念进行培养,让学生意识到我国采用“依法治国”的政策。这样一来,当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面对不公的待遇时,他们也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让自己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本文将主要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希望文中的方法策略能够对广大小学教师产生一定的帮助和启发,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有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展,对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思想道德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性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实践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如何促进实践性教学应用于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上。

一、我国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家长和教师们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这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们应该为学生讲解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对事物产生正确的认知,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与此同时,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在面对一些非正常的事物时,他们可能无法辨清其真正的情况,而为了让学生们在明辨是非方面有所进步,教师们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对事物产生清晰的判断。除此之外,为学生普及法治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育部提高了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学校也积极开展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平时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们应该充分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帮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有所感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举例说明一些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学科知识。同时,教师们也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调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接收有效的知识,从而得到核心素养的快速提升。例如,在为学生讲解《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课余活动图片,然后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呢?”学生思考之后进行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问:“你们觉得目前的课余生活怎么样呢?你们认为自己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了吗?”这时学生可能会产生疑惑,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知识[1]。

(二)注重自身的道德品行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教师们早已意识到学生们都应该具备更加高尚的道德修养,同时,学生们在法治知识方面的匮乏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不利,所以教师们应该利用自身的教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道德观。除了父母,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就是教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所以教师们应该以学生为课堂的核心,通过合适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感受爱与关心,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教师们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将教师当作自己的榜样,并且认真学习课程内容[2]。

(三)巧妙地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情感教学十分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让学生们可以在进行某些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學情境,因为这些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创设情境应该成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利用有效的网络资源搜集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例如,在为学生讲解《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学生回答:“56个!”教师继续:“你们知道多少个少数民族呢?”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各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让学生们能够产生学习兴趣。如果班上有少数民族学生,教师还可以举办民族介绍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提前准备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活动中向其他学生分享。这样一来,班上的学生们就可以对某些少数民族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建立正确的民族观,产生“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正确观念[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平时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积极结合当下的有效资源,为学生设计一些有效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快速进步,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雅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教师,2018(31):70-71.

[2]康涛.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8(42):136.

[3]刘莹.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26-227.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江油关镇中心小学  622554

猜你喜欢
实践性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