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牡丹亭》英译的语义和结构调整

2020-03-23 05:56周梦莹许蔚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结构调整牡丹亭

周梦莹 许蔚

摘  要: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具体说明译者在《牡丹亭》英译中作出的语义和结构调整——大致包括语义调整、语义信息重组和增补、语义成分的重新分布和语序调整等方面。语义和结构调整是以忠实原文内容信息为前提,对源语文本信息进行整合与转换,进而传达原文深层的文化信息和语体风格,产生优美地道的译文,最终实现文本间的功能对等。

关键词:功能对等;英译;语义调整;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3

一、引言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所作的传奇剧本,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剧中杜丽娘和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牡丹亭》的英译本也深受中外国读者的喜爱,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研究。但是研究者多从译本的音韵和翻译美学角度入手,选取的译本较为单一且研究理论单薄,对于译本的语义和结构调整的研究更是不全面。因此本文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许渊冲、汪榕培和Birch的三个译本,从功能对等视角探讨三位译者在语义和结构上对译文做出的调整,研究调整的内容、调整的方式以及调整产生的效果。

二、文献综述

2.1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翻译上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2004)提出,其理论核心是“功能对等”,即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该理论关注译文应和原文一样让读者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感觉、启示,换句话说,即对等的读者反应。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递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翻译首先是传递信息和精神的途径,译本的用词、句法甚至形式都在其次。但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在文言词的翻译中,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原文和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很难完全一致。丁媛(2017)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研究霍克斯在《红楼梦》的饮食词语翻译过程中是否取得了功能对等。余超杰(2015)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对比《聊斋志异》三个英译本为寻求“文化意义”上的对等分别使用了何种处理手法,达到了怎样的翻译效果。

2.2语义和结构调整及其相关研究

语义和结构调整在实现功能对等的过程中,大致包括语义增补、语义转换、语义成分的重新分布等。刘信波(2014)指出,考虑到英汉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译者必须从形式到语义结构对原文信息进行分析重组,对单词结构及句子结构的各种特征进行调整,大致包括语序、单复数一致、主被动结构、内隐关系的说明等,以使译文符合译语要求。刘燕玲(2008)认为,译者首先必须正确解读原语文本的概念意义,才能准确传递文本的语义信息。另外译者还必须采取合适的调整手段,减少翻译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使译文清晰流畅。翻译中的选词用字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流畅的语言在文学翻译中亦不可或缺,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感受的一致性也至关重要,因此语义和结构调整对于实现功能对等非常重要。

2.3《牡丹亭》及其英译研究

《牡丹亭》在世界文学戏剧领域的地位十分重要,其中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描述,使得这部作品及其译本受到众多学者的讨论和研究。有些论文侧重于《牡丹亭》不同译者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魏城璧(2011)通过比较三个《牡丹亭》英译本,探讨《牡丹亭》中的名称、文化词汇、诗词的翻译,并研究其翻译策略的运用和效能。杜丽娟(2012)通过对汪榕培译本的分析,探究译者在文学典故翻译的处理策略。还有些学者从翻译美学角度研究《牡丹亭》译本,探讨译者对于美感的传递。周韵(2010)探討《牡丹亭》若干个译本对原著文化和美感的传达效果,参看翻译家许渊冲对英译汉诗“美”的定义。李亚棋(2014)探讨许渊冲和汪榕培两位译者的审美意境再现手段,研究译者如何再现原语作品的美学现象。徐敏(2015)从翻译美学的内涵出发,进一步对译本进行了审美分析。吴玲(2008)以当代翻译美学为理论依据,探讨译者对《牡丹亭》唱词英译中美的再现。

三、《牡丹亭》三个译本中的语义和结构调整

(一)语义调整

语义调整是指译者分析原文信息并根据语境来调整和转换语义,尽可能地传达原文深层内涵,实现译语和原文读者在最终感受上的一致性。

例(1):停半晌,整花钿。

许:I pause wordless, to adjust my headdress.

