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方言电影中俚语的英译研究

2020-03-23 05:56吴安琪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贾樟柯俚语英译

吴安琪

摘  要:在中国方言电影的当代谱系中,贾樟柯是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海外的接受度很高。贾樟柯的电影大量使用方言俚语,不仅为作品增加特殊的艺术效果,而且在传播以地域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但俚语作为方言中极具特色的词类,也是民族文化向外交流传递的阻滞点。本文基于归化理论,以贾樟柯导演作品《小武》和《三峽好人》两部方言电影为例,分析字幕中俚语的英译。研究发现,替换法、改译法和删减法等归化处理策略是方言电影中俚语翻译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目标语受众的认知规范,能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贾樟柯;方言电影;俚语;英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3

一、引言

方言电影是指以方言作为全部或部分人物对白的电影。在贾樟柯的方言电影中,方言不仅是角色的身份符号和精神符号,更是山西地域文化和时代变迁的表征,其中,俚语在方言词汇中占相当的比重。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在国外频频获奖,作品已进入美国电影学院的课堂,供专业电影人士观赏、学习,在国外的接受度非常高,学者袁帅称贾樟柯电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截面”。[1] 因此,贾樟柯电影被观看、接受、学习的过程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向外传播的过程。

在贾樟柯作品对外传播的过程,字幕的英译至关重要,因为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多使用方言、俚语,翻译质量直接关系中国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传播和接受。目前,国内贾樟柯电影字幕英译的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译文对贾樟柯的方言电影情节和文化信息等方面的理解不够,俚语的英译方面尤为突出。本文聚焦贾樟柯的《小武》、《三峡好人》两部方言代表作,从韦努蒂 ( Venuti) 的归化理论出发分析作品中典型方言俚语的翻译策略、方法及意义。

二、俚语

俚语,亦称“方言俗语”,[2]是“语言中流传于口头的带有粗俗性的词语,很多具有明显的方言色彩。”[3]俚语表意爱憎分明,生动形象,但由于它的粗俗性和方言性,一般不宜在庄严场合使用。罗伯特·查普曼称俚语是在严肃的对话或写作中不宜使用的语言,被认为是非正式不文明的。[4]国内外学者都肯定了俚语的粗俗性和方言色彩。

方言俚语分类广泛,表现形式灵活多变,诸如一般俚语、骂人语、谚语等。方言俚语与标准语言相比有其独特的语言个性,一般表现在口语化、地域性、粗俗性、独立性等方面。[5]俚语不仅能体现说话者的社会阶层、教育程度等信息,还能表达说话者多样情绪,拉近与听者(观众)之间的距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俚语的使用也悄然变化。俚语的使用人群开始因专业、性别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分;传播载体也变得愈发丰富,大多以口头形式传播,以电影、歌曲等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贾樟柯方言电影中俚语的使用就是典型例子。

故乡是贾樟柯电影的立足点,贾樟柯的电影大多是方言对白,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以当地方言拍摄的电影显然是推广当地民族文化的有效渠道。方言元素本身具备独特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而方言电影的一大特色即俚语的使用。俚语作为语言中最生动、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人们在交际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贾樟柯的方言电影中俚语词汇丰富,为研究方言俚语提供了经典文本。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部电影中方言俚语使用的频次最高。方言俚语的使用不仅是人物社会地位的体现,在构建故事内容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影《小武》中主角的言行举止很好地印证这一特点,“耍”、“甚”等不标准的语言高频出现在日常对话中。骂人语做为俚语的分支也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因为“粗俗语与咒骂语以其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语用功能,在表现故事冲突或人物特征方面起着独特作用,吸引并拉近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对电影内容有更好的理解”。[6]总而言之,俚语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正是对一部好作品的加成,而因俚语的独特性和时空等因素的限制,在推进语言和民族间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贾樟柯的电影正是如此,因此作为中国软实力的截面对外传播时,字幕的英译至关重要。

