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法制为健康“开处方”

2020-03-21 06:10平居
青春期健康 2020年4期
关键词:医闹医疗卫生卫生

文/平居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搭起卫生健康领域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有利于巩固医改成果、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2月4日,北京市民孙文斌不满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医生杨文对其母的治疗,持事先准备的尖刀扎刺值班医生杨文颈部,致杨文死亡。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孙文斌故意杀人一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孙文斌死刑;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门诊楼内一男子持菜刀砍伤医生及群众后逃离。犯罪嫌疑人已被朝阳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孙文斌案庭审现场

医院联合安保进行“医闹”处置演练

“医闹”频发,社会医疗问题亟待解决

近些年,“医闹”事件频发,已经成为广大医护工作者难以承受之痛。据网络公众号“丁香医生”统计,仅2006年,我国发生的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就有9831起,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超过两亿元。

大量的“医闹”事件不仅干扰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侵害了医护人员以及正常住院患者的权益,也直接打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年轻一代学子选择医科大学、投身医疗事业的积极性。根据暨南大学薄诗雨教授等经济学者的研究,当省级“医闹”严重程度上升一个百分点,医学专业入学分数就会降低0.72分,最低入学分数会降低0.49分。不遏制“医闹”问题,我国医疗系统可能很快会陷入无医生可用、无好医生可用的窘迫困境。

“天使原应归桑梓,人间但求无蹉跎。”这是民航总医院暴力伤医事件发生后,一位病人家属送来悼念的鲜花卡片上写的一句话,这是人性和人心的明证,是同理心、同情心最温暖的映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此两度回应:该事件不是所谓的医疗纠纷问题,而是一起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我们对任何形式的伤医行为“零容忍”!

伤医、杀医者自有法律的明判和制裁,预防下一次悲剧发生,是全社会可以为“杨文医生”们所做的最好的悼念。在医院内设警务工作站、对医闹者实施联合惩戒、严惩所有危害健康、危害生命的行为……全社会也在反思中加紧堵上风险点,不断扎紧对医生法律保护的藩篱。

实际上,亟需解决的医疗问题不止于此。截至2018年底,我国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落后的状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公众“小感冒也往大医院跑”,加剧了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导致医务人员长期过劳,患者易生不满;公众健康观念较为薄弱,容易轻信谣言、陷入保健与医疗骗局;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职业康复师等缺口更大;同时,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7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只有14.18%,城乡居民对于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合理用药等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至此,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健康,阻碍了医疗队伍的建设,成为了健康中国的掣肘,使医疗卫生相关法律的建立与完善势在必行。

实现突破,建立卫生健康促进法

“不能再等了”,2017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直言,即使当时国内的医疗卫生相关制度本身有些还未定型,但这部定位医疗卫生“基本法”的法律不能再拖了。

2017年12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京举行,期待多年的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终于亮相。从第十届全国人大开始,这部法律已经规划了至少15年,最终经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使其从立法规划走上了正式的立法轨道。

纵观各国卫生健康立法,要解决的都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健康需求,因此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当前,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让我国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变化,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公民健康权益。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下称《卫健法》)便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中,《卫健法》以164票赞成、4票弃权表决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三十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该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继11月12日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出台,《卫健法》的颁布,无疑让2019年成为中国卫生健康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该法包括总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药品供应保障、健康促进、资金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10章110条,内容涵盖卫生健康领域的方方面面,凸显“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理念,为做好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提供了法制保障。

全面发力,用制度保障人民健康

那么,哪些人群将从这部法律中直接获益?哪些领域将从该法中获得巨大动力?哪些创新将可能被这部法律进一步激发出来?

以“法治之力”保护医护人员。截至2018年底,我国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952.9万人。2012年以来,我国不断升级对“医闹”“伤医”行为的处置力度。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在多处阐明国家对医务人员的保护。例如,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此外,该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是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场所。这一态度在该法多条规定中都有体现,如在“法律责任”一章中明确,扰乱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场所秩序,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的,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立法明确了医院属公共场所,意义重大。”资深医疗律师、中国医师协会医疗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李惠娟说:“这样就可对符合刑法相关规定的人员,适用刑罚较重的寻衅滋事罪和威胁公共安全罪,升级对医护人员的安全保护力度,震慑伤医辱医者。”

心理健康服务等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抑郁、焦虑、失眠、躁郁……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受各类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困扰的成年人占总体人群的16.57%,但每10万人仅有不到3名精神科医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合格的临床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职业康复师等缺口更大。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明确提出: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法律还特别强调了加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说,立法非常符合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现状,旨在打造“健康-亚健康-疾病”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过去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此次立法做出相关安排,是巨大的进步。

同时,当前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抑郁、网络成瘾等精神心理问题十分突出,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的数量却不足500人,很难满足实际需求。不仅如此,现阶段,我国心理咨询师行业缺乏权威标准与管理规范。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创始人简里里期待,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能推动行业相关立法,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近千万医务人员为健康观念“打假”。华林酸碱平、权健“火疗”害人不浅,一些“神药”通过非法广告和洗脑传销骗财害命的案件仍有发生……当前,公众健康观念中存在“假、错、偏”情况不少,这成为不法分子行骗的“空子”,威胁公众财产和健康。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7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只有14.18%,明显偏低。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设立“健康促进”专章,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承担起健康促进的职责,如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等。此外,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说,医务人员要跳出“专业术语”的圈子让老百姓听懂医嘱和要求;老百姓具备健康知识,才会配合规范治疗。达到这种良性状态对整个医疗系统和全社会是共赢的。

“为患者和公众做科普我很赞成,但现实难点是日常繁重的医务工作如何与科普义务相协调。”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青年住院医师杨颖认为,主管机构和医疗机构应研究出台相关协调激励机制,推动、保障医务人员做好科普工作。她还建议,应鼓励青年医务人员善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有质量的健康知识。

安宁疗护服务从此“有法可依”。安宁疗护即临终关怀,旨在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以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2017年和2019年,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仍满足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需求。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仅有1%的人可以享受到临终关怀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分工合作,为公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此前尽管已开展试点,但安宁疗护行业的准入标准、用药规范、培训课程、质量管理体系都未明确,北京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病房主任秦苑说,“无法可依”限制了相关领域发展。将安宁疗护写进法律为相关工作提供了保障和依据,有助于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益。

“这部法律是适应我国进入老龄社会的重要方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它对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促进,特别是公民进入老年期后的健康管理、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作出立法安排。这部法律将有助于健康产业尤其是老龄健康产业发展。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搭起卫生健康领域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体现了卫生健康工作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该法的及时出台,有利于巩固医改成果、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决胜之年,健康中国亦走在路上,并与你我同行。

猜你喜欢
医闹医疗卫生卫生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智取红领巾
“医闹”痛点
Crying Foul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卫生歌
讲卫生
最恶劣“医闹”唐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