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与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课程的整合式教学

2020-03-20 03:48郑淑娟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论教学法文学

郑淑娟

摘    要: “整合式教学法”在“英语写作与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课程中融合了“注入式教学法”“课题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量写作实践为英语专业文学方向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整合式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学术意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英语写作与西方文学批评方法”    整合式教学    文学理论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将与文学相关的课程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程:“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a)文学导论;(b)英国文学概况;(c)美国文学概况;(d)文学批评。”但在教学实践中,文学批评常常被忽视,造成理论和应用的脱节,导致的结果之一是学生在毕业论书写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论文“缺乏现实指导意义”[1]“选题陈旧、重复,资料运用不当,缺乏逻辑思维”[2]。学生在撰写文学论文时出现“失语症”现象。文学理论作为当代思潮中先锋话语的地位被忽略,如何将英语论文写作和西方文学批评方法有效结合,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以适应国际社会全球化现实语境的需求成为英语专业教授文学课程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经院式教学方式的弊端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西方文论课程在专业设置上与中文系目的基本一致,即要“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的研究方法”[3]。但是因为以往对语言教学的强调迫使文论教学被边缘化。授课方法得不到重视,通常,教师通过课堂讲解、板书和多媒体的使用等方式注入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低,且文学修养的提高在短期内实用性不明显。另外,因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体悟式思维的影响,学生很难很快接受西方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较强的理论思想。抽象的文论加上语言障碍,造成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师生间难以形成合力,学生对文论没有深刻理解,较难完成知识建构及有效应用。又因合适的英文教材的缺乏很难让学生对文论有整体感,难以树立正确的文学观,有效地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人文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系统、整体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整合式教学法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任何单一课程或单一教学方法都难以使学生即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使师生缺乏交流机会,讨论式教学对本科生而言易偏离方向,工作坊难以适用于刚刚获得些许理论知识、思维结构不甚完整的本科学生。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式融合起来。同时,因西方文论与英美文学、文学入门、论文写作等课程密切相关,教师更要将多学科一并整合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应用能力。

四、整合式教学法的实践

“英语写作与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课程是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于2017年进行的整合式教学的一个初步实践。该课程在英语学院文学系首先试行,在大三开设两个学期,两学分。采用课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和专题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课程设置的完整性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文学系开设的文学专业课程相对完整,从大一到大三开设有“英美文学”“文学入门”“短篇小说选读”“戏剧选读”“诗歌选读”“电影欣赏”“美学概论”等课程,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交叉学科有些许认识,并初步树立理论意识,为西方文论需要建构多学科背景知识结构提供了必要前提。教师会指定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完成定量的读后感等写作任务。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需要学生寻找总结规律,注重理性分析,提高思辨能力。

2.自选课题式教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通常文论课的弊端在于教师上课教学方法单一,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且鉴于理论本身思辨性较强,学生难以从理论高度理解作品,邏辑、推理、阐述、论证及论据等方面能力较弱,又有语言障碍,需要教师灵活选取合适的理论和文本。我们选取E. Bressler的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第三版作为课本(本书的第五版内容相对完整,但国内尚无版权,无法使用,所以还需要其他同类书籍的补充)。学期前两周由教师对于古典文论部分进行梳理,因前期课程的铺垫,学生容易接受并理解古典作家的文学理论,师生可以融洽回顾。此间要求学生分组,每组学生自行选择一部作品或一个作家或一个阶段的作品进行头脑风暴式分析,列出提纲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发给教师,教师进行多角度启发式提问,学生寻找证据,有理有据有层次地回答,制作PPT,发到班级群,供大家提前阅读准备。从第三周起,学生开始主导课堂。上课时,由学生按照不同角度的理解做presentation,回答质疑,最后教师总结,融入不同的文学理论知识。在选材上,学生有自主权。例如第一组学生就选择伍绮诗2014年出版的《无声告白》,从女性主义、成长小说、心理分析、离散文学、性别研究等多角度解读,挑选与文本适合的相关理论为其解读提供支撑。熟悉的文本,共同的话题使课堂讨论氛围很热烈。之后,笔者根据上节课讨论的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总结与拓展。

