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巷道护巷煤柱留设尺寸研究

2020-03-23 09:28
2020年3期
关键词:煤柱侧向边缘

刘 伟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 应急管理局,山西 阳城 048100)

随着近些年我国煤炭开采逐渐向深部发展,回采巷道受到高应力的影响,出现了巷道围岩变形严重、护巷煤柱破坏等现象[1-2]。护巷煤柱的稳定性对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3]。在巷道掘进或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应力发生重新分布,在护巷煤柱内部应力分布范围将发生变化,当护巷煤柱留设尺寸不合理,在掘进或回采过程中将发生失稳破坏,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4-5]。本文以西河煤矿3号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护巷煤柱留设为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科学确定合理的护巷煤柱尺寸。

1 工程概况

西河煤矿主采3号煤层,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煤层赋存不稳定,其中二盘区煤层厚度3.5~5.1 m,平均厚度4.5 m,倾角1~3°,煤层直接顶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平均厚度4.5 m;基本顶为灰色细砂岩、泥岩互层,平均厚度17.33 m;直接底为泥岩或炭质泥岩互层,平均厚度4.3 m。

3207和3208是邻近工作面,位于该矿3号煤二盘区,3208工作面还未布置。3207工作面正在回采,设计采高4.5 m,工作面长度270 m,推进长度1 100 m。工作面布置三条巷道,胶带巷、辅运巷及回风巷。工作面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3207工作面巷道位置关系

3207工作面胶带巷和辅运巷之间护巷煤柱留设12 m,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柱片帮严重,不得不采取补打锚杆、锚索的方法进行补强支护,不但增加了巷道的维护成本,而且不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对巷道煤柱留设尺寸进行科学的选择。

2 煤柱尺寸的理论计算

当煤柱一侧采空时,采空区周围煤柱(体)处于弹性变形状态,煤柱(体)应力σy分布如图2中曲线1所示,σy随与采空区边缘之间距离增大,按负指数曲线关系衰减。在高应力作用下,从煤柱(体)边缘到深部,都会出现破裂区、塑性区、弹性区及原岩应力区。弹塑性变形状态下,煤柱(体)垂直应力σy分布如图2中曲线2所示。

图2 煤柱(体)的垂直应力分布

图中Ⅰ区域为破裂区,受采动影响该区域范围内的煤柱率先发生扰动破坏;Ⅱ区域为塑性区,该区域内的煤体一直承受较高的集中应力,随着采动影响及时间的推移将变成新的破裂区域;Ⅲ区域为弹性区应力升高部分,该区域是由于煤体边缘发生破坏后导致集中应力整体向后迁移,应力交原岩应力有所升高;Ⅳ区域为原岩应力区,该区域并未受到采动影响,仍然保持原始的应力状态。

煤柱的承载能力,随着远离煤柱边缘而明显增长。在距离煤柱边缘一定宽度范围内,煤柱的承载能力与支承压力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运用岩体的极限平衡理论,可以计算出塑性区宽度,即支承压力峰值与煤柱边缘之间的距离x0为:

(1)

根据煤柱塑性理论,使煤柱稳定的前提必须保证弹性核宽度为煤层采高的2倍。根据此理论煤柱合理宽度为:

B=x0+2M+x1

(2)

式(2)中:

(3)

对于西河煤矿,M=4.5 m,φ=23°,H=150 m,γ=25 kN/m2,K=2,C=800 kPa,代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出:x0=1.9 m,x1=3.39 m,B=14.29 m。

3 数值模拟分析

针对3207工作面具体情况,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模拟工作面推进150 m时,工作面前后一定范围内护巷煤柱屈服破坏情况及受力情况,从而确定合理的煤柱留设尺寸。

图3为工作面推进到150 m时,工作面前方20 m,10 m和滞后工作面20 m,50 m,80 m、110 m时护巷煤柱破坏情况。由图3可知,随着工作面推进,巷旁护巷煤柱会受到一定的扰动破坏,尤其在工作面推过一段时间后,护巷煤柱破坏会逐渐增大,直至趋于稳定。工作面前方煤柱受到工作面采动影响较小,滞后工作面煤柱破坏严重,尤其是顶板岩层,破坏逐渐向煤柱深部发展;滞后工作面110 m时的护巷煤柱破坏与滞后80 m时的破坏差别不大已经趋于稳定。

图3 距工作面不同距离处护巷煤柱破坏情况

图4为工作面推进到150 m时,工作面前方20 m,10 m和滞后工作面20 m,50 m,80 m、110 m时护巷煤柱侧向垂直应力分布曲线。由图4可知,护巷煤柱侧向应力随距离煤柱边缘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距工作面不同距离侧向应力峰值变化不大,集中在距煤柱边缘2.5~3.5 m之间,峰值至距煤柱边缘10 m侧向应力逐渐降低,该区域属于弹性应力增高区;距煤柱边缘10~15 m位置,应力逐渐趋于稳定,当距煤柱边缘15 m以后应力已经恢复到原岩应力。

图4 距煤柱不同距离处侧向垂直应力分布曲线

因此,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理论计算结果,3207工作面巷道护巷煤柱留设宽度为15 m较为合适。

4 工程应用

3208工作面同样布置三条巷道,采用两进一回的通风方式,在布置3208工作面时,胶带巷和辅运巷之间护巷煤柱留设为15 m,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对巷道整体变形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如图5所示。巷道顶板围岩变形量随工作面不断推进,逐渐增大,当工作面推过80 m后开始趋于稳定,最终稳定在110 mm左右;两帮围岩变形量也随工作面不断推进而逐渐增大,当工作面推过80 m后开始趋于稳定,最终稳定在58 mm左右;现场观察非回采帮煤仅仅存在轻微片帮,较3207工作面护巷煤柱状态明显好转,充分说明, 3号煤层工作面护巷煤柱选择15 m科学合理。

图5 巷道围岩变形量随工作面变化

5 结 语

1) 通过建立煤柱受力力学模型,分析了煤柱的整体受力特征,并理论计算出了巷道护巷煤柱留设最佳宽度应为14.39 m。

2) 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随着工作面推进,巷道护巷煤柱会受到一定的扰动破坏,尤其在工作面推过一段时间后,护巷煤柱破坏会逐渐增大,直至趋于稳定。工作面推过80 m后,煤柱状态趋于稳定。

3) 护巷煤柱侧向应力随距离煤柱边缘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并逐渐趋于稳定,并得出了煤柱各应力区域的范围。

4) 根据现场应用和实测,3208工作面留设15 m护巷煤柱后,煤柱破坏明显减弱,巷道围岩稳定。

猜你喜欢
煤柱侧向边缘
公路下压煤巷式似膏体充填开采暂留煤柱合理宽度优化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军航无人机与民航航班侧向碰撞风险评估
大埋深矿井区间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侧向风场中无人机的飞行研究
基于 L1自适应控制的无人机横侧向控制
乘用车侧向安全气囊性能稳定的研究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