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2020-03-17 10:09李亚洁鲁晓隆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9期
关键词:发展问题第三产业

李亚洁 鲁晓隆

【摘 要】文化艺术产业可以说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二十一世纪产业中最被看好的产业之一。黑龙江省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对于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笔者根据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分析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艺术产业;第三产业;发展问题;习总书记谈话

一、文化艺术产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2018年国家统计局颁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在已有的分类基础上进行再次修订,新增了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的活动小类,重点调整了分类类别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文化部下发文件显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

可以进行商品化,同时具有文化和经济发展双重属性的产业被称之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由对精神价值的重视引起的,它发掘了文化市场的潜能,将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进行商品生产,是文化事业与经济生产的结合,同时文化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世界,又能够满足人们的劳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艺术产业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隶属于文化产业,因艺术是文化中最具有创新性与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其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头羊作用所以艺术产业也被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在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艺术产业涵盖了文化产业所有的特质,艺术产业是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艺术商品生产和艺术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目前艺术产业的经营活动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摄影等多种艺术门类。

所谓文化艺术产业即文化产业和艺术产业。文化产业涵盖了艺术产业,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艺术产业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精神需求为目标,它是文化艺术的创作与销售。文化艺术产业具有精神性和娱乐性的特征,是赋有精神性和娱乐性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

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艺术产业可以说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二十一世纪产业中最被看好的产业之一,它不仅包括文化方面的内容,同时还与经济相关,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有重要影响。它的发展也影响着民众素质的上升和社会的进步。从21世纪开始,文化艺术产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物质财富的高速积累越来越得到中国政府部门的的关注和重视。早在十七大时党就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要求中指出,文化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其公益性,通过发展这一产业达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大步向前迈进的目标。2009年7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得到了审核通过,国务院的这决定表明国家在产业发展及规划时,已将发展文化产业正式列入其中。国内一些地区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使得该地区的文化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逐渐成为经济増长的新秀。

二、配第克拉克定理与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的契合

17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根据当时英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机构变化的经验性学说。他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工业往往比农业利润多、商业往往比工业的利润多。因此劳动力必然由农转工,而后再由工转商。”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关于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研究成果之上完成,计量和比较了不同收入水平下,就業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印证了配第在1691年提出的观点,后人把克拉克的发现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指出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是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该定理把人类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经过经济大样本观察,配第与克拉克两位经济学家先后发现,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配第克拉克定理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时,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一指标,考察了伴随经济发展,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自1978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由526.3万人增长至736.5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52.6%下滑至37.1%;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由292.2万人增长至331.3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29.2%下滑至16.7%;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82.1万人增长至918.6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18.2%增长至46.2%。自1978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产值由占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4%下滑至18.3%;黑龙江省第二产业产值由占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61.0%下滑至24.6%;黑龙江省第三产业产值由占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5.6%增长至57.1%。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经济发展中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演变规律,指出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因是产业之间相对收入的差异。由数据看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相对收入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随之增长。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属于产业结构变动的经验总结,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规律:人均收入较低,第一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反之,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其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而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自1978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72元增长至13804元,恩格尔系数由61.8%下滑至26.3%;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455元增长至29191元,恩格尔系数由42.9%下滑至26.3%。自1978年至2018年,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由526.3万人增长至736.5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52.6%下滑至37.1%;黑龙江省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由292.2万人增长至331.3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29.2%下滑至16.7%;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82.1万人增长至918.6万人,占就业人数总数的比重由18.2%增长至46.2%。当黑龙江地区人均收入增高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化与收入弹性相关: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农业,而农产品的需求特性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随着人们收入增加的程度而同步增加,即它的收入弹性出现下降,并小于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所提供的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将配第-克拉克定理与黑龙江省1978年-2018年的产业发展结构结合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和劳动力分布将从第一次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次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中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文化艺术产业涵盖在服务业中。1985年我国统计部门首次把“文化艺术”纳入第三产业统计项目中,并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产业分类标准。

