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名英译语用失误分析

2020-03-20 03:48罗兆好蔡军唐晓武唐绍霞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英译

罗兆好 蔡军 唐晓武 唐绍霞

摘    要: 高职院校校名是学校的名片,校名英译正确与否影响对外宣传时人们对该校办学水平的判断。本文从语用失误角度对高职校名英译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高职校名    英译    语用失误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进行国际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開展合作办学。为了外宣需要,这些院校校名常常出现中英文并存的情况。“校名英译在大学形象塑造中占据门户的地位并体现大学的品牌形象”[1](62)。校名英译是否规范、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该校办学规模、教科研水平、层次和地位等方面的判断,甚至会“影响人们对育人学校乃至一个国家语言文化、科技、教育的理想认知”[2](44)。笔者通过浏览合肥高职院校网站,发现这些高职院校校名英译不尽如人意,存在语用失误的问题。

二、语用失误理论

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由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跨文化语用失误》) 一文中首次提出。随着中外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关于什么是语用失误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以Jenny Thomas为代表的语用失误二分法,即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3](108)。中国学者大都持此观点,把语用失误界定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即使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表达方式不符合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或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及交际场合,不了解使用语言的文化,就不能适宜、得体、有效地沟通,在交际中甚至会发生误解或冲突,致使交际失败[4](205)。另外一种观点是除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之外,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也是一种语用失误。Jenny Thomas的语用失误“二分法”存在不足,为了区别语言错误和语用失误,人为地在语言错误和语用失误之间划了分割线。实际上,一些语用失误,尤其是语用语言失误,常常牵涉语言使用错误[5](39)。语言的正确表达是交流的初级阶段和最低要求。没有正确的表达,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就无从谈起[6](40)。因此,语用失误应包括语言错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这三类。本文涉及的校名英译语用失误将从语言运用错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合肥高职院校中英文校名构成方式及现状

通常情况下,高职校名由“专名+通名”构成。所谓“专名(specific terms)”指“场所和机构名称中用于与同类别、同属性的其他场所或机构相区别,具有唯一性特征的部分”。所谓“通名(generic terms)”是指“场所和机构中标示场所或机构的类别和属性,不具有唯一性特征的部分”[2](45)。具体而言,“专名”表现为“地名”或“地名+学科属性”,“通名”指的是“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如:“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就是由“地名+通名”组成,“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由“地名+学科属性+通名”构成。截止到2019年8月13日,笔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到了位于合肥市的34所高职院校的官网。其中3所学校的官网上无英文校名,1所学校没有搜索到官网,其余30所高职院校都有中英文校名,详情如下:

安徽合肥高职院校一览表

四、校名英译语用失误

(一)语言运用错误(performance error)。语言运用错误是“指‘白字(英文拼写错误及不规范拼写)、用词不当、标点符号及大小写错误及语法错误”[7](15)。这类错误虽然不会引起误解,但会给人该校教学水平低下、办事不够认真严谨、马虎了事的印象。如上述合肥高职院校一览表中第10、11栏中“And”的“A”应该小写;15栏中“Of”的“O”也应该小写;19栏中的“AN HUI”按照汉语拼音规则不应该分开,应写成“ANHUI”,“TELEVISIONCOLLEGE”是两个不同的单词,把它们连在一起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应该分开。20栏中的“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表述语法不当。“职业技术学院”中的“职业”和“技术”都是中心词“College”的修饰限定词,应该采用形容词,且两个形容词之间需用“and”连接,名词“Technique”改为形容词“Technical”为宜。一个高校官网上的名称出现“白”字或基本的语法错误,会影响学校的形象。此类拼写或语法错误只要译者增强责任心、细心对待,完全可以避免。

(二)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指语言本身的语用失误,即不合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们的语言习惯,误用英语的表达方式;或者不懂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义和结构套英语[8](654)。高职校名英译语用语言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名英译用词不当

在合肥30所高职院校中,有17所“职业学院”,13所“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的英译有以下6种表现形式:“institut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ollege, vocational college, university, professional college”。 “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译多达7种形式:“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echnical college, institut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technology college, college,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vocational college”。 虽然中文校名只有两种形式,但是英译的形式却有六七种,显得繁杂多样,亟待梳理、规范、明确正误。

“职业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两个名词的内涵之间是否有区别?不搞清楚这个问题,根本无法准确翻译。

在第6版的《辞海》和第7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查到职业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这两个条目,只查到“职业教育”这个条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职业教育”的释义是:“为学生或在职人员学习、掌握某种生产或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等而实施的教育。在我国,提供职业教育的是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9](1683)360百科中仅查到对“职业技术学院”的释义: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的一级学院,属高职院校范畴,属普通高等学校,等同于高等专科学校,并逐渐开始取代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建制,属于大学范畴,不是成人高等学校,也不是技术学校、技工学校[10]。由此可见,职业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都属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属专科层次,提供的都是职业教育,从实质来看区别不大,只是名称上的差异。

