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的成长历程

2020-03-23 05:56刘舒怡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

刘舒怡

摘  要:英国女作家雷秋·乔伊斯的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位饱受生活磨难的老者哈罗德,一天突然接到昔日老友奎妮的告别信。得知奎妮身患绝症,将于不久于人世。在给奎妮邮回信的路上,他决定为奎妮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于是与妻子不辞而别,独自开启了一段历经八十七天,徒步六百英里贯穿英格兰的自我发现以及自我疗伤回归之旅。

关键词:《一个人的朝圣》;自我疗伤;人格结构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1

一、作者

蕾秋·乔伊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1962年出生于伦敦。作为剧作家,于2007年获最佳广播剧奖。20年的舞台剧和电视职业生涯之后,乔伊斯转向写作,2012年出版小說《一个人的朝圣》,入围当年布克文学奖及英联邦书奖。乔伊斯也凭此书获得当年英国图书奖“年度作家奖”,并在2014年入围“英国年度作家”短名单。

二、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本身是由本我、自我与超我构成的。在本我中充满着强烈的本能欲望冲动,是所有的热情、非理性的冲动和本能习惯的起源,是没有道德观念的。本我的需要是违反社会规则的,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处在本我和外部之间,是社会道德化的本能,臣服于“现实原则”。自我是调节本我和自我并与现实打交道的理性思维,自我的能量大多被用来抑制和摒弃本能冲动,它运用不同的现实原则来应对本我。

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可分为通常的良心和自我理想,即达到人性的至善和最终的理想。它指导自我去压制本我的本能冲动,遵循“道德原则”。

三、哈罗德的成长历程

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弗莱,年轻时一直在在酿酒厂从事销售代表工作,业绩平平,一干就是四十年,朋友也寥寥无几,是生活和事业中的隐形人。如今与妻子莫琳住在乡间,中年丧子,夫妻情感也因丧子的悲痛日渐疏离。

这段旅程对于哈罗德来说不仅普通的徒步旅行,更是一段超越“本我”追寻“超我”的自我心灵救赎之旅。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没有道德原则的,遵循“快乐原则”。而哈罗德的“本我”是压抑消极的:十三岁时母亲离开父亲,丢下哈罗德独自出走,父亲自甘堕落,领无数“阿姨”来到家中,对年幼的哈罗德漠不关心,16岁被父亲赶出家门。从小却少家庭温暖的哈罗德有着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绝望的种子早已在他的心中扎根。

十几年来,哈罗德生活最大的不幸就是最爱的儿子自杀离世。在旅途中哈罗德一改以往软弱的性格,忍痛回忆与儿子的点点滴滴。并且在回忆伤痛的同时并开始前所未有的自我反省,此时的哈罗德正在渐渐摆脱曾经那个绝望逃避的“本我”,向满怀希望的“自我”一步步迈进。哈罗德意识到儿子的自杀,与自己是由直接关系的。从小缺少家庭温暖的他不知道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亲,不知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儿子一直十分叛逆,似乎处处与哈罗德为敌,那时的哈罗德还不知道其实儿子只想引起自己的注意力,希望父亲关注自己。哈罗德对家庭的冷漠是儿子大卫抑郁自杀的潜在因素。自我是调节本我和自我并与现实打交道的理性思维,自我的能量大多被用来抑制和摒弃本能冲动,它运用不同的现实原则来应对“本我”。哈罗德在旅途中的不断反思收获了一个勇敢,向上的“自我”,在不经意之中超越了曾经那个绝望又懦弱的“本我”。

在漫长的旅途中,哈罗德也十分想念平时几乎与自己毫无交流的妻子莫琳。哈罗德在初见莫琳时就一见钟情,两人很快相爱,身为这段婚姻的当事人哈罗德也不明白自己与妻子的感情怎么会形同路人一样疏离。似乎妻子莫琳把一切生活恶果的都归咎到了哈罗德身上,哈罗德自己在生活中也没有努力改变争取过什么,一切都是听只任之甚至逃避。哈罗德慢慢发现一个勇敢,向上的“自我”在面对生活难题时是远远不够的,生活需要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处于“超我” 哈罗德。“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可分为通常的良心和自我理想,即达到人性的至善和最终的理想。它指导自我去压制本我的本能冲动,遵循“道德原则”。

寻找“超我”的直接动因就是哈罗德的老朋友奎妮,是哈罗德坚持自我救赎的不竭动力。“我会走过来,而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因此,即使在最无生气的、最无望的生命的消耗中,哈罗德从未放弃一种信念,就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老朋友在等着自己。哈罗德不禁想起当年痛失爱子,内心苦闷,终日酗酒,工作也出了差错,是奎妮帮助自己承担了这一切,被公司开除。这是以前懦弱逃避问题的“本我”状态下的哈罗德从不敢面对的问题,现在的哈罗德已经踏上了回报奎妮之路,说明离实现“超我”状态已然不远了。

一路心灵自我治愈的过程中,哈罗德渐渐明白,珍惜眼前事才是最重要的。曾经发生的事纵然伤心,但不能永远沉浸其中,那样只会阻挡了即将而来的幸福。哈罗德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老友最后一面,心底的伤口也已然恢复,似乎是老友奎妮带给哈罗德最后的礼物—实现“超我”状态。妻子莫琳也选择了原谅丈夫,独自驾车来接丈夫回家,夫妻二人感情上的隔阂也烟消云散。

参考文献:

[1]Freud,Sigmund.TheEgoandtheId.LondonNorton&Company,1960.

[1]陈少华.《一个人的朝圣》:再成长的困境与可能[J].文艺争鸣.

[2]蕾秋·乔伊斯(英)《一个人的朝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论》[M].车文博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