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打造内外兼修的苏式课堂

2020-03-18 04:30朱圆金枝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内外兼修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朱圆金枝

[摘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在追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物理观念。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外显特征是“设计精巧”“思维灵动”“动静相宜”。在教学中,注重课堂的“内外兼修”,才能让提升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初中物理;内外兼修;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5-0045-02

现今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即可看出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在追求。初中物理课堂应该是内在追求和外显特征彼此打通、相互对接、相互映照的课堂。现以《磁体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为例,对此加以阐述。

一、教学概述

《磁体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是苏科版初中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涉及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换向器的工作原理等若干知识点。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电动机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实验探究,了解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及自主阅读,了解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3)小组讨论,掌握使线圈持续转动的方法,并自主阅读换向器的作用。

(4)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环节

1.新课导入

向学生展示利用电池、钕磁体、铜导线组装的简易电动机。生活中见过电动机吗?电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电动机的原理。

2.探究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1)回顾奥斯特实验,既然电对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场对电流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2)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指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论。

(3)学生实验,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填写学案上的实验报告。

3.观察分析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1)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是水平运动的,如果在磁场中添加一根电流方向相反的导线(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小组讨论:如何能让导线在磁场中旋转起来?

(2)打开锦囊袋,分组按学案方法安装电动机模型,观察线圈1(两端绝缘漆全部刮去)和线圈2(刮去一端绝缘漆,另一端只刮去一半)在磁场中的转动有何不同,思考:这两个线圈的区别在哪里?

(3)为何两端绝缘漆全部刮去的时候线圈来回旋转,最终停下?自主阅读书本内容,完成学案填空。完成后与组内成员讨论。

4.了解换向器的作用

(1)锦囊中的线圈2为何可以转动?

(2)除了利用惯性,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使线圈持续转动起来?

(3)请学生演示交换电源正、负极,观察能否使线圈持续转动。

(4)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来实现正、负极的对换的。自主阅读书本,学习换向器的工作原理,完成学案填空,并與组员讨论。

5.电动机的原理

(1)总结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2)电动机的能量转换: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演示由弹簧(铜线绕制作为运行轨道)、电池、钕磁体组成的简易电动小火车(磁体同名磁极相对吸在电池两端),此原理与磁悬浮列车的电动机原理相同,请学生课后阅读材料,试着用本堂课的知识来解释。

四、教学案例分析

1.关于外显特征的体现

(1)设计精巧

开课时,若过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将相关实验全部在课堂中展示出来,只会让课堂流于华丽的形式,虽然活跃,但学生的思维却是松散的。在本堂课的设计中,只是精选了几个实验,从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到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再到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持续转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整堂课的认知思路梳理出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电动机的原理。

(2)思维灵动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受力一直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在设计本堂课的时候,将学生在理解时容易出现的疑问设计成填空题,例如,线圈所受的力__(是/不是)平衡力,理由是__。学生在思考和互相讨论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对线圈的运动状态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小组讨论的形式也将课堂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与同学争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在课后就有学生来询问电动小火车磁体的磁极,并且在了解磁极后,立即说出了小火车的运行原理,这就说明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是灵动的。

(3)动静相宜

动静相宜是一种意境,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和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环节中有静无动,那会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相反有动无静,会给人一种躁动、烦乱的感觉,只有动静结合才能打造一个灵动的课堂。在实验的环节,学生更注重实验结果的观察,容易忽略实验的过程,这会使实验变成一场精彩的表演。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在每一个实验之前,都会预设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细节,做到动中有静。而在学生自主阅读书本的学习过程中,也设计了相应的任务单,任务单中的问题由浅入深,不是单纯地抄写书本就可以完成。学生思考答题的过程,也是不断对知识点加深理解的过程,思维是活跃的,做到了静中有动。

2.核心素养的提升

(1)物理观念的形成

物理观念发展是否良好,可以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看出。物理观念一旦形成,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能自如地使用各种物理方法,如,运用等效法、类比法、模型法等解决问题。可以说物理观念的形成比学会具体的知识点更为重要,学生会受益终身。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依靠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本堂课的设计中,先研究一个导体的简单情况,得到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的结论,再利用这一知识点来研究复杂的线圈转动。通过对线圈的某一条边进行受力分析,理解线圈各边的受力情况,这样分析线圈转动情况就变得容易理解了。这一分析推导过程,带领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物理观念。

(2)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刚接触物理开始,在课堂上教师就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得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最后得到实验结果。经过一年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很强的科学探究能力了,但仍有一些学生要依赖教师的引导才能完成探究。在本堂课的设计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研究直导线受力方向的影响因素时,只提供学生器材,完全开放探究过程,实验计划由小组成员共同制订。实验刚开始,由于缺少了教师的引导,场面略显凌乱,但规定的时间过去以后,每个小组都积极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将实验设计、实验现象以及最终的结论讲述得非常清晰。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入,更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次锻炼。

(3)科学态度的养成

科学态度是尊重事实,能对实验和理论的差异提出疑问并根据实验现象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可以得到,通电线圈最终会停在平衡位置上,而课堂上向全体学生展示的电动机模型,线圈却不是停在平衡位置的。这一细微的差异,显示了摩擦力的存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同时,存在能量损失。电动机能量转化的损失只是来自摩擦吗?在电动机模型转动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线圈比转轴要热很多,从而认识到电流的热效应也是电动机能量损失的重要原因。这样,学生对电动机的机械效率就很容易理解了。从细节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严谨的科学态度,能认真细致地进行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在教学中,注重课堂的“内外兼修”,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才能让提升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内外兼修初中物理核心素养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