一直以来,国际上对职业教育的表述为“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英文缩写为VE)或“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VTE),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用“技术与职业教育”(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VE)。1999年在汉城召开的教科文组织“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其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这种提法[11](7)。因此,用“vocational college”和“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英译“职业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是有理有据的。

英文“vocational”和“technical”之间是否有区别呢?《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对“vocational”和“technical”的释义为:Vocational: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skills are the training and skills needed for a particular job or profession[12](175). Technical: To describe the practical skills and methods used to do an activity such as an art, a craft, or sport[14](1605). 从这两个词的含义来看,都是非常接近的,可以作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对待。

再来看英语实际使用中“vocational,technical”和“college”的搭配。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我们找到了“vocational school”这个词组,释义为:Vocational school (in the US): A school that teaches skills that are necessary for particular jobs.(美国)职业学校,技术学校[13](2326)。在维基百科关于“vocational school”条目中找到了“vocational college”这个说法,释义如下:A vocational school, sometimes also called a trade school, career center, or vocational college, is a type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which, depending on country, may refer to secondary or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designed to provide vocational education, or technical skills required to perform the tasks of a particular and specific job.从上述解释中,职业学校( vocational school)和职业学院(vocational college)能向学生提供中专和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在《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中对technical college是这样解释的: A technical college is a college where you can study arts and technical subjects, often as part of the qualifications and training required for a particular job[12](1605). 在美国有很多类似于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的专科层次的技术学院,采用“Vocational College”和“Technical College”这两种表述,如太平洋职业学院(Pacific Vocational College),亚特兰大技术学院(Atlanta Technical College),奥古斯塔技术学院(Augusta Technical College),拉尼尔技术(Lanier Technical College),佛罗里达技术学院(Florida Technical College), 等等。

綜上所述,“职业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既可以英译为“vocational college”,又可以英译为“technical college”,因为无论从汉语和英语的释义来看,“职业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都是同义词。当然,把它们分别英译为“vocational college”和“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未尝不可。下列通名的英译表现形式值得商榷:

(1)institute和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不仅是合肥地区的高职院校,国内其他地区的高职校名通名英译中也多使用institute或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两种形式。这两种表述作为高职校名通名的英译值得探讨。《柯林斯高阶英语学习词典》对institute的释义:An institute is an organization set up to do a particular type of work, especially research or teaching[12](821). 从柯林斯词典对“institute”的释义中可看出它多指专科性较强的本科类高校或研究性机构,如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 外国语学院,弗吉尼亚军事学院(Virginia Military Institute),波士顿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Boston),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简称苏黎世高工(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新加坡理工大学(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所,意大利国家光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Optics),德国生物技术研究所(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瑞典国家检测研究所(National Swedish Testing Institute)等。在中国,将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翻译成institute的根据或许来源于澳大利亚对“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的称谓。实际上,在澳大利亚,这类学院常常被称为“Institute of TAFE”,TAFE是技术和继续教育的缩写(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提供包括预科、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和证书课程的学习,这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完全不同。

至于“institute of technology”,其释义为理工学院或大学,属于本科类院校。如前文提到的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苏黎世高工(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新加坡理工大学(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台湾地区有21所技术学院,15所校名通名英译采用了“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4](61), 虽然校名中含有“技术学院”,但这些院校都是理工科性质的本科类院校,和大陆的专科性质的高职截然不同,按大陆的说法应为“理工学院或大学”。

无论从哪种角度看,把专科层次的“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英译为institute或institute of technology都是不妥的。

(2)professional college和colleg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韦氏高阶英语词典》对professional的释义有三种:1.Always used before a noun A:Relating to a job that requires special education, training or skill,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professional people, professional career; B:Done or given by a person who works in a particular professi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You need professional help. You should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2.Always used before a noun. A:Paid to participate in a sport or activity. Professional athletes. B: Done by people who are paid to play or complete. Professional football. 3.Having or showing the skill, good judgement,and polite behavior that is expected from a person who is trained to do a job well. He is very professional in dealing with the customers[15](1290-1291). 从上述三种释义和例句来看,professional汉语含义为“职业的”或“专业的”,与“业余的”相对。在汉语中,“职业的”指的是:专业的,非业余的,如职业剧团,职业运动员。“专业的”指的是: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如专业文艺工作者;具有专业水平和知识,如他的解说很专业。所以,用“professional college”或“colleg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英译“职业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是根本没有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的词汇误用。另外,在英语国家,professional一词具有高级别的含义,包括学士学位或者更高級别的学位学习在美国是用来表示已授予学生学位的研究生学习[16](20)。例如,在美国,有一类学校被称之为“College of Professional Studies”,简称为“CPS”。这类学校上课时间常常是晚间,方便那些希望有更好职业生涯发展的人们下班之后学习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职业课程,这和我国全日制大专层次的高职截然不同。因此,将“professional”改为“vocational”更妥当。

