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2020-03-20 03:48汪洋张国君刘玉艳赵会芝刘振林朱建佳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教学方法

汪洋 张国君 刘玉艳 赵会芝 刘振林 朱建佳

摘    要: 风景园林专业的造型基础课对于学生的思维养成及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造型基础课的作用、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及风景园林师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造型基础    教学方法

风景园林专业自创立以来,就是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要求学生既有艺术家的审美与创造性又有建筑师、规划师的理性思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造型基础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各大艺术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占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风景园林专业引进造型基础课程,对于本科生艺术审美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造型基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造型基础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的思维模式。

造型基础课程大多数院校都开设在第一学年,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能够帮助学生转换思维方式,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拓展。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生是没有美术基础的理科生,他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以来培养的是追求唯一答案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师的思维模式,是设计入门课程面临的难题[1]。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形象思維、发散思维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对本专业的认识及学习方法的养成是需要引导的,造型基础课恰恰可以弥补学生思维方式的不足,引导、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初步形成设计师思维。

(二)造型基础课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在风景园林专业设置之初,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往往仅设置素描课、水彩课等美术课程。素描课、水彩课以临摹或写生等写实手段为主,深厚学生的美术基础,这些课程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存在“鸿沟”,学生难以适应从描绘现实的美术练习到充满创造力的规划设计之间的转变。造型基础课程的开设解决了前后课程衔接不畅的问题。学习过造型基础课的学生基本建立了正确的审美能力,在后续课程学习中,能够对相关案例的艺术性做出评判,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比没有学过造型基础课程的学生,他们在后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往往显得没有头绪,即便有一定的审美基础,但因为没有学习过相关造型的理论,做方案设计时显得缺乏艺术性,也缺少发散思维能力,不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

二、造型基础课的课程内容

(一)三大构成的内容侧重及能力培养。

造型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是艺术类专业的必学内容,起源于包豪斯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风景园林专业,三大构成理论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上,而要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针对风景园林专业及本科生的能力要求,笔者对三大构成的侧重点进行了分析与选择:①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将点、线、面、体等抽象形态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在二维平面中研讨的[2]。在教学中,侧重观察事物方法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抽象的观察方法,能够抓住事物最有特色、最本质的关系。在学习平面构成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侧重形式美法则的理解。②色彩构成:在学习色彩理论、构成原理的基础上,侧重风景园林景观中色彩的分析与色调的提炼。③立体构成:侧重空间概念的理解、空间形态的创造,使学生建立建筑内空间、外空间的概念,并且能够在模型制作中表达空间意向。

(二)由造型原理上升到与风景园林设计实际相结合。

在讲解造型理论的同时,加入风景园林实践中的案例。比如,在讲解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构成时,将风景园林中应用重复构成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举例,使学生将造型原理与园林设计实践相结合,知道学习造型原理是有实际用途的,加深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解,增强学习信心。又如,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对于色彩的对比,需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园林设计案例中总结出风景园林中,在不同的场景中依所要突出的意境、氛围进行色彩的搭配,掌握园林景观中常用的色彩对比,掌握色彩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增加园林景观中的雕塑小品及优秀的建筑作品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案例中体会面、线、块的空间构成,并且理解、掌握空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在风景园林中立体构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找准方向、打下基础。

案例可以选择著名风景园林大师、建筑师的经典作品、近年来园林博览会的优秀实例。园林博览会的案例紧跟风景园林发展前沿,并且展园大小易于展示构图形式的艺术性,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易于熟知与掌握。

(三)补充关于空间、尺度的内容。

包豪斯三大构成理论,是关于造型构思的重要理论与指导。它是纯艺术领域的理论,主要研究形态要素及组织规律。但风景园林设计除了艺术性外,还包含科学性与工程合理性。因此,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看,包豪斯三大构成理论缺少了与实际的结合,尤其是关于空间与尺度的内容。在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学中,包豪斯三大构成理论需要加入关于空间、尺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符合风景园林专业的需求。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对于实际园林实例的讲解,要注重平面尺度的介绍,使学生在理解平面构成原理的同时,建立尺度观念,尤其是建立正确的室外空间尺度观念,避免设计一味地流于形态与形式。在色彩构成教学中,要注意有关色彩与尺度的关系的探讨,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色彩、尺度观念。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增加空间与尺度的内容更加重要。空间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应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3],可以在实际建筑和园林景观雕塑的案例分析中,详细介绍尺度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及内空间与外空间的关系及空间流动关系,使低年级风景园林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尺度观念。

三、造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同学对于专业兴趣的培养与维持,甚至比知识的积累还重要[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需要有新鲜感,新鲜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同时让他们有成就感,对所学内容有认同感。在具体教学手法上应用引导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发现形式美就在身边。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让他们明白风景园林师本身就是充满生活热情的人。风景园林设计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概括事物的方法,即概括抽象的方法,从抽象的角度认识、概括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并用适当的形态再现,经过概括的形态是简洁的、抽象的,为设计积累灵感。通过引导启发式教学,学生强化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二)开放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造型基础课的实验课时,是让学生理解运用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选择开放性的项目,比如对于观察方法的训练,选择抽象某一自然事物,对于自然事物的选择,由学生自由选择,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调动他们积极寻找题材的主动性,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下一步创作。

设计是创造性非常强的活动,造型基础课程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最高目的,需要逐步挖掘学生的潜力,强化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5]。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两方面互动: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要安排合理的时机,避免教师过早、过多指导,限制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发挥,形成思维定式。在實验初期,给予学生自主思考、创作的时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草图成果,而后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设计构想,指导其沿着合理的立意表达。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两种方法:一是进行结组实验,让学生在组队成员之间充分交流、激发灵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是独立完成的实验,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取长补短,看到方案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兴趣,互相进步,培养设计所需的创新动力与能力。

(三)汇报与点评相结合,增强学生立意与表现相统一的能力。

在实验课上,安排作品汇报时间,由学生汇报方案构思、形态表现,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设计师必备的技能,如何将设计思想完整、准确地传达给对方,面对面的方案汇报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作品的汇报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想”与“所表达”结合起来,避免空洞不切作品的表达,也避免立意表达不够丰满,没有将作品立意阐述全面,引导学生将设计立意与形态表达统一起来。立意在先,但表现有时可促进立意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共同作用、互相促进,能够对立意与表现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训练初步的设计师表达能力。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激发,对以后相关内容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是连接美术课程与后续设计类课程的必要一环。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体现风景园林专业的要求,符合风景园林师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艺术类课程内容中。在教学方法上,要特别注意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思考方式及创造力作为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为学生后续发展及设计师思维的养成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娟娟,孙靓,李保峰.走向体验——参与式教学模式:“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改革尝试[J].中国园林,2015,31(05):33-37.

[2]王珊珊,姚连芳.风景园林专业《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6:2.

[3]黄燕,吴胜兰,邓剑健,舒荻,赵梓娟,张亚琼.空间建构过程体验——风景园林专业空间模型建构教学实践[J].现代园艺,2018(19):194-195.

[4]王晓博.关于风景园林学科本科生设计初步课程的思索[J].华中建筑,2014,32(07):175-179.

[5]黄燕,吴胜兰.“通感—抽象练习”在风景园林专业造型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J].现代园艺,2018(19):196-197.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造型基础》教学研究”(JYYB201716)。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教学方法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试析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常用造景水生植物及其应用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