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在艽野中憩息

2020-03-23 10:42江西省赣州中学廖佩凡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东篱淡泊东坡

○江西省赣州中学 廖佩凡

世事繁杂,光怪陆离,快节奏的生活仿佛给我们的心灵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它疲惫不堪。唯有找到自己的那片艽野,心灵才能获得解脱,正所谓“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晋有隐士陶渊明,辞官归田,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撰文自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官场与田园之间的徘徊是这样真实,这不是在鱼和熊掌之间的选择,而是在做官或务农之间的选择。一边是建功立业之路,生活光鲜却拘束;一边是躬耕田园之途,生活自由却清苦。淡泊的陶渊明,熟知心灵的田地不能荒芜之道,于是他选择投入自然的怀抱,抛开名缰利锁,于东篱下悠然采菊,于田亩中静对南山,给后世隐者留下一个永恒的背影。此后,世间再无默默无闻的江州祭酒,只有放浪形骸、文采斐然的五柳先生。

南北朝有名士刘白堕,隐于市,善酿酒,其酒饮之香美,醉而经月不醒。时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智慧的刘白堕,既然享不了功名,踏不上仕途,便不再苦苦执着于琐碎事务,于是他选择自辟一个酒香浓郁的世界,让心灵在其中惬意憩息。此后,一杯春醪,寄托着他一生的志趣。

宋有词家苏东坡,被贬黄州后,寄情山水,登高怀古,自得其乐。世人评他:“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当人生的风雨突然袭来,他的确有些措手不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乌台诗案”后,昔日的光耀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乐观的苏东坡,深谙宦海沉浮终有时之理,于是他选择从容地乘着一叶扁舟,与清风明月和诗,同天地万物感悟盈虚之有数,让心灵在山水间自由呼吸,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华丽的转身。此后,世间再无众人景仰的苏大学士,只有竹杖芒鞋、披蓑戴笠的东坡居士。

东篱秋菊,簇簇芬芳,使心灵淡泊宁静;白堕春醪,酒入豪肠,使心灵酣畅淋漓;东坡笠屐,朴实无华,使心灵无惧风雨。

让心灵在艽野中憩息,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智慧,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新的高度,以高远的眼光、平和的心态更好地上路。

点评

本文所说的心灵憩息是指人不为功名利禄所束,在淡泊的状态下获得身心的自由。这是古人常常期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个古人之例,以展现这种心理状态。本文的特色是语言简洁、概括凝练,有多处四字短句,节奏明快。不过陶渊明、苏东坡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书写他们的事迹容易缺乏新意。(张照生)

猜你喜欢
东篱淡泊东坡
李久香
淡泊,在风骨之内
深秋
甘于淡泊,勇于自强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东坡画扇
世间每一朵菊花,都有东篱的香气
何不采菊东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