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铜之冠”

2020-03-19 20:59陈康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0年3期
关键词:彩绘青铜马车

陈康

国宝现世,青铜之冠

1980年12月,秦始皇陵园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两乘大型通体彩绘铜车马,按照出土顺序编号为1号和2号铜车马。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过复原,其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据考证,这两乘铜车马制作最晚应在陵墓兴建时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有些饰品部件用金银制作。车辆采用了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组装成为整体。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器珍贵实物资料,也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的最大古代铜车马。该铜车马整车制作工艺精湛绝伦,彩绘装饰华丽无比,被誉为世界“青铜之冠”,定为国宝,闻名于世。

御用车驾,古今风采

先秦时代,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商代交通已有所发展,为车辆发展和使用创造了条件,当时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车的形制和遗迹,是商代中晚期殷墟中发现的车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已有的车舆制度进行改革,制定了新的卤簿制度。卤簿即古代帝王銮驾出行时的仪仗排列。随着御用车驾形制规格越来越高,也就有了立车、安车之分。

铜车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也是秦始皇生前车马仪仗的象征。秦汉时期,马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驾车的马匹数量体现着身份地位,最高统治者大多乘坐四匹马拉的车。秦陵铜车马完全模拟实物精心制作,真实地再现了秦始皇帝车驾的风采。铜车马的出土让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古代御用车驾的真实面貌。

这两乘铜车马均为四马单辕,1号车为立车,车身长为2.25m,高为1.52m;2号车为安车,车身长为3.28m,高1.04m。铜车马通体彩绘,金银饰品遍布,更显华丽富贵。

技术先进,工艺繁复

秦陵铜车马代表着秦代在金属加工技术、铸造工艺、彩绘艺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秦陵出土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马,展示了我国2000多年前马车制造的精湛技艺。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一些零部件为金银饰品,工艺复杂,做工精巧,体现了匠人准确的分型技术和高超的铸造工艺水平。绚丽多彩的彩绘艺术,不仅使铜车马更显美轮美奂,同时也掩饰了铜车马在铸造时的沙眼、修补痕迹等缺陷,延缓了青铜的氧化过程。这一艺术表现手法是秦代装饰艺术的创新。

铜车马共有3000多个零件,连接工艺更是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活頁连接、子母扣连接、子母扣加销钉连接、纽环连接等各种工艺技术,组装成了一个整体,水平之高无不令人惊叹。铜车马上的各种链条至今转动灵活,门窗开闭自如,牵动辕衡仍能载舆行使。

秦陵铜车马的伞骨机构包括了多项金属加工技术早期的绝佳发明。一号铜车马的伞杆原物随铜车马一起出土。这件2000多年前的纯手工制品,发明构思奇妙无比,加工工艺巧夺天工。

伞杆上集合了齿轮、弹簧锁、双合页、插销等多种装置,并设有许多机关。中空的伞杆内部暗藏利刃,与支撑十字铜座不固定连接。开启机关,伞杆既可以180°旋转,又可以调整倾斜方位。若取出铜伞,伞杆尖端可以插入地下,可在野外用于遮阳、避雨。伞柄和内藏的利刃便于应对可能随时发生的袭击与伤害。

秦陵铜车马的“胸带式系驾法”是秦代最为先进合理的马车系驾方式。马和车结合的方法叫系驾法,即马以何种形式拉车。中国古代马车的系驾法随着车辆形制的变化,经历了“轭式系驾法”“胸带式系驾法”“鞍套式系驾法”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使用时间大约分别对应先秦、汉至宋、元至今三个时期。

文化瑰宝,辉煌成就

秦陵铜车马展示了秦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平。中国青铜器以其独特器形、典雅铭文、精美纹饰,被誉为古代文化之瑰宝。秦陵铜车马无与伦比地演绎了高超的铸造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世界冶金史和金属工艺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铜车马的高仿真技术、焊接技术、金银件连接技术、小零件连接技术、防腐技术、大型薄板的铸造技术等堪称空前绝后。秦代继承和发展了商周青铜铸造艺术,青铜冶铸工艺、机械加工等工艺技术具有非常高的水平,对古代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巨大。经对铜车马各个部件的测定,其主要金属成分为铜、锡、铅等,在铸造时根据各个部位的不同性能,采用了不同的合金比例。这是2000多年前人们在金属配比上的卓越成就,表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秦陵铜车马的出土为研究古代车制提供了精确的实物验证。秦陵铜车马中包含的信息资料和物化证据,对中国古代车马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对研究中国古代车马制度、雕刻艺术和冶炼技术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猜你喜欢
彩绘青铜马车
生僻字里识青铜
连一连
青铜之光
青铜史 [外一首]
园长变马车
地铁
快门风景
闭门造车
青铜古鼎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