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2020-03-19 09:20孙慧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病情

孙慧玲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问题愈发严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作为目前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常见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严重会导致患者休克,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护理方法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循证护理是现阶段医学界不断探索、研究的护理方法[2],故本次研究尝试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27例。上述对象均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对照组:男性病例17例,女性病例10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为(56.78±4.36)岁,梗死位置:前壁5例,前间壁11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3例,高侧壁4例;观察组:男性病例13例,女性病例14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为(57.12±3.39)岁,梗死位置:前壁7例,前间壁8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5例,高侧壁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位置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已排除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精神障碍患者以及语言障碍患者,且都已签署同意协议书,家属具有知情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例如卧床休息、饮食干预、关注病情变化等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成立护理小组:选取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小组,护士长为核心进行统一领导,对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加以培训。②提出循证问题:护理人员认真熟悉患者实际病情状况并予以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真实需求,将相关文献资料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找出循证存在的问题,如提高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症的认识程度的方法;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内容;患者饮食护理干预计划等。③寻找循证支持: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作为主要关键词,在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相关搜索,继而获得循证支持,同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④循证应用:a.观察患者病情,心律失常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1~2周内最为常见,好发于凌晨5点~中午12点[3]。护理人员在此时间段应该特别注意,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详细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救治举措;b.遵循医嘱,依据病情状况予以药物,务必注意药物剂量、用途、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进行饮食干预,避免饮食不当导致的病情加重;c.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减少噪音,提高舒适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d.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交流、沟通,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由此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配合,同时注意患者心理变化,对不良心理予以疏导,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e.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予以康复锻炼,对康复程度和效果做到及时告知,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f.实行个性化护理服务,详细记录患者疼痛部位、时长及类型等,有助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比。具体疗效判定标准为[4]:①显效:经护理患者疼痛、抽搐、昏厥及四肢发冷等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经护理患者疼痛、抽搐、昏厥及四肢发冷等症状明显发生改善;③无效:经护理患者疼痛、抽搐、昏厥及四肢发冷等症状尚未发现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患者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量表,表中设置相关题目10道,以8道以上选择满意则为非常满意,6道以上则为满意,5道及以下则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实验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t检验;使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验证;以P<0.05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为96.30%,经比较观察组更佳,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循证护理是现下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主流护理方法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5]。曾有文献报道称: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高[6]。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明确的、审慎的、明智的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和患者愿望相互结合以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提出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进行循证应用以及评价应用效果[7]。该方法以个人直觉和经验作为主要依据对患者给予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包含3个要素[8]:①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②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③患者的实际病情、价值观和愿望。因此,护理人员在不断更新自身观念,丰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需密切结合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在本次实验中,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通过给药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康复锻炼等循证护理举措,降低患者心理压力,促进患者康复,不仅护理效果更加显著,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足以说明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极佳,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可作为临床理想方案予以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病情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