此句是典型的对句,由动词“停”、“整”和名词“半晌”、“花钿”组成。许渊冲遵循了原句的形式,把译文处理为上下两个分句。在上半句中,他把“半晌”这个语义转换为“wordless”表达的是沉默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杜丽娘游园后感叹春色,想到自己正值豆蔻年华却无人欣赏,不觉伤心沉默。此处的语义调整,把原文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物愁绪表达出来,传达了原文的深层内涵,实现了两种语言功能对等的目的。

例(2):腻脸朝云罢盥,倒犀簪斜插双鬓。

Birch: Wash the sleep from your eyes, prop up your hair with pins bound in rhino hide.

本例描绘了杜丽娘晨起梳洗打扮的情景,“腻脸”指的是粉脸,“罢盥”指洗脸洗手,“朝云”指古代妇女的发式之一,“犀簪”指犀牛角做的梳子以及发簪”。前半句共包含“腻脸”“朝云”和“盥”三个语义,分别指敷着脂粉的脸庞、朝云式的发髻和洗漱,但是Birch对语义作出了调整,将三个语义转换为“wash the sleep”和“eyes”两个语义。对于译语读者来说,此处的语义调整能避免因为直译所带来的语义空白和语义模糊,也避免了译语读者因为文化背景差异而导致对译文的难以理解。语义调整后描绘了杜丽娘洗去一脸睡意,摆脱睡眼惺忪状态的场景,完美地表达出原语的深层意义,实现了原文深层文化信息的传达。

(二)语义信息重组和增补

语义信息重组是指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分析原文的语法和语义,再重新组织语义形成译文。语义的增补即考虑到英汉在语法及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增加补充语义使文章更通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语。以下两个例子重点讨论语义信息重组和增补及其产生的效果。

例(1):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

许:I open the doors east and west, and smooth the bed for you to rest.

此句是典型的互文,与《木兰诗》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用法一致。互文,即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互相呼应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是古诗文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此句的意思是“把东西两阁的门都打开,把我的床铺整理好。”分析译文可知,许渊冲将两个分句中的西、东两个方位词调整到一个分句内,重新分布语义成分,这样处理从形式上看与原文不对等,实则只有调整这两个方位词后作翻译,才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内容,传达出原文的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可知,杜丽娘游园后兴尽归家,丫鬟春香劝其歇息。许渊冲增译了“to rest”这一“休息”的语义,是为了便于译语读者的接受和理解,也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文的文化内涵。

例(2):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汪:My beauty is concealed in the hall,

But itll make fish delve and birds fall,

And outshine blooms, the moon and all.

本例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杜丽娘感叹自己青春貌美无人欣赏,就像这深宅大院的春景一样。分析后可知,汪榕培没有直译“无人见”,而是将“人”这个语义转换成“府邸深宅”,译为“hall(a large country house)”来表示大庄园府邸。原文的读者感受是杜丽娘青春貌美,却迫于封建礼教的禁锢,只得独坐深闺,接受无人关注和欣赏的失落。此句在转换语义后,强调了深宅大院的枷锁给杜丽娘带来的无奈和痛苦,使得译文读者和原语读者取得一致的感受,实现了语言深层意义的功能对等。第二个句子是典型的对句,“沉鱼落雁”和“羞花闭月”均是美的代名词,“鸟惊喧”则与“花愁颤”形成完美的呼应。汪榕培在上半句中,没有拘泥原文的字词和形式,将“雁”和“鸟”两个语义结合起来,灵活处理为“bird”,泛指鸟、禽类。大雁寄寓了国人的人格和社会理想,中文读者对此颇具感染力。而外国读者如果读到大雁,可能会困惑于这个意象的选择。汪榕培这样的处理方式,充分考虑了译语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避免了因看重形式所带来的译文冗长和读者难以接受的结果。原文的后半句中,同一个意象“花”出现两次。“羞花””和“花愁颤”都表示杜丽娘的美让花儿感到羞愧惆怅,汪榕培调整了译文的结构,把二者结合起来处理为“beauty outshine blooms”,这样的表达方式避免了因遵循原语形式而带来的译语累赘。此外,汪榕培还作了语义增补,增译了“all”,即“世间万物”这个语义,表明杜丽娘之美胜过世间万物,使译语读者更好地感受原文背后的深层含义,实现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感受的一致性与功能对等。

(三)语义成分的重新分布和语序调整

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考虑到英汉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译者必须从形式到语义结构都对原文信息进行分析重组,对单词结构及句子结构的各种特征进行调整,重新组织原文的语义,按照译语惯用的表达方式对原文信息进行语义和语序上的调整,使译文符合译语要求。以下三个例子重点讨论语义成分的重新分布和语序调整及其产生的效果。

例(1)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呼!

