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探究

2020-03-23 06:01秦丽
科技风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想教育立德树人

摘 要:《大学语文》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载体,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反思也成了当前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怎样才能实现《大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功能,如何实现对大学生人文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主席强调“立德树人”,《大学语文》中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优秀思想教育资源,如何挖掘其教育内容,将文化传承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探讨《大学语文》思想教育空间的途径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鉴于此原因,笔者通过对目前《大学语文》的教材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分析,探究“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从而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语文》;立德树人;思想教育

从我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来看,他们的中文驾驭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语文》作为凸显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学科,其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调整学生“三观”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其他专业课不能替代的。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因此,作为承载德育教育功能的《大学语文》,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的途径。

一、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作为基础性、工具性学科,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在学习语文。但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只注重专业课学习,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大赛,大学语文被边缘化。目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状况很不理想。“由湖北大学语文研究会调研报告可知,当前将大学语文列为必修课的国内高校尚未达到 30%,且语文课时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1]。我国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陈述了大学语文在整个大学阶段的重要性,可依然没有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要求。无论是国家还是各个大学的教务部门都未给大学语文足够的重视,每个高职院校往往追求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如何在省赛、国赛中取得好名次,课程、课时都优先照顾专业课。而像大学语文这样的基础课,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和涵养大学生素质,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可能像专业课那样明显,鉴于此,教务部门会把大学语文的教学学时定为每周两小节。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为大学语文教育配备足够的师资队伍,他们觉得谁都可以上,谁都能上好的。这为大学语文课的水平不高埋下了隐患。

其次,在学生心里,大学语文跟未来的求职及工作没有太大关系,纯属“副业”,专业课才是“主业”,故不愿意在大学语文学习方面付出太多。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学校和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另外,大学语文虽然版本众多,但无论哪一种,比如教材的编排体系、内容和题材,均是在继承高中语文的基础上编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被调动,他们内心的反感却与日俱增。加上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思想观念更趋于实际,忽略与个人未来求职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知识,只要不挂科就行。大学语文就处于这种尴尬的境遇。随着习近平主席“立德树人”说法的提出,大学语文成了除思政课之外的第二主“战场”。

二、大学语文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困境

大学语文和德育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教育内容有密切联系,虽二者都是为了正学生“三观”,但是语文和德育差别很大。德育教学在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利用讲授法进行理论宣传,而且大家把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相提并论。这种方法枯燥无趣,但大学语文却不一样,它主要利用古今中外的经典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它对学生的情感、道德方面的影响比较隐蔽,属于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在长期涵养中达到浸润学生心灵,提高个人修养的目的。但因为学校的不重视,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的态度就是一旦大学语文与专业课产生冲突,都会牺牲大学语文,独宠专业课。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以及德育性没有得到有效彰显。

三、立德树人在大学语文中实现途径探究

在国家制定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里规定“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在高校,素质教育很大程度要落到大学语文课程上,其人文素质教育作用是一般政治理论课和人生修养课所无法替代的。”[2]

(一)挖掘大学语文的德育功能

在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加开放和包容,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借助现代化手段利用多个平台如微信群、云班课,充分发挥课外学习的优势,教师挖掘德育内容,适时给学生利用平台发布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担当的人、塑造其良好道德品质作为教育的目标,从而促进德育和大学语文教育的并行发展。

(二)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思维导图、海报、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活动设计时,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永恒不变的追求。教师通过将文本学习和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培养其古诗文鉴赏能力的同時,提高大学生素养,例如在学习节选自《诗经》的《蒹葭》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创编吟诵古诗,整体感知诗歌的同时,引导他们对“伊人”“蒹葭”“水”等意象展开讨论,进而分组研讨当我们对“伊人”求之不得时应该怎么做?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当我们追求理想和信念遭遇挫折时,应该具备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白执着一词的真正含义。另外,还可以通过写作教学对德育进行升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结合实际,把写作练习放在课后,即发挥了课外学习的优势,又引导激励用自己手书写自己心。在学习完那些撼动人心的英雄事迹后,读后感就成了和古代仁人志士交流的方法,为后期的教学设计提供德育依据。

(三)精选教学篇目,实现立德树人

第一,选择具有明显思想教育功能的文学作品作为授课的重点,在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优秀品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起学生对现状的反思。例如《正气歌》《张中臣传后叙》等作品除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外,也让学生在学生中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体现在哪里。《原君》引发学生对民主进行思考。《樊迟仲弓问仁》《老子二章》等使学生被古代思想家的深刻所折服。

第二,确立目标、不懈努力。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其中有太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人和事,通过优秀的作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与人为善的处事哲学。例如,《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中蕴含的为全世界穷人奉献自己一切的思想,这是一种超然的自我实现。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人格魅力。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会针对人生中的苦难、挫折以及博大的胸怀进行深刻思考,表现了心怀天下苍生的悲壮等等。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学习,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和暗示,面对生活、学习中各种困难的时候,会主动调整心态,乐观应对。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牢记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设计时,不但考虑知识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制定更加重要,既要体现教育性还要体现实用性,也就是说学生要听的明白,听得进去。“立德树人”不是一句空话,而应成为涵盖我们教学过程的实际执行力。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冲击的教育,学生在对各种美文的鉴赏中,教师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个人修养。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能力和道德修养,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试着用心适当从德育的角度把握教学节奏和内容,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张弦.大学语文教育现状及改进建议[J].新课程研究,2015(01).

[2]陈移瑜.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职能与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01).

作者简介:秦丽(1978-),女,汉族,甘肃秦安人,教育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思想教育立德树人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