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藏文化宝库之萨迦寺的历史与建筑风格

2020-03-17 10:08完么东智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7期
关键词:宫殿寺庙西藏

完么东智

1.萨迦寺代表的政权意义

公元1246年萨迦班智达到达凉州并与阔端会晤,揭开了萨迦政权在西藏近百年统治的序幕。1261年敕封八思巴为“帝师”,佛教僧侣们的最高领袖,同时掌管宣政院,管理西藏相关事务。“帝师之命与诏救并行于西土。”①八思巴长年居住在皇帝身边或是内地,而对西藏地方的管理主要是通过萨迦“本钦”来执行。在相关的文献中,对“本钦”做出了这样的定义,“他由喇嘛的命令和皇帝的圣旨来封授,他保护地方的安宁和宗教的繁荣。”②首任本钦曾经就是萨迦派的大总管释迦桑布,他有管理教派土地、寺庙等财产的权力,并且作为帝师辖下的一名高级官员管理地方事务。所以在元时期萨迦派不仅是一个庞大的宗教团体,也是在西藏地区具有强大力量的政治集团。萨迦派的主寺萨迦寺作为物质载体承载着宗教和政治的双重功能。萨迦南寺和甘丹颇章曾经的使用者均是教派中德高望重者,而且有着更高的政治身份,建筑被政治领袖作为日常办公休憩的场所,符合宫殿建筑的基本特征。这一点也是将其判别为宫殿建筑的重要依据。萨迦南寺修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作为帝八思巴返回萨迦之后的居所以及萨迦本钦、法王等行政官员居住和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地方。甘丹颇章最早是当时帕竹地方政权首领的别墅,邻近哲蚌寺,因而被赠予二世达赖喇嘛作为住宅。后来的几位达赖都居住于此,并对当年的小房子进行了多次的扩建修复,在五世达赖时形成了现有的规模。甘丹颇章政权也因政治领袖办公居住在该建筑中而得名。这些宗教领袖同时身兼政治和宗教两大职能,所以在宫殿中也会有供其日常使用的一些小型的宗教空间。但是通常重大的宗教活动仪式不会在这些建筑中举行而另有他处。

2. 寺庙与宫殿融合的建筑风格

萨迦南寺始建于1268年,是八思巴委托当时的萨迦本钦释迦桑布主持修建的。萨迦南寺内的建筑主要有拉康钦莫大殿、八思巴殿、吉济拉康、则庆拉康等。其中拉康钦莫大殿又是众多建筑中的最大者。该建筑的修建是作为八思巴返回西藏之后处理日常事务的主要场所。关于该殿的修建,“本钦释迦桑布向当雄蒙古以上乌斯藏地区各个地方的万户和千户府发布命令,征调人力。于次年为萨迦大殿奠基,还修建了里面的围墙、角楼和殿墙等。”③可萨迦南寺有一套完整的围城体系,由护城河、内外城墙和角楼组成。这样的寺庙围合方式在西藏是唯一的,因而很多研究者认为,萨迦南寺的建造明显受到了汉地造城理念的影响,带有一些封建集权的寓意,也体现了在这一时期汉地文化与藏族文化的交融。1518年当时的帕竹第悉阿旺扎西扎巴把自己在哲蚌寺西南的一座叫做“朵康恩莫”的家族别墅送给了根敦嘉措作为住所。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将这栋别墅扩大,并更名为"甘丹颇章"。五世达赖建立政权之时正是居住于此,因此将政权定名为甘丹颇章政权。甘丹颇章偏于哲蚌寺的西南角,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整体共有7层,其中包括建筑的地下部分,上下错层,十分复杂。整个建筑由三座院落组成。三座院落中的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是桑阿颇章、寝宫和贡嘎让瓦。建筑共有四层高,按照藏族人的生活习惯,等级越高者居住在越高的地方,由上至下依次是达赖的办公住所、佛堂、随从和后勤用房、仓储用房。萨迦南寺通过内外两道城墙和锯齿形的护城河将拉康钦莫大殿等建筑围合在一个近似方形的空间里。甘丹颇章主要是通过院落将三栋主体建筑围合起来,利用院落之间的出入口在建筑群中穿行。而萨迦寺和哲蚌寺中的其它建筑体之间很少有这样用明晰的实体做出勾勒界定的,虽然有些扎仓等大型建筑也是由围合院落构成,但它们仍然可看作是单体形式,而没有达到群体结合界定的层次。

3.寺庙建筑空间布局的特点

从萨迦派掌握了西藏地区的政教大权,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并在萨迦寺内修建各种“颇章”、“拉章”,萨迦南寺就是一个宫殿群体。帕竹政权、甘丹颇章政权等也都分别修建了一些 “颇章”用于驻锡和施政的场所,这取代了原来的宫殿,成为具有宗教色彩的宫殿。这一阶段是藏族宫殿建筑的成熟时期,其代表是甘丹颇章和布达拉宫。虽然南寺和甘丹颇章有浓烈宗教色彩的藏式宫殿建筑,但还是各有不同。早期的西藏寺庙修建时,通过象征手法来实现对宗教世界的模仿,建筑的布局体现佛教世界观和曼陀罗式宇宙观。曼陀罗世界的构图以须弥山为中心,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将其包围。萨迦南寺的建筑显然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拉康钦莫大殿布置在南寺正中,建筑规整高大,象征萨迦法王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其它的佛殿、扎仓和僧舍等建筑相对低矮,環绕在拉康钦莫大殿四周。这样的布局一方面是对宗教世界的模仿,另一方面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性质。同时满足军事防御的要求。所以萨迦南寺的修建更多的借鉴了宗教建筑的设计手法,建筑虽然是为了满足政治上的需要,但是仍然摆脱不了宗教的影响。萨迦南寺的修建也受到了来自汉地的造城术的深入影响。寺外的护城河、壕沟、养马墙是最基本的外层防御结构,高达十几米的外城墙坚固厚实,在城墙的四角还有高高耸立的角楼,拉康钦莫大殿外墙也是厚重高大,它们构成了萨迦南寺特有的内外城体系。

结语

政教合一体制下的宫殿建筑必然会带有一定的宗教特征,也必然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藏寺庙中的这些宫殿建筑就是代表。西藏和平解放之后这些宫殿丧失了原有的功能,慢慢转变成完全的宗教场所,成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也因为一些媒介导向的错误,导致对这些建筑类型的界定产生模糊。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我们应该还原建筑原有的象征意义。在提及西藏宫殿建筑的时候,很多人只知道吐蕃时期的一些宫殿建筑和布达拉宫是宫殿,而忽略了这些寺庙中的宫殿建筑,正确认识这些存在于寺庙中的宫殿建筑,也是深入了解西藏宫殿建筑发展史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伯戴克. 元代西藏史研究. 张云,译.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45

[2]恰白.次旦平措,诺章.吴坚,平措次仁. 西藏通史.松石宝串. 拉萨:西藏社会科学会,中国西藏杂志社,西藏古籍出版社,2004;653

[3]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224。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宫殿寺庙西藏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阿掘的宫殿
“这是最漂亮的营地,这也是我惟一一次住在宫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