(3)“Technology College”。这种英译形式看起来似乎和“Technical College”没有多少差别,只不过一个用的是名词“Technology”,另外一个用的是形容词“Technical”。但在实际使用中,这两个的意思却大相径庭。维基百科对“Technology College”做了详细的说明:Technology College is a term used in the United Kingdom for a secondary specialist school that focuses on design and technology, mathematics and science.很明显“Technology College”指的是类似于我国的中学或技校(secondary specialist school),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的一级学院,属高职院校范畴,属普通高等学校,等同于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建制,属于大学范畴。在英国,校名中含有“Technology College”或“High Technology College”的学校,几乎都是中专或中学,如HORNDEAN TECHNOLOGY COLLEGE,Kemnal Technology College,Northfleet Technology College,Wembley High Technology College等。所以,用“Technology College”英译我国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完全是不恰当的。

有意思的是,把“Technology College”改为“College of Technology”也不能表达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之意。例如,美国校名中含有“College of Technology”的学校,如宾州理工学院(Pennsylvania College of Technology),紐约州立大学德里技术学院(SUNY College of Technology—Delhi),纽约城市大学纽约城市技术学院(CUNY—New York C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都是本科层次的高校。

2.死译硬译

在高职院校校名英译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现象是死译硬译。所谓死译指完全拘泥于原文字面的翻译。所谓硬译指的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直译。如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译是AN HUI BROADCAS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COLLEGE。其中用词“BROADCASTING ”, “MOVIE”值得商榷。柯林斯大辞典对broadcasting的释义为:Broadcasting is the making and sending out of television and radio programmes[12](190),指的是制作并播放电视和收音机节目。学校并没有制作和播放电视和收音机节目的功能,只是给学生传授相关方面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机构。我们熟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它的英文名称中采用了“Broadcasting”一词,和它具备制作和播放电视和收音机节目的功能完全相符。broadcasting是动名词,这和“电影,电视”这两个名词从词性和表达结构来说不对称。另外,在中外对“广播影视”的英译实践中,采用的都是“radio,television and film”这三个英文单词,而不是“broadcasting”和“movie”。如国家级期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的英文为“CHINA RADIO FILM & TV”;自1987年创办的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其英文名称为Beijing International Radio, TV & Film Exhibition, 简称BIRTV;北京电影学院的英文名称为 “BEIJING FILM ACADEMY”,电影都用的是film,而不是movie。美国的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下属穆迪传播学院(Moody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有个广电系,其英文名称为Radio-Television-Film,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开设Television, Radio & Film方面的硕士课程,授予此类专业的研究生学位。英国的皇家霍洛威大学 (Royal Holloway,University of London)大学网站上涉及影视的英文用词都是TV和film。因此,从英语国家英语使用习惯看,广播影视的英文应为“Radio,Film and TV”。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影视”这个词汇似乎被新词“传媒”所替代。所谓“传媒”指的是信息传播媒介(通信、数媒、广播、电视、电影、出版、广告、新闻、网络、文化产业、新媒体等)。传媒的英文有两个词汇:media和communication。柯林斯大辞典对Media的释义为: You can refer to television, radio,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s the media[12](972).对communication的释义为: Communications are the systems and processes that are used to communicate or broadcast information, especially by means of electricity or radio waves[12](302). 有趣的是,在学校名称中对“传媒”的英译几乎都是采用“communication”一词,而在商业公司这类名称中,对“传媒”的英译则是“media”:如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College of Communication,Liaoning University),美国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北伊利诺伊大学、杨百翰大学、迈阿密大学、罗格斯大学等的传媒学院名称中“传媒”都英译为“Communication”。而公司名称,如华谊兄弟传媒Huayi Bros. Media Group、美国朗思传媒集团(R & C Media Group Inc)、美国新世纪传媒集团(FUTURE MEDIA INC.)、美国鹰龙传媒有限公司(EDI Media Inc.)等对“传媒”的英译采用的则是“Media”。由此我们似乎能得出:英译校名时,“传媒”采用“communication”一词,而英译公司名时,“传媒”则采用“media”一词。

