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松鄂豫皖苏区大义灭亲

2020-03-21 09:41明山
侨园 2020年10期
关键词:黄安特委农民

明山

位于湖北省红安县稞子山下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馆,共分六个部分,其中的第一个部分为“播火黄安”。“播火黄安”中的第一个烈士,也是整个纪念馆中的第一个烈士叫王秀松。王秀松是著名的黄麻起义领导人之一,曾任鄂东特委第一任书记,在创建和巩固鄂豫皖根据地中,王秀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后人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王秀松,1902年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高桥区栗林咀村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天资聪颖。1922年考入黄安高等小学,次年秋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在董必武的指导下,王秀松阅读了大量马列著作,懂得了阶级斗争,知道穷人受穷是社会不平等的剥削制度造成的,要改变现状就要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从此,王秀松积极投身革命运动。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王秀松根据党的决定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冬返回武汉后,被湖北省农民协会委任为特派员,赴沔阳(今湖北仙桃)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黄安地区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为了加强对黄安农民运动的领导,王秀松被调回黄安任县委委员兼少共黄安县委书记。王秀松回到黄安办起一所进步学校,取名“雪花小学”。规定有钱人家小孩读书收学费,贫苦农民小孩免费读书。1927年9月,王秀松作为高桥区委负责人参加了中共黄安县委在县北七里坪召开的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的会议,会后担任县南农民武装暴动总指挥。随后率领农民举行了“九月暴动”。但是,因为经验不足,组织不严,在反动派的屠杀下,暴动很快失败了,许多农友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

看到暴动失败和被屠杀的农友,王秀松十分痛心,他满怀激愤写下了这样的歌词:“天上有多少星星哟,地上有多少只眼睛,亲人的鲜血哟,染红了高桥河的水,千愁万恨哟,何时洗雪清。 ”

一天深夜,在沙河宣讲革命道理后,满身疲惫的王秀松悄悄回到家中,父亲王建禄发现后将他臭骂一通说:你不愁吃,不愁穿,老子花钱供你读书,实指望你光宗耀祖,你却不知好歹要和一些缺吃少穿的黑脚杆子搅在一起闹什么革命?真是读书读到牛屁眼去了!

王秀松义正辞严地回答:正是制度不合理才让辛苦劳作的人成了缺吃少穿的黑脚杆子。只有推翻这个吃人的社会,黑脚杆子才能上学读书,才能不愁吃、不愁穿。所以我就是要动员他们起来革命!王建禄气得半天说不出话。

1927年11月3日,王秀松又到七里坪参加了黄安、麻城两县党团会议,会议决定组织农民举行武装起义。会议结束王秀松立即返回高桥发动群众,准备武装起义。

1927年11月13日午夜时分,三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分东西南北四路向黄安城挺进,攻打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王秀松、詹才芳、李先念等率领高桥、桃花、八里等地农民自卫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南门。黄麻起义是党在大别山地区领导的首次农民武装起义。黄麻起义胜利后,成立了黄安农民政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王秀松被选为黄安县农民政府委员。

黄麻起义的胜利,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为将这支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1927年12月5日,国民党任应歧部向黄安县城发动了疯狂反扑,黄安县城重陷敌手,鄂东军主力被迫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开展游击斗争,并改名为鄂东革命军第七军。王秀松则留下来负责黄安地下党团工作,领导和坚持秘密斗争。从此,他白天隐藏在家中,晚上走村串户发展党员,建立秘密交通线,沟通黄安党组织与战斗在黄陂木兰山鄂东革命军第七军之间的联系。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王秀松始终对依靠群众具有坚定的信念。

1928年7月,根据上级指示,中共黄安县委和第七军领导召开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1928年10月,由红军和地方党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了中共鄂东特委,王秀松任书记兼组织委员,戴克敏、曹学楷、詹才芳、徐其虚、王树声、吴光浩、徐朋人等为委员。在随后召开的特委会议上,王秀松传达了中共六大会议精神,并和大多数同志一起,否决了工作重心应放在城市、特委机关应设于白区的错误意见。坚持发展边界农村的武装割据。王秀松明确提出:“学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决定创建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通过中央巡视员曹壮父向党中央建议,把黄安、麻城、光山、商城、六安等县划成鄂豫皖边特区,创建大别山武装割据。

1929年2月,王秀松又主持了鄂东特委同豫东南特委的联席会议,决定发动商南起义。会上,王秀松根据半年多边界割据斗争经验和军事上的需要,提议召集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个特委的联席会议,组织联合办事处,准备创造东起皖西英山、霍山,西至武胜关、大治鄂豫皖边界之整个大别山脉的武装割据。这个战略的提出,使鄂豫皖边界斗争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鄂豫皖边界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王秀松的名声越来越大,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一方面悬赏两千大洋捉拿,另一方面又利用王秀松父亲王建禄在县南的影响,要挟其当清乡团团总,并封了他家经营的杂货店。王秀松得知消息后,找到父亲严厉警告他不要充当刽子手。事后,王建禄找到上司请求辞去清乡团团总一职。上司威胁他说:你儿子是共产党,你也想当共产党?在反动派的高压下,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王建禄日益向反动势力靠拢。王秀松对其父的反动行为多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而王建禄已经无可救药,甚至公然残杀革命同志,身为共产党员的王秀松再也不能容忍了,他带领妻子梅伴松和孩子离开了这个罪孽深重的地主家庭。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怎么处理王建禄的问题,王秀松回答:“按我们的原则办。”经过讨论,最后决定处决王建禄。1928年正月初三夜晚,农民自卫军奔袭栗村咀,将王建禄逮捕处决了。王秀松大义灭亲的英雄事迹被群众广为传颂,人们颂道:“共产党员王秀松,一颗红心似火红,率队革除恶霸父,为的人民不受穷。”

4月22日,根据湖北省委指示,将鄂东特委与京汉区特委合并,成立鄂东北特委。王秀松改任常务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同年秋天,又调任鄂东北特委黄陂县办事处主任。1930年春天,王秀松改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

在频繁的战争中,王秀松深感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做好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他挤出时间,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记述下来。1932年夏天,王秀松因抵制张国焘“左”倾路线错误,被非法逮捕。在拘禁期间,他坚决与“左”倾路线斗争,并撰写了《红四方面军创建史》。这年9月,他怀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带着对妻子和儿子的思念,被冤杀于河南光山的白雀园。

半年后,王秀松被害的消息才辗转传到梅伴松的耳中。听到消息时,梅伴松当即昏了过去。醒来后,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执意带上两个孩子到河南寻找丈夫。

她只知道丈夫死在河南,却不知道死在河南何处。她带着孩子一路问,一路哭,就是不见丈夫的踪迹。带来的盘缠用尽了,丈夫的消息找不到,无奈之下,梅伴松只好靠给人纺线织布、挑花绣朵在漂泊中拉扯着孩子。

1948年底,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不愿再过漂泊无定的日子,要求母亲带他们回故乡,梅伴松才带着对丈夫的哀思和儿子一起返回了故乡。

直到1976年,王秀松当年的部下、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詹才芳辗转找到梅伴松,并告诉她事实真相后,她这才知道丈夫死于河南光山白雀园,而且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就被追认为烈士。

猜你喜欢
黄安特委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起底黄安:一个是非不断的台湾艺人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员被捕前后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