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干部提拔,须过社区“联审”关

2020-03-23 07:41舒炜康琴
廉政瞭望 2020年1期
关键词:街道社区组织部市委

舒炜 康琴

米易县干部陶原的提拔,稍微有点波折。

2019年上半年,他已经进入提拔考察程序,米易县委组织部征求他所在社区党组织意见时,发现其还拖欠着小区停车费,提拔程序立即被摁下暂停键。

去年,米易有7名干部与他情况类似。攀枝花市委组织部组织三科副科长刘洋介绍,这里面包括但不限于无故拖欠物业费的、乱搭乱建的,“虽然他们改正后都提拔了,但时间还是耽误了些。”

?提拔干部前征求所在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意见,是攀枝花市委组织部的新探索。在米易县试点后,于2019年8月全市推开。从半年的实践来看,其意义不单是拓展干部的考察面,更是给基层赋权、推动基层治理的创新。

社区权力“变大了”

其实,攀枝花的这项试点,不止干部提拔关。攀枝花市委组织部组织三科科长邵琪说,按照去年8月下发的《攀枝花市街道社区党组织评价市直部门(单位)和在职党员规定(试行)》,联审的范围包括干部提拔、职级晋升以及各机关单位的评先评优等等。

邵琪称其为“联审制”,是“双报到”的延续与深化。2014年一开年,攀枝花即启动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的“双报到”活动,几年下来解决了很多社区群众的需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机关干部们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双报到中街道社区党组织相对弱势,机关或者机关在职党员个人,推说工作忙,报到后不参与活动的情况时有发生。”街道社区干部也比较无奈,从职级来看,这些机关在职党员都比他们高,“有活动了,只能说‘我请你们来。有些‘好说话的,才会来;不好说话的,就难说了。”

街道社区党组织对机关在职党员基本没有约束,被视为问题的症结。刘洋告诉记者,攀枝花作为全省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9年积极探索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话语权,让他们对部门、对党员有一定的约束。

机关干部们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2019年3月,米易试点时赋予社区党组织“三权 ”:對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打分权、对干部选拔的征求意见权、对党组织和党员评先评优的意见建议权。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话语权”顿时不轻,当地7名干部就是“暂缓”在征求意见权上。

对于干部考核,着手于日常,其实是回归到本源,打分权则是当地把机关党建基础工作、重点任务落实等情况纳入党组织和党员积分管理,作为评优评先重要依据。据介绍,其中20分由社区党组织评定。

对组织部门来说,这是将考察延伸到八小时外的有效途径。“比如干部是否侵占公共绿地、乱搭乱建等问题,如果我们一个个走访,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攀枝花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称,将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作为一个正式环节,能破解干部提拔时八小时外表现难掌握、问题难发现、考察难深入的问题。

当地一些干部刚开始还不解,认为“有过度干涉他人私生活之嫌”。对此,攀枝花市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晏平认为,在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内的监督制度日趋完善的今天,对于他们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不应该成为“监督死角”,一名对身边邻里都漠不关心的干部,如何指望他有强烈的为民之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一名拟提拔干部由于家中卫生间漏水,严重影响了楼下居民的生活,社区多次做工作,他却拒绝配合。当社区党组织有了“联审”职责后,这名干部积极配合社区进行了防水修理。

据介绍,自8月下发规定以来,攀枝花市已有243名市管干部在提拔或职级晋升前征求了社区意见。

我们不说考核,说评价

“如果在街道社区党组织那里都过不了关,那提拔也无从谈起。”在对市管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时,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打分”开始变得很关键。据介绍,规定下发以来,仅市管干部就有23名未到社区报到,现已全部整改。

话语权提高同时,一些街道社区也有顾虑,“如果我们对市级部门做出考核,会不会让他们有意见?”

对此,攀枝花市委组织部相关领导一再向街道社区阐释,“社区不需要对拟提拔的干部做出最终评判,不用说同不同意他提拔,只需要对他的行为做出认定。”

“我们不说考核,说评价。”上述领导告诉记者,对于公务员来说考核有一定标准的,主要是工作完成情况、工作能力等等,联审制是在干部评价中增加的一个评价环节。

就此,攀枝花市委组织部拟了一个规范的社区征求意见反馈表,表中所列的各项条款,成为评价干部八小时以外表现的重要指标。比如,是否按规定到社区报到,报到后按要求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是否遵守社区居民公约,是否有严重破坏公共卫生和社区环境、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部门党组织是否按要求参加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议事会议,以及落实会议议定事项等。

联审制给街道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赋权,也促使机关和机关干部关心基层工作和诉求,避免他们与基层治理脱节。2019年底,东区炳草岗街道竹湖园社区了解到市体育场北门阶梯旁绿化植物影响行人通行已久,但苦于无专业机器设备、人员进行整治。竹湖园社区就邀请在社区报到的攀枝花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党员帮忙,事情很快就得到解决。

民乐社区组织部党员双报到。

仁和区老街社区党委书记刘清莹记得,去年11月省委主要领导前来调研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机制时,特别提到了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不断满足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社区是最接近群众、接近民意的一层单位,听民声、集民智之后,更要解民忧,如果社区对直接反映群众所需上有一定表决权,能让社区在基层治理中更有作为。”刘清莹称。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回归邻里

“我所在的社区已经建了两个‘报到在职党员群,人数有五六百。”刘洋告诉记者,联审制夯实、深化“双报到”后,让街道社区党组织拥有更多可用资源。很多在职党员的能力不仅限于到街道社区去打扫一次卫生,如何发挥作用,就必须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

去年底,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研究完善转变街道职能促进城市基层治理的政策措施,推动街道赋权扩能,整合街道党政机构和力量”,对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提出要求。

“我们试行了向街道下放四项权力的措施,把街道对辖区内事关群众利益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对职能部门下沉社区事项的统筹协调权,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及下沉人员的人事考核意见反馈权,对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的参与权等全部下放到街道,从而增强街道统筹协调能力,让街道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龙头和‘轴心。”攀枝花市东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珊介绍,东区目前正大力推进全省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委全覆盖建立起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吸纳44名驻区单位、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推动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

“这样能构建起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晏平称,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打破原来范围局限,不能每个党组织都是一个小的区域,只有畅通之间的联系,才能实现共筑共建。按照攀枝花市委组织部门的要求,参与了“大工委”“大党委”的部门党组织,需要主动认领一些事情,要讨论、要参与街道和社区的事务,解决社区共同的问题。

攀枝花市东区新源路社区党委书记冯爱群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群众在居民群里反映小区附近的路灯不亮,影响出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风向变成了发泄不满情绪。好在该群里有一名市政口的干部,他经过了解后,发现该路段的路灯还没有交付,于是在群里进行了解释和引导,同时也向负责此路段市政建设的部门反映了群众的诉求。不久后,路灯亮起来了。

“社区的所谓‘治理,其实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核心就是回归到邻里,邻里关系和谐了,一切工作都好做了。”冯爱群表示。(文中“陶原”为化名)

猜你喜欢
街道社区组织部市委
省委组织部等3部门发出关于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的通知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培训掠影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第十五届全省党员教育作品观摩交流活动获奖作品名单
中共秦皇岛市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侨海报国共筑梦——致公党常州市委会“引凤”侧记
街道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强化分析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