黑龙江省当前传统经济增长逐渐趋向缓和,但是新媒体、在线旅游、现象级影视节目、互动性广告等文化产业黑马现象的迸发使城市的经济产生了新的增长。文化产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增加值,还使传统产业有效升级,促进经济的生态发展。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经融危机的时候就有学者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提出“文化逆向”的现象,即越是在第一、第二产业不景气的阶段,文化消费越是繁荣,文化产业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需求成为强劲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占据居民支出重要比重,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黑龙江省建设文化艺术产业有益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总值再创新高。

三、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现状

1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机制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指出:黑龙江省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以重点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培育和发展大型文化集团,进一步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突破性进展,到“十二五”末期,力争实现增加值270亿元。黑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艺术产业轻型反映了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省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对于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近年来,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相继颁发了《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筹划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系统性融资规划》等一系列在文化产业政策上发展改革的文件,提出了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黑龙江省政府推出了“实施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文化惠民工程、保护传承利用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市场繁荣工程、文化睦邻工程六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和文明新龙江建设”的文化产业建设计划。在政府的深入指导下形成了实施“六项工程”、构建“六大体系”,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2目前黑龙江文化艺术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2015年2月10日,黑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农业领域要提高创意和设计水平,挖掘“寒地黑土”、“北大荒”、“五常大米”、“黑森”等绿(特)色优势农业品牌的文化元素,支持专业农产品市场和农业企业建设大米、大豆、山特产品等绿(特)色农产品展览馆(园);旅游开发要融入文化创意,发展以对俄为主的医疗健康旅游服务,积极争取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展红色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人居建筑重视文化内涵的审查,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打造以大型体育场馆为载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支持各地根据自然人文资源特点举办体育竞赛活动,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做大做强中国冰雪越野拉力赛暨两极汽车挑战赛、黑龙江省雪山穿越公开赛等赛事品牌。文化传播领域,支持建设新媒体平台,打造拥有较强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加快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和智慧企业建设;打造一批展现我省特色、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驻场演出和地域经典剧目;加快县级数字影院建设;推进广告创意设计加快发展,鼓勵传统广告企业跨界运营,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广告集团。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引导下,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主要划分为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两大类,呈现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闻媒体传播、文化影视与演出、文化旅游、文化活动及展会、这几种主要组织形式。

3当今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黑龙江省着力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围绕传统文化产业振兴、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产业培育,不断壮大市场主体,截止2017年,全年新登记注册文化产业市场主体9328家,总量达到4.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262家,从图2-4和图2-5的数据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法人单位数自2013年至2017年来逐年上升,文化艺术产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由2013年的114.61元增长至2017年的142亿元。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近5年来,发展势态较为良好。

据黑龙江省统计局统计分析显示,2018年全年收入情况可观的主要文化单位有:广播电视行业、艺术表演场馆、艺术表演团体、文物保护机构、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广播电视行业实现总收入206647万元,艺术表演场馆实现总收入18813万元,艺术表演团体实现总收入55730万元,文物保护机构实现总收入47773万元,公共图书馆实现总收入28533万元,群众文化实现总收入44610万元,此外,截止2018年年底,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55.8亿元,旅游业总收入2244.0亿元,其主要收入类型分为:财政拨款、艺术演出收入、财政补助、上级补助、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经营收入所占比重较小。

四、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需求不足

需求决定供给,文化艺术产品的需求推动着相关产业的生产供给。据黑龙江省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黑龙江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203元,消费支出总额达到17152元,对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仅有1847元;2018年全年黑龙江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9191元,消费支出总额达到21035元,食品烟酒消费额达到了5525所占的比重最高,而对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则是2473元。五年间虽然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显著提高,但是对于文化相关消费并没有明显增长,这直接体现了居民的一个整体消费环境和消费趋向,反映了对于文化产品的认知不够,消费能力不足的现象。市场需求不足,文化艺术相关产业的发展自然就呈现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

