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作品中人物个性化象征意义分析

2020-03-23 05:56尹茜王志茹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作品人物亨利

尹茜 王志茹

摘  要: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曾经为报社撰稿,后来在得克萨斯州当银行出纳,因挪用公款被判入狱,在狱中,他以“欧·亨利”为笔名开始写文章。出狱后,欧·亨利迁居纽约,在他的小说里,经常会用浪漫的笔调描写普通的地方和小人物的生活,故事的结局常常出人意料。他的代表作主要包括《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最后一片常春藤》、《带家具的房子》、《警察与赞美诗》、《财神与爱神》等。本文将举例分析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物个性化象征意义,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欧·亨利;作品;人物;个性化象征意义

作者简介:尹茜(1991.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王志茹(1981.7-),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长春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2

在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作品中,故事情节安排极为巧妙,结局具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特色,人物个性化象征意义极为鲜明,在他的笔下,有乐观坚强又善良的小人物,有因受社会压迫而思想畸形的弱势群体,有冷酷无情的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歌颂了纯洁的爱情,作品中的小夫妻他们虽然贫穷却非常恩爱、乐观和坚强。《警察与赞美诗》塑造了索比这一底层人物形象,他是弱者,却因生活的磨难而思想畸形。《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揭露了尔虞我诈、利欲熏心的上流人物,《带家具的房子》刻画了珀迪太太这一小资产阶级冷酷无情的形象。本文将简单论述欧·亨利小说的语言特色,并举例浅谈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物个性化象征意义。

一、欧·亨利小说的语言特色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大多是描写在美国大城市里艰难生存的小人物,作品内容构思新颖,情节组合完整,语言生动凝练,诙谐幽默,结尾大多出人意料,因此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出身贫苦,他深感生活艰辛,非常同情穷苦劳动人民,对盲目追求享乐的小职员和拜金主义者,他在作品中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在他的短篇小说中,贫富矛盾极为突出,他在《爱的牺牲》中写道:“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即使没有人去摇动它,有时它自己也会动摇的。俗语说得好,坐吃山空,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如果乔和德丽雅这对艺术知音出身富裕,有钱继续学习,就可以“深造”,然而,贫穷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艺术,这对相濡以沫小夫妻却互相体贴,肯为对方做出牺牲。在《财神与爱神》中,已经退休的制造商安东尼·罗克韦尔却能够用金钱制造一起交通拥堵事件,帮助儿子理查德在堵车期间成功向兰特里小姐求婚。在小说里,财神战胜了爱神,金钱能够换取爱情。

另外,在欧·亨利的笔下,人性的善与恶有时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很多作品人物的优点和缺点极为鲜明,在《证券经纪人的浪漫故事》中,哈维·马克斯韦尔是一家证券所经纪人,他象征着美国资产阶级,只专注于生意,繁忙的工作让他变得像一架机器,人也变得近乎冷漠无情,以至于忘记了昨天已经和爱人结婚了。然而,他并不是一个毫无感情的人,处理完繁忙的工作后,爱人身上的香味让他想起了她,他对她说:“我只能呆一小会儿,趁这个时候给你说件事。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我没时间以常人的方式向你求爱,但我确确实实爱你。”他还是深爱她的,却因为忙于工作而忘记前一天已经举行了婚礼,在小说结尾,莱丝丽小姐说“是这生意让你忘记了一切。刚才我还吓了一大跳。哈维,不记得了吗?昨天晚上八点,我们已经在街上拐角处的小教堂结过婚了。”这极具讽刺意味,莱斯利小姐温柔贤惠而坦率,她没有因为丈夫的冷漠无情和健忘而生气,当他第二次向她求婚时,她起初是惊愕万分,接着,泪水又涌出她迷惘的眼睛,然后,泪眼又发出欢笑的光芒,最后,她又柔情地对他说自己懂了,她的温柔体贴和哈维·马克斯韦尔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欧·亨利作品中的人物个性化象征意义

(一)《麦琪的礼物》——德拉和吉姆的形象

《麦琪的礼物》中描写了在圣诞节前夕,德拉和吉姆这对贫穷的小夫妻想互赠圣诞礼物,德拉为了给丈夫买一条白金表链卖掉了自己一头秀发,她想用白金表链来相配丈夫的祖传金表,吉姆为了给妻子买一套精美的发梳将金表卖了,珍贵的礼物都变得毫无用处,却鉴证了他们的无价爱情。他们虽然贫穷,却满怀真情,象征着乐观、坚强的美国公民精神。德拉将那套发梳抱在胸前,含泪微笑着说:“我的头发长得快的要命!”在小说的结尾,欧·亨利称赞他们说:“由于他们是聪明人,毫无疑问,他们的礼物也是聪明的礼物,如果碰上两样东西完全一样,可能还具有交换的权利。在这儿,我已经笨拙地给你们介绍了住公寓套间的两个傻孩子不足为奇的平淡故事,他们极不明智地为了对方而牺牲了他们家最最宝贵的东西。不过,让我们对现今的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馈赠又接收礼品的人当中,像他们两个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任何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人。”