3.结构失误

高职校名汉语词序结构采用的是“专名+通名”的形式,英文的校名词序结构和中文校名专名在前通名在后的结构不同的是专名和通名之间要增加介词“of/for”,即“通名+of+专名”的形式。即:通名的修饰或限定部分需译成两个及以上英文单词时,一般置于通名之后,用介词of或for连接。而在实际英译实践中,相当多的高职学院英文校名并没有注意到这个英语表达习惯,英译时仍然按照汉语的结构即“专名+通名”套英语,没有采用英文的结构“通名+of+专名”翻译,造成语用语言失误。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当中文校名专名是2个词汇以上且不能按照“通名+of+专名”形式英译时,可缩写专名部分,如美国的纽约州立环境科学与林业学院,英文为“SUN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SUNY”是“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的缩写;德州农工大学的英文为“Texas A&M University”,其中“A&M”是“Agricultural and Mechanical”的缩写[2](47)。

(三)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指在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而影响语言形式的选择的失误[8](654)。社交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差异引起的[17](343)。

在上文高职院校校名英译表中,有一所学校“职业学院”的英译为“TECHNOLOGY UNIVERSITY”,令人迷惑不解、不可思議,因为该校将“学院”英译为“UNIVERSITY”,这在本科院校一些非综合性本科高校的校名英译中屡见不鲜。《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university的释义为:“An institution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where you can study for a degree or do research.”[13](2282)从上述释义中可以得知university是一座人们可以在其中经过学习获得学位或从事研究的最高高等教育学府。通常称之为综合性大学。很明显,高职属于大专层次,不具备上述特性。之所以译者或决策者明知高职是大专层次的高校,却仍然将其英译为“university”,根本原因恐怕与中国的“面子文化”有关。

面子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自古以来,上至达官贵人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将面子置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富贵不归故里,犹如锦衣夜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嗜面如命、死要面子的情结。

什么是“面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表面的形象;虚荣[9](905)。从这个解释来看,人们习惯上认为“面子”和“里子”是不一致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表面形象和真实内涵不相符合,甚至背道而驰。“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猪鼻子插葱装象”等俗语道出了“面子文化”给人带来的欲罢不能、进退两难的感受。

中国人之所以对“面子”趋之若鹜,关键是面子不仅是一种自尊意识,还包含社会名誉、社会地位。面子能够给个人、集体和国家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效益,所以很受社会的推崇,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学者浮石曾对面子做过精辟的阐述:“一方面,每个人都像往银行里存钱似的,努力把自己的面子做大。另一方面,人们在做‘面子工程的时候,总是包含着或多或少的实际利益考虑。换言之,面子是做给别人看的,因为人们一旦认定你的面子,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愿意与你交往,并把更大的信任、更多的机会给你,从而形成面子‘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马太效应。”[18](94)

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的是契约文化,崇尚的是契约精神。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共同特征是注重契约,认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个体主义和利害关系上的,应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以建立和规范,也就是说用契约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形成了一种基于法律、法规的“契约文化”[19](237)。契约精神的核心就是守信。所谓“守信”指的是保持诚信;遵守信约。契约的内容必须真实、有效,契约的执行人必须遵守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不得违背。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生动地再现了这一精神。

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密不可分,人们在交际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反映出自己代表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当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相同或相似时,母语文化知识就有助于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交流,即产生文化正迁移;而当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不同时,母语文化知识则会妨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和交流,即产生文化负迁移。文化负迁移往往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困难[20](176)。所以,当我们把高职院校英译为“university”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文化负迁移,给人以中国高职院校不诚实的印象。

五、结语

校名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其英译代表着学校的对外形象。一个有误的校名英译往往涉及语言运用错误、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多方面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和校名的译者在对外宣传时要慎重对待。

参考文献:

[1]麦新转.中国民族院校校名英译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2).

[2]蔡军.“功能对等”理论下高校校名英译探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

[3]梁远春.中国英语交际问题与大学英语教学[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刘长江.对托马斯“跨文化语用失误”的诠释与批评[J].外语研究,2008(6).

[6]何维克.宣传语汉译英的语用失误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7]张新红.社会用语英译中的语用失误: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2007(7):15.

[8]戴炜华.新编英漢语言学词典[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0]职业技术学院[EB/OL].(2019-01-16)[2019-8-3].https://baike.so.com/doc/5742607-5955360.html

[11]和震.国际组织的职业教育政策:基本范畴及其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6(21):7.

[12]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M]. Glasgow: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2014.

[13]A. S. Hornby.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14]程华明.台湾地区高等院校校名英译问题探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3).

[15]韦氏高阶英语词典/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Merrian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16]程华.广东省高校校名英译研究[J].东方翻译,2016(1).

[17]杨俊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翻译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18]浮石.面子的三层次[J].国土资源导刊,2010(12).

[19]翁义明.英汉语言中的契约民族文化与人情民族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2013(5).

[20]法小鹰,辛敏嘉.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负迁移与适度文化移情[J].学术论坛,2011(5).

基金项目:本文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巢湖市公示语规范化及汉译英现况的调查研究”(201814SKA00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