2产业发展模式落后

首先黑龙江省文化企业对主动开拓市场需求不强,其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偏计划经济发展思维,观念陈旧,体制改革进程缓慢,文化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没有形成。

其次,文化艺术产业是一个投资大的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还需要社会资金的进入。目前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对政府财政依赖性强,使得投资渠道单一,民间资本进入文化艺术产业的壁垒较高,加上融资平台不完善,和居民投资观念的滞后,社会零散资本难以向文化艺术产业靠拢。

再次,随着科学技术革新和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呈现出媒介形式多样化,媒介产品多样化,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在媒体方向还是依靠收取广告费用来盈利为主,在演艺和旅游方向还是以售卖门票为主,缺乏专利和自主版权的背景下所体现的问题是市场化、集约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作用尚未显现。

3对文化艺术资源的深度、合理性开发不重视

黑龙江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文化产业的规模、产值、效益远远落后于其它地区,这与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城乡文化市场的优势条件不符。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还只是停留在旅游活动的表面上,深度发掘其内涵,提取原创性文化元素,開拓自身文化品牌和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品的工作有待加强。

4文化艺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的构成和比例,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适合,关乎产业的经营成果和最终走向。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各地级市的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开发文化艺术产业的优质资源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这些省内的中心城市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势头要高于其它地区,其它地区发展则较为缓慢,旅游资源以及历史文化尚未开发完全,辐射效应不足,上下层面响应实施力度不够。从战略意义上来看,文化各个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文化艺术产业层次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没有实现大中城市带动小城市发展。

5产业附加值不高

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附加值不高主要体现在内容创新性的缺乏、服务质量的的不足,本土品牌效应的不明显,几个方面。

内容创意是文化产业新业态的核心,也是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只有解决好内容创意缺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黑龙江省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内容的创新性的缺乏以电视节目为例: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各卫视分别推出了自己的创新性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歌手》、《超级女生》,浙江卫视的《王牌对王牌》、《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演员的诞生》,等,这些节目以创新的内容吸引广大观众,创造了极高收视率的成绩,同时也成为了王牌节目,以节目效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激发了文化产业的市场活力。反观黑龙江省,原创性、创新性、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大观众共鸣,进而持久性带来高收视率的品牌节目几乎没有。

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品牌的形象价值可以促进产品价值的增值。以雀巢公司为例,黑龙江省双城市雀巢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它的总部是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雀巢公司,于1867年创建,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今天雀巢公司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雀巢全球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必达在其品牌竞争优势中曾提到:“品牌是我们公司的命脉。消费者是通过我们的产品了解雀巢公司品牌的因此要继续成为全球领先的食品企业我们就一定要尽可能地贴近消费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为消费者服务不断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数量和品种的产品选择使他们更加了解和信任雀巢这个品牌。哪里有消费者哪里就有雀巢。”反观黑龙江省的龙江戏和二人转作为极富地域特色的本土曲艺文化,却没能真正推行本土品牌战略发展的产业,相比本土品牌演艺剧场“龙江大舞台”,“刘老根大舞台”、“东方斯卡拉”,这些不是发源于黑龙江省本地演艺公司,却有更高的品牌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演艺连锁机构。

五、黑龙江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举措

1统一性与区域性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对于我省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在遵守国家总体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构建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根据黑龙江省各地市文化特色,规划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在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全局之下兼顾文化产业区域发展重点,既要处理好统一性与区域特殊性问题,又要实现文化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2合作共建

习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省时强调“以商贸物流、旅游、文化、信息、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是未来经济重要的增长点,要积极引入合作主体,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提高产业规模和层次。”因此要解决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区域政策制定的协调机制,实现合作发展,借鉴其它文化产业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打造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样板,形成文化产业共商共建共享的区域发展格局。

