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新时代基层官兵

2020-03-21 02:24
政工学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眼光官兵信任

新时代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基层官兵,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又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基层建设、夯实强军根基的必然要求。“要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习主席在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端正对待官兵的态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一、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

人的信任和尊严是无价之宝。每名官兵的内心都有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渴望,当得到组织和领导的信任时,其内心就会得到满足。心理学还认为,当一个人由于被信任而调动自己积极性的时候,潜力和创造力将得到激发,进而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价值。

用宽松环境体现信任。为官兵建立一个宽松舒畅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对官兵信任的重要体现。在这个放松、安稳的氛围中,官兵就会保持充分的激情、持久的动力和稳定的状态投入到部队建设之中。由此,要留给官兵一个相对自由的个人空间,保护官兵的个人隐私,保证官兵的休息权,尊重官兵业余时间的支配权,保留官兵处理个人、家庭事务的时间和空间。要大胆放手官兵干工作,当把一项工作交给官兵去做时,或者把官兵放在一个合适的岗位上,就要给予相应的权利。如果处处干预,看似关心帮带,实则使官兵感觉处处受到限制,不能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必然影响工作效率和结果。要宽容官兵犯错,当官兵犯错时,不要全盘否定,而是在给予官兵改正错误机会的同时,引导其从根本上认识错误,并在错误中学习、尝试、创新、提高。

用参与教管积聚信任。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是基层建设的两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基层带兵人和基层官兵日常发生直接接触的重要载体。基层带兵人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官兵在参与教育管理中感受尊重、承担责任、转变角色,发挥基层建设的主人翁作用。由此,要让官兵人人进入教育管理网络,通过建立微信群、QQ 群,设立首长信箱、官兵论坛,以及传统的“三互”小组、结对子活动等形式手段,实现所有官兵在教育管理中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方法共享。要让官兵人人成为教育管理主体,变干部骨干单打独斗为人人发现问题、人人做工作、人人提意见、人人受教育,推动形成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用平等交流维护信任。心理学认为,建立信任关系的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分享信息。一项对企业内部沟通的研究发现,从上到下传达的信息只有20%~25%被下级知道并理解,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也不超过10%,但平行交流的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究其原因,这就是沟通的位差效应,以平等为基础的平行交流效率最高。平等交流并不是刻意要求基层带兵人降低地位,而是要推倒心里那道因为身份、岗位、级别、年龄、资历等因素形成的无形的墙,发挥平等之中暗含的“尊重”效应,给官兵创造一种畅达的渠道,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信息损失;还要加强与官兵的互动,变居高临下“我讲你听”的一言堂为“我说你也说”的群言堂,使官兵在平等交流、相互启迪中认同基层带兵人的教育管理。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

欣赏,是一种导向、一种帮带、一种激励,是点燃官兵自信的火把、照亮官兵自尊的明灯、擂响官兵自强的战鼓。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就是要怀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盯着官兵的优点长处,通过鼓励、表扬、赞许等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官兵。

欣赏官兵的时代特质。习主席指出:“青年官兵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要研究把握新形势下带兵的特点规律,真心呵护官兵,培养帮带官兵,摔打锻炼官兵,使他们在军营成长进步。”现在的基层官兵生活在信息化方兴未艾、智能化接踵而来的社会环境里,独生一代、网生一代、开放一代、变革一代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让他们具有生活阅历丰富、民主意识与竞争意识强、接受新事物快等鲜明时代特质。如果用过去的观点来看,有的同志就是“叛逆者”“刺头兵”;如果用时代发展的眼光来看,他们就有鲜明的闪光点,潜力巨大,是时代的弄潮儿。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基层带兵人还要树立网络思维,站在官兵角度去思考问题。

欣赏官兵的个体差异。基层官兵普遍具有新时代青年的共性特点,但是个体差异也很明显,不仅具有先天的“脾性差”,还有现实存在的“能力差”,而且兴趣爱好、精神追求、奋斗目标等也不尽相同。有的基层领导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一些官兵身上鲜明的个性特点,造成有的战士产生对立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一位西班牙学者说,“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所长,也明白成事不易”。作为基层带兵人,要处理好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从基层官兵的人员类别、性格爱好、文化水平、专业结构和认知能力等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使每名官兵发挥自身特长,在本职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形成自己的优势。

欣赏官兵的积极变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见到一名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时,没有当面指责,而是把他喊到办公室,仔细去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因素,并有意识给予放大,进而用“四块糖果”来奖励,最终使犯错误的学生主动承认错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样,对待官兵身上一些不足、错误,要力戒“刻板印象”的控制,善于利用“眼见之实”核对“偏听之词”,深入到官兵之中与其充分接触,努力获得对官兵情况的准确认识、动态掌握和及时鼓励,让官兵在关心、关注、关切中聆听成长的脚步声、享受进步的满足感、保持向上的内动力。在工作过程中,既要抓住新兵下连前、老兵退伍前、组织发展前、重大任务前、考学提干前、士官选取前、传统节日前等重要时机,又要抓住表彰奖励后、受到批评后、配备骨干后、工作调整后、发生矛盾后、身患疾病后、家庭变故后、婚恋受挫后等特殊关口,从官兵的言谈举止、饮食睡眠、习惯爱好、脾气情绪、工作表现中捕捉闪光点,找准切入点。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

唯物辩证法揭示,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运动,其本质是发展的。基层官兵是推动基层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主体力量,同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坚持发展的眼光是看待基层官兵的必然要求。

认识发展的客观性。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在不断更新,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前进的和上升的趋势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样,看待基层官兵也要克服和避免静止的观念的束缚。人人可以成才,人人都是人才。基层官兵发展是可塑的,就如一个先进典型的诞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单位和领导对其表扬与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基层官兵大部分年龄轻、阅历浅,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鼓励鼓舞鼓劲对官兵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经常受到表扬鼓励,可能就会充分自信、健康成长。反之,如果经常受到批评,就会丧失积极性,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认识发展的反复性。事物的发展道路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伴,上升性与回复性相随,总体呈现波浪前进的趋势。一些官兵会出现选改、调职、晋升前硕果累累,之后却业绩平平甚至工作成绩下降的现象。这种情况应正确看待、区别对待。当前,随着部队战斗队本色的回归和实战化训练的深入,基层官兵直面任务繁重、节奏加快、标准提高的工作生活,加之处于军队改革调整时期,很多官兵一时产生了无形、无名的压力。一些同志因为心理调适不到位、素质能力不适应、后方安排不妥当,逐渐产生心理困惑、精神困扰、身体困乏,甚至对自身评价偏离真实自我。应该看到,现在入伍的青年官兵普遍学历提高,其中干部骨干还都经过院校培养,应该说有些基层官兵只是暂时性、阶段性、可调整的不适应问题。这就需要基层带兵人善做“人生导师”,客观看待官兵思想、行动和业绩上的波动,帮助找准“定位点”,构建“坐标系”,完善个人发展“目标图”“路线图”“施工图”。

认识发展的适度性。任何事物都有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在把握事物质与量的关系时,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主观的努力必须与客观事物的度相符合。官兵的培养和使用也应当把握工作上的限度,增强相关工作的计划性,“过”与“不及”都是要避免的。要帮助官兵制定适度拔高的工作目标,把握“跳一跳够得着”的要求,使官兵不仅坚定完成目标的“小把握”,还有完成目标的“大概率”;帮助官兵学会分解“大目标”为多个“小目标”,通过接续实现“小进步”,达到最终取得“大进步”。

猜你喜欢
眼光官兵信任
专业眼光看改革 改革眼光看中国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刮目相看
Dare to stand out
信任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