三、贾樟柯电影方言俚语的翻译及策略

俚语作为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语用功能,因此对外传播过程中,译者翻译贾樟柯方言电影中的俚语时不仅要明白说话者说了什么,而且要。但是,在涉及语言的民族性特征时,源语言的信息值或多或少会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缺失。

本文以胡同制作和Lucky Red、A-Film Distribution等公司分别于1998年和2006年官方上映的字幕翻译为例,基于韦努蒂的归化理论,通过对以上两类俚语中 48个俚语词语的字幕翻译统计分析发现,约有46% 的俚语词采取了替换法的翻译策略;采用改译法翻译的约为10%;采用删减法的约44%,如图 1 所示:

《小武》和《三峡好人》的俚语字幕翻译的详细举例分析如下:

1.替换法

“许多汉语俚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俚语形式,只有标准语的表达方式,即只能用标准与给以解释;反之亦然。”[7]因此,对于形式等值,翻译贾樟柯电影中的俚语时最理想的方式是寻求对应的俚语进行替换,没有对应语时,则通过译语进行意译,故名之替换法。

(1)老板:“你厉害啊,学油了。”(小武)

Boss: “You' re damn bright!Learned the tricks?”

(2)小武:“咋啦,和你闹闹也不行?”(小武)

Xiao Wu: “Just for fun!”

(3)小武:“怎么那么木!”(小武)

Xiao Wu: “Boss, your girl is really dumb.”

(4)韩三明:“你知道麻幺妹儿吗?”

摩的的哥:“我们女孩都叫幺妹儿你找哪个?”(三峡好人)

Han Sanming: “Do you know Missy Ma?”

Motor driver: “Theyre all called “Missy”here, which one do you mean?”

在以上 4 个译例中,译者采用了替换法这一翻译策略,用英文中的标准语言翻译了源语中的俚语,在意义表达方面与源语基本一致。

例(1)中,老板是当地小店的老板,处于当时社会的较低阶层,用语较为口语粗俗。“油”在山西方言中分褒贬意,褒义为形容某人有黑社会背景或者混得特别开,贬义指看不起对方。(1)处对“油”进行了解释性翻译,译为同样有嘲弄意味的“tricks”符合人物话语特征。

例(2)中,小武是小偷,因消遣找上小姐梅梅。按电影情景理解,“闹”有消遣意味。此处译文“Just for fun”符合当时的场景和小武的话语风格。

例(3)中,“木”的译文“dumb”既有蠢意又有哑意,此处的替换译法,正确地用目标语的标准语言表达出了原俚语的含义,“dumb”在英文中也属较口语的词,此处也符合人物的话语特征。

例(4)中,对话发生在四川省,四川话里幺妹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指家里最小的妹妹,称为幺妹;第二种是指年轻女子,最后一种是在解放初期的一种舞蹈名称,称为”幺妹”等!因为英文中没有对等词汇,所以译者用了非正式词汇“Missy”一词,符合人物的话语特征。此叫法四川重庆贵州居多,土家族一带较普遍,山西省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众多少数民族中就包括土家族,因此“幺妹儿”在山西俗语中使用的非常频繁。

(5)老板:“快快,你这驴木疙瘩,赶紧走,去去!”(小武)

Boss: “Move, you stupid girl... Move!”

例(5)中,“驴木疙瘩”中的“驴”隐含山西特有的“驴文化”。驴,在山西方言中的叫法,一般按雌雄分为两类。母驴称之为草驴(阳曲、娄烦、古交、岢岚、静乐等地);公驴称之为叫驴(阳曲、娄烦、古交、静乐、临汾等地)。[8]《小武》讲述背景是1997年的山西汾阳,而汾阳对公驴的叫法才称驴。早年间流传着“驴”代表“蠢”的看法,此处“stupid girl”的确是传达了老板话语的真正含义,但此处的译文“girl”和“驴”似乎不够对应。

2.改译法

改译法很大程度上是对原文的重写,“其实重写也好, 改写也罢, 原则上也应如瓶罐之碎片粘合:尽管这时碎片可能大些, 可能小些或少一些, 粘合也可能粗疏一些等等。但粘合以后的‘瓶罐也必须与‘原物基本相似。”[9]

(6)二宝:“那狗日的小勇这会儿混得很油。”(小武)

Erbao: “He's been nominated Model Entrepreneur.”