3政府主导、企业与市场并行推动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考察黑龙江时强调:政府就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推动创新发展,当然创新还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因此发展文化艺术产业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与企业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有利于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以产业扶持政策为基本导向,营造更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把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到文化发展全过程,加快推进文化重点领域的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着力促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突破点,立足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优势,谋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聚区。依靠创新和技术革新,运用资本运作手段,推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资本的结合。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判断社会生产力的最终标准是看是否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在对利益需求的层次上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去趋势。在这种的大背景下,发展文化艺术产业,需要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抓住广大人民群众所最关心的问题,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全力做到了解人民、体察民意、关心群众生活最后才能真正做到解民之忧。所以构建文化艺术发展机制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增强龙江人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5坚定文化自信引领文化思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引领文化艺术产业市场发展动向的风向标,在我国文化建设目标的确立之下,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软实力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坚定文化自信,不但是新时代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立足全新时代背景下的实践要求,也是推进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推进,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市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有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创新性文化、还有许多外来文化。面对多样化的文化思潮,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以黑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为资源,以现代文明元素为驱动,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发展与提升大众文化,大力推进文化整合,不断提升龙江文化的新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优良文化生态。保持黑龙江文化艺术产业市场的生态的健康、活力与平衡。

6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因此发展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应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抢抓机遇,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发展观念,推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资本的结合。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中包括看得见的文化,比如有历史年代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树、古道、古桥等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一些传统农耕、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能够进一步体现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在价值,既能增加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也能增加传统文化的社会效益。使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使龙江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

7以创新为产业驱动

每种产业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文化产业也不例外,都会随着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改变经历形成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列为了我国七大战略之一。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关键就在于文化的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发展能够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延长产业的生命周期。只有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在新的经济体系下才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8发展“互联网+”文化艺术产业新业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其中对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各项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支持,鼓励培育发展“互联网+”的新业态新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产业变革的导火索,使得文化艺术产业的内容更加丰富、形象生动,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这对于文化艺术产业内容的生产传播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如能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文化艺术资源价值,借助数字化操作实现传统文化艺术的演艺、开发、制作、发行以及品牌塑造和延伸,以“互联网+”开拓文化艺术产业市场,提高文化艺术产业的产能,则可以将黑龙江省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9坚持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丝绸之路”受到世界的关注。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龙江丝路带”建设已初具成果,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走出去进程不断加快,对我们来说,文化对外传播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深远实践意义,事关中华文化甚至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黑龙江文化艺术产业的开放发展,不单纯讲求经济的繁荣进步,更依赖于建构创新的文化发展战略以及开放共享的文化传播战略。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需求,我们要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跨文化视角去了解和审视不同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之路,谋求多文化的融合共生。依附“龙江丝路带”,坚持走出去原则,加快黑龙江省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提升黑龙江省文化传播力,讲好龙江故事,向世界展现黑龙江文化的核心魅力。这对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软实力,具有深刻的現实和长远意义。

结语:

文化艺术产业是目前社会发展中潜力非常大的产业,不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小,且其附加价还非常高,这也是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共同认知,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艺术氛围,这包括:生态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外来文化,等。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其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趋势在东北地区及资源性省份和地區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虽然黑龙江省的文化艺术产业起步较晚,但是,也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调解经济结构,这是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韦萍.论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之功用[J].艺术教育,2015.

[2]王艺铮.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8.

[3]袁丹.我国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路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

[4]李涛.文化产业背景下的文化艺术生产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5]史响.文化产业背景下艺术创意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以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6]任鹏飞.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7.

[7]张新.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8]王晓佳.“互联网+文化”融合背景下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9]王静.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今日传媒,2017.

[10]和淑萍、李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J].对外经贸,2011.

[11]程金亮.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实现路径研究[J].当代经济,2014.

[12]李晓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5.

[13]王力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运行态势与对策研究[J].知与行,2017.

[14]王淑霞.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思考[J].学术交流,2006.

[15]马丽洁.深化改革视域下文化产业发展困境及路径探析[J].山东青年,2019.

项目名称:《黑龙江省文化艺术产业化运作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YSC17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发展问题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2%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3%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对灵璧县近期发展的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基于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