汪:Im wasting my youth that will soon pass.

What a pity that my face is as pretty as a flower but my fate is as dreary as a leaf.

本例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杜丽娘感叹时光飞逝,为自己的年岁渐长和荒废的青春惆怅。此处,汪榕培不拘泥于原文的结构和形式,把上下两个分句合译为一个句子。“青春”和“光阴”在此处都表示美好时光,他把“青春”和“光阴”两个语义结合处理为“youth”,并将原文后半句调整为that从句的形式来修饰youth,使译文符合译语表达习惯,便于译语读者接受。此句的译文虽然在形式上有较大调整,但是表层词汇信息的传达上实现了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第二个句子中,“颜色如花”和“命如一叶”构成了两个比喻。“颜色如花”可以让原语读者很快联想到中文里用“笑靥如花”来形容女子美丽,笑起来像花儿一样漂亮。此处的“颜色”指的是姿色,指女子容貌美好。汪榕培把“颜色”处理为“face”,可以让译语读者直截了当地联想到杜丽娘姣好的面容,犹如花朵般美丽。而“颜色如花”和“命如一叶”两个比喻都处理为“as…as”的形式,增加了“pretty”和“dreary”来修饰,表示杜丽娘的美丽和她枯燥无味的人生,这样不仅完整传达原文深层含义,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原语和译语在形式上的对等。

例(2):少什么低来高就粉画垣,元来春心无处不飞悬。

Birch:High and low over the plastered walls

No place but springtime longings dance and fly.

全句的意思是指,重重的粉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低来高就”描绘的是古代装饰墙上端波浪形起伏的地方。在英文表达中,我们通常说“high and low”而不是“low and high”,此处Birch没有拘泥原文字词,调整了语序,遵循了译语惯用的表达方式。汉语“春心”指为春景触起的心情,也指男女之间相思爱慕。Birch对于“春心”这个语义的翻译非常地道,“springtime”表示时节,可以联想到春景;而“longings”表达了内心的强烈情感,可以联想到杜丽娘对柳梦梅的相思之情。如果单将“春心”译为“the desire for love”,就难以传达原文中表达的时节,情感的刻画也不够强烈,原文的深层含义就会传达得不够完整。Birch把“飞悬”处理为“dance and fly”,把“悬”这个语义调整为“dance”,意为跳舞,雀跃,使我们联想到“春心涌动”这个词语,所以用“dance”来描绘春心,将原文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刻画地非常到位。除此之外,Birch调整了后半句的结构。根据原意,“无处不”即到处都是,“春心无处不飞悬”可以译为“springtime longings dance and fly everywhere”。但Birch把“无处不”的译语“No place”放在句首,译语的部分倒装强调了满园春色遮不住和杜丽娘强烈的相思之情,这样的句式结构也符合译语的表达方式。在本例的翻译中,译语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原文深层的文化内涵也得到了完美传达。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与例证,我们可以发现语义和结构调整对于实现功能对等有重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对于文学翻译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译文对原文信息的准确而充分地的传达离不开语义和结构上的调整,而译者也在调整的过程中把握了翻译理论的正确运用,实现了原文和译文给读者带来的最终感受的对等。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丁媛.从功能对等理论看《红楼梦》饮食词语的翻译[M].兰州交通大学,2017(04).

[3]杜丽娟.试论文学典故的翻译策略——读汪榕培英译《牡丹亭》[J].琼州学院学报,2012(08).

[4]李亚棋 .翻译美学视阙下《牡丹亭》的审美意境翻译