例(6)中,二宝是小武情同手足的兄弟,二人和靳小勇曾在一起共事,做小偷。小勇转行后生意风生水起。此处的译文对原语全句进行了整合,没有和例(1)一样,对俚语“油”进行意译,而是结合故事发展,对原语进行了重组。

3.刪减法

删译在翻译过程中也是常见的译法,电影作为文化的桥梁,想要走出国门首先要做的是迎合外国受众的喜好,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可以删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

(7)靳小勇:“哎,心球烦呢。小武,怎么老太婆又想起小武来了。”(小武)

Jin Xiaoyong: “Why such concern for him?”

(8)靳小勇:“咋啦?球,瞎闹甚呢,甚事呢!”(小武)

Jin Xiaoyong: “What's up? stop fooling about with me.”

(9)小武:“十箱烟等球的你抽呢,赶紧弄吧!”(小武)

Xiao Wu: “There are 20 boxes of cigarettes waiting for you!”

例(7)、(8)、(9)中,“球”多用于口语,是山西、陕西、河南等方言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俚语,有两种含义第一相当于“屁”一样含贬义,有贬低他人的意思,比如你算球,即你算什么。第二种通常加在词语的第一个字后面,表示说话的人很不爽。属于脏话,比如不球行,意为没什么本事,此处都属于第二种用法,官方选择的是不译,因国外受众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所以此处并没有把骂人语译出,虽没有对观众理解电影造成影响,但对人物个性的塑造造成了一定的流失。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小武》中俚语的字幕翻主要采取了替换法、改译法和删减法三种翻译策略。这类策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受到时空限制,又如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影视作品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在进入异域文化时,总会受到译入语社会的影响,但正如 Al-lison M. Rittmayer 所说的 “影视作品中俚语翻译最大的困难在于审查制度即译者自己意识形态的制约,或译者之外的因素制约”。[10]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俚语作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原声中经常出现,字幕翻译因其特殊性,加上俚语翻译的困难性,使其在翻译过程中受到种种约束。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在摆脱这些制约因素的过程中,译者主要采取了替换法、改译法和删减法等策略。在俚语方面, 本文所探讨的电影字幕翻译虽有微瑕, 但是瑕不掩瑜,仍是有效地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可见,对贾樟柯方言电影中俚语英译的研究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还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价值,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袁帅. 贾樟柯电影在美国的传播境遇及其启示[D]. 陕西师范大学,2013.

[2]何九盈,王宁,董琨,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第三版)[M].商务印书馆 ,1983:912-291.

[3]葛本仪主编. 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M].青岛出版社, 1992.

[4]罗伯特·查普曼. 美国俚语大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5]杨晖. 翻译的暴力性: 以《教父》系列电影中的俚语字幕翻译为例[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8(37).

[6]Formentelli Maicol. Vocatives Galore in Audiovisual Dialogue: Evidence from a Corpus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Films[J].English Text Construction. 2014( 7):53-83.

[7]闫文培. 现代汉英俗俚语对比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295.

[8]山西方言中的“驴文化”. 第四届(2018)中国驴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国际毛驴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A],2018.

[9]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年,330-331.

[10]Allison M. Rittmayer. Translation and Film: Slang,Dialects,Accents and Multiple Languages[J].Comparative Humanities Review,Translatio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2009 ( Spring):1-12.

猜你喜欢
贾樟柯俚语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漫谈贾樟柯的导演艺术和影像风格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
STREET TALK 街头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