(二)《爱的牺牲》——乔和德丽雅的形象

《爱的牺牲》描写了乔和德丽雅这对小夫妻互相为爱牺牲的故事,他们和德拉、吉姆一样贫穷而相爱,乔喜欢绘画,6岁就显露出他的天赋,20岁的他背井离乡来到纽约这座大城市独自闯荡,实现艺术理想。德丽雅生长在南方农村,她有音乐天赋,亲戚们为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钱,让她来大城市深造。乔和德丽雅在一家画室相遇后同样的艺术爱好使他们很快结为夫妻,他们白天去上课,晚上互相交流艺术,共用晚餐,这样的生活非常幸福。可是,不久他们的钱用完了,德丽雅为了丈夫能够继续学习美术,声称自己去教授音乐,她编织了一个美丽温馨的谎言,说自己给将军的女儿做钢琴老师,實际上,她是在一家洗衣房当女工,每天她都会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把当天的工钱给丈夫,乐观地鼓励丈夫继续学习。乔说自己可以去公园卖画,每天也会拿出一点钱,对妻子说他有庇奥利亚来的主顾,实际上他在同一家洗衣房烧锅炉。直到有一天,德丽雅的手被洗衣房一个姑娘用熨斗烫伤了,乔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包扎伤口。在回来的路上,德丽雅还在用心编织善意的谎言,回来对丈夫说自己的手被将军的女儿不小心用牛奶烫伤了,乔看到妻子包扎伤口的废纱头,明白了妻子在说谎,问明真相后,他也坦白了自己的工作。他们处于社会底层,德丽雅无法像预想中那样收到学生,乔的画也卖不出去,德丽雅对丈夫说:“我找不到学生”,“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房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我以为我把品克奈将军和克蕾门蒂娜两个人编造得很好呢”。乔对妻子说:“我的庇奥利亚来的主顾和品克奈将军都是同一艺术的产物——只是你不会管那门艺术叫做绘画或音乐罢了。”说完,两个人都笑了,乔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德丽雅没有让他再说下去,她对他说:“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这对小夫妻的形象和德拉、吉姆一样乐观、坚强、善良、体贴,故事内容很温馨,却也透露出了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艰难,因此被称为“含泪的微笑”。

(三)《警察与赞美诗》——索比的形象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索比是一位无业游民,他的身上没有分明的善恶界限,冬天来了,在外流浪的日子不好过了,他想去监狱呆三个月,于是故意去餐馆吃饭不给钱,让店员找警察来抓他,店员只是把他赶出餐馆。他故意抢了别人的伞,让伞的主人叫警察来,伞的主人因为是捡到的伞,也没有叫警察。他看到警察走过来,故意做出异样的举动,警察以为他喝醉了。当他听到教堂里唱赞美诗,他的内心的善念被唤醒了,他想到自己还年轻,应该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然而,这时候警察逮捕了他。索比是资本主义时代的受害者,社会风气让他染上了游手好闲的恶习,然而,他并不是毫无人性,当他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却被判决要在监狱服刑三个月,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小人物的压迫。

(四)《二十年后》——鲍勃的形象

《二十年后》描述了吉米和鲍勃这对好友二十年后重逢的故事,在二十年前,这对好友在纽约的一家餐馆用餐,约定二十年后在此地相见,然后,鲍勃就去美国西部谋生。二十年后,吉米当了警察,鲍勃却成为通缉犯,吉米认出好友以后不愿意亲自逮捕他,让另一位便衣民警来执行任务。鲍勃冒着被捕的危险来赴约,可见他也是非常重视承诺,并非十恶不赦之人。欧·亨利在他身上寄托了善恶并存的形象,小说中写道“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鲍勃为什么会变成通缉犯,小说没有指明,却暗中指出是因为生活所迫。在鲍勃被捕的那一刻,便衣警察将吉米写的纸条给了他,上面写着:“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两位朋友都很看重承诺和友情,然而,吉米也会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

(五)《带家具的房子》——珀迪太太的形象

在《带家具的房子》中,珀迪太太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形象,她冷漠无情,思维腐朽,麻木不仁,为了赚取房租,她向年轻的男租客隐瞒了他要寻找的爱人已经在她那所谓“带家具的房子”里自杀了,她的模样使男租客“一只讨厌的、吃得过多的蛆虫。它已经把果仁吃得只剩空壳,现在正想寻找可以充饥的房客来填充空间。”珀迪太太就如同欧·亨利笔下贪得无厌的蛆虫,最后,男租客嗅到了爱人的气息,发现了爱人遗留的东西,他和爱人一样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珀迪太太处于剥削阶级底层,其冷酷的心肠却不比大资产阶级仁慈,她的剥削手段更直接、更阴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欧·亨利的小说语言精练,故事情节组合完整,构思新颖,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作品在歌颂真善美的同时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腐朽与堕落,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參考文献:

[1]李学.人性向善的光芒——简析欧·亨利小说[J].新西部(下半月),2010(6):100.

[2]李玉洁.试析欧·亨利笔下小人物形象的创设技巧[J].作家杂志,2013(4):65-66.

[3]王霞.《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语言学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1):109-112.

[4]徐硕海.中学语文教材 中 的 欧·亨利作品研究 以《二十年后》为讨论对象[D].上海师范大学,2017(05).

猜你喜欢
作品人物亨利
找找看
大公鸡亨利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法国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及其作品印象探究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找找看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