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童人文教育的触摸图形方式

2020-03-23 06:01贾中
科技风 2020年7期
关键词:盲童图形

贾中

摘 要:人文思想与人文知识,是盲童成长的必有素质。盲童人文教育,需要各种触摸图形方式,其中使用3D书本、教具图形相对容易,触摸真人形体、实体人文环境难度大,需要遵循一定的感知法则。

关键词:盲童;触摸;图形

人文思想与人文知识,是所有儿童成长的必有素质。对于缺乏视觉信息的盲童而言,具备有深度的人文意识、丰富真实的人文知识,却是令人生畏的难题,需要非视觉人文教育手段弥补。由于视觉缺陷主要通过触觉补偿,盲童人文教育需要以可感知形体、空间的触摸图形方式为主。

在本文中,图形为广义,既包含书本、教具、电子设备中图片、雕塑,也包含盲童周围真人形体、实体环境。

1 盲童人文教育重要性及触觉手段

在当今现代文明社会,“尊重人和生活”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基础观念,盲童也不例外。具体来说,珍重生命、尊敬他人、理解生活、热爱生活,是盲童必需的人文意识;生命内涵、生活内容,是盲童必备的人文知识。但是,由于视觉这一主要信息手段的丧失,盲童缺乏普通儿童成长的人文环境,需要特殊的教育手段来弥补。对于年幼的、不会盲文的盲童,触摸图形方式是重要的基础教育手段。

2 盲童人文教育的主要领域

人文思想、人文知识,紧密围绕人的生命、生活,其各主要领域都不是盲童容易把握的。

人的基本存在:人的饮食与安全、生老病死、男女有别、家庭组织等。

饮食领域虽然简单,却是人们存活的前提。盲童若不通过别人辅助,难以了解这领域背景知识,例如普通人容易看到的粮食丰收、欠收情况,不容易对人们生存基础做出正确判断。

安全方面,普通儿童容易见到危险物体造成伤害的过程,或者人与人之间争斗过程,而盲童通过声音难以了解整个过程。

生老病死、男女有别、家庭组织等领域,虽然声音有助于盲童获得一部分感知经验,但是儿童、老年、病人、男女、夫妻、母子、兄弟姐妹等形态、个体动作、互动动作等,是盲童难以积累的必须经验。

人类基本道德:家庭互助、社会互助意识等。

互助意识,建立在对别人生活、工作困难、艰辛的理解之上。例如重体力劳动领域,普通儿童看到大人艰难的身体动作与表情,能够感到劳动困难,产生“帮助”的意识。而盲童通过声音难以理解重体力劳动过程,不认为大人劳动困难,那么就无法理解“需要帮助”。

社会生活:工作、医疗、交通、娱乐等。

盲童容易积累自己家庭中生活经验,而对于社会生活内容如各种工作、求医问药、坐车乘船、娱乐休闲等,连普通儿童“走马观花”的经验都难以获得。

一般文化:建立在基本道德之上的历史文化、当代文化等。

历史文化,大多由文字、2D图片传承,盲童难以获得这些信息。即使文字可以通过读屏软件等工具转化成语言,盲童根据描述想象其中涉及形体、空间的部分,仍然很困难。

当代文化之媒体,首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其屏幕2D图形对于全盲盲童无意义。

以上列出的各人文领域,形体、空间信息量庞大,而且这些信息往往属于基本信息或者重要信息,通过声音渠道远远不够,需要3D书本与教具、真人形体、实体环境等提供盲童触觉可以接收的信息,开展系统的盲童人文教育。

3 触摸真人形体、实体人文环境的困难

盲童不可能触摸远处人及人群、实体环境;难以触摸大型物体、微小物体、大空间等。

通常,触摸近处真人形体也是困难的:除了自家人,外人不乐意被触摸;触摸正在做事的人,会形成扰乱;触摸真人形体时,由于手的尺寸有限,需要一个个局部逐次触摸,难以整体把握个体动作、人群状态。

社会上许多物品不适合触摸,例如危险物品、易损商品等。

以上触摸真人形体、实体环境的困难,大多可以通过触摸3D書本、教具图形,或者依据法则触摸真人形体、实体环境来解决。

4 书本、教具的图形显现方式分类

书本、教具2D图形,是制约盲童触觉信息发展的现存难题。以下列出了几种3D图形显现方式,比较起来以雕塑为合用。

凸点式,最为常用,用凸点连线来做图形。在盲文书上多见,另外凸点式盲用显示器也是这种原理,但是传递物体真实信息能力弱。

剪纸式,利用轮廓线仿3D世界,在坐标Z轴方向只有1个或者几个高度。

圆雕式,就是模型,造价昂贵。若是含有枝条状形体,则容易损坏。

浮雕式,由于有背板保护,比起圆雕不易损坏。相比手工制作,最近几年兴起的3D打印盲用浮雕可以实现机器生产,造价低。

5 触摸真人形体、实体人文环境的法则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意思是视觉观察需要依照规律性,遵循感知法则。对于盲童而言,触摸也是如此。

关键局部。视觉可以“一览无余”,而用手触摸方式,远比视觉整体感弱、效率低。盲童若采用触摸关键局部的方式,利于获得最有效信息,排除无效细节,事半功倍地把握整体。具体来说,对于真人形体、大型动物形体,采用触摸特征点、动作线等方式。触摸真人形体还要遵循文雅感知法则,避开各处不宜触摸区域。对于大空间、大物体,则触摸体现关键特征、结构的点、线、面、体等。

动态分解。把人的动态分解为多个静态,方便盲童把握人们动作形态。例如把运动过程分解为多个“定格雕塑”,使盲童在触摸中理解肢体与躯干的协同方式。

模拟社会。模拟工作、医疗、交通、娱乐等社会场景,使得其中真人形体、实体环境可以触摸。

6 结语

普通儿童在生活中积累巨量的人文知识,生活就是人文教育。而盲童与生活环境存在严重的信息隔离,需要触摸图形方式的人文教育弥补。为盲童着想,社会应当大力研发人文教育用3D书本、教具,并且提倡在遵循法则的前提下通过触摸真人形体、实体环境等积累人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徐海英.视障儿童的早期关怀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盲童图形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数图形
分图形
找图形
探究如何针对盲童进行美术手工教育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童瞳
图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