与以往的教学相比,这种自选课题式教学法方式灵活,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逐渐学会对文学文本、相关论文、经典理论著作等内容的搜集与解读。学生很多时候对于经典文学作品会产生一种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性思维,而自选感兴趣的作品既符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的要求,又能在合作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团队意识。自选课题时,有的学生为使本组所选课题有吸引度,积极查询网络资源,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并以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调研,自发组织讨论会,主体地位提升,主观能动性提高,成就感十足,学习文论的兴趣相应提高。据调查,天津外大英语学院文学系学生熟练使用学校数据库资源的频率远远超过其他院系学生,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学习基础。该方法也是对教师的考验。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只要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就可以了,讲义可以经年不换,所选例子多是传统经典作品,时效不足,学生没有兴趣。自选课题要求教师按学生需求阅读文学文本或了解社会文化现象,并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撑,教师的备课量大大增加,教师“被迫”更新知识体系,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学生动态,贴近学生心理,教师的阵地从教室延伸到课下,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实现平等交流。信息的即时性使课堂讨论很可能出现不同观点的交锋,这就需要教师静下来专心读书,提高业务水平,找到课本与实践的契合点,实现教学相长。

3.任务教学法

天津外大的该门课程将文学理论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又提高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因此,完成“写”的任务是该课程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的核心是“任务”,强调把语言运用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语言学习模式,以实用性为原则。Peter Skehan提出的任务教学法的五大特征中首先要求任务以意义为主,其次任务要与真实世界的活动相似,并根据结果评估任务。课题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活动,接下来学生就要完成论文的写作并相互评估。在讨论完一组同学选定的课题之后(一般两周一个课题),全班每个同学都要完成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术论文。学生按照原来的分组,每人向本组做开题报告:陈述论文意义、提纲结构及主题思想,其他同学给出意见和建议,之后教师再给出修改意见,学生开始写作,完成初稿后,本组同学相互就语言、逻辑、论证和论据等方面互评,填写教师发放的评估表格(教师按照学生水平拟定论文评审细则)。学生修改论文后上交,教师认真评阅,在课上集中讲解,指出论文需修改之处,发还论文继续修改。最后,教师选出优秀论文集结成册,发放给同学传阅。这样学生不仅提高语言交流能力而且具有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辨性看待问题的方式。

4.专题式教学法

经一学期学习之后,学生对基础文学理论和论文写作知识都已掌握,第二学期教师开始专题授课。这种方法改变传统授课法中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的授课方式,使教师专心自己的专题研究,引导学生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个课题。

英语系学生大多为女性,故笔者选取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作为一学期的专题研究对象。假期间,让学生分组查找关于莱辛的传记、非洲作品、伦敦作品、科幻作品和亚文化作品的资料进行阅读(教师在每类作品下都会指定阅读一些语言思想上难度适合的篇目,并尽量提供可获得相关内容的其他途径)。有了上学期的基础理论做引导,学生驾轻就熟地完成任务。教师为第一组学生提供莱辛自传体著作Walking in the Shade(《影中漫步》)一书,学生开始时认为该任务过于简单,无可挖掘之处,所做的presentation内容仅仅是对莱辛的生平做了梳理;上交之后,教师把莱辛的一些访谈和最新的文章发送给学生并提出问题:如何看待传记文学?如何区分自传和自传体作品?并建议学生阅读莱辛养女2017年出版的Gratitude部分篇章,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自觉地查阅另外一本Half-lives比较自转和传记的差别,并逐步拓展至其他作家的传记文学的文学性研究。例如有的學生联想起美国文学中的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作品塑造形象和传记中的形象的区别,并自觉查找叙事学中的隐含作者和真正作者的关系。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批判性思维逐渐形成。学生的活跃思想为教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笔者在学生的引导下开始对视觉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视觉文学代表文学理论的一个前言阵地,通过师生间交流,教师的科研范围进一步扩大。

五、结语

整合式教学法着眼于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性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协同共进,师生间密切配合、频繁交往,不仅有利于课程层面的知识传授,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师生间、同学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求知欲与表现欲都很强的青年人的身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英语写作与西方文学方法”课程改革应该是目前英语专业文学专业发展得非常好的一个尝试。

参考文献:

[1]顾继梅.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15-18.

[2]叶丽英.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海外英语,2010(6):90-91.

[3]刘淑青.课题教学法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J].德州学院学报,2019(1):87-91.

本文为天津外国语大学2018年校级教改立项“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与高级英语写作课程合并式教学初探”项目成果,项目编号:TJWD18D03。

猜你喜欢
文论教学法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从隐匿到重现:中国新时期西方文论知识资源的流变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审视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我与文学三十年
从文论医评《内经》
从现象学看现当代西方文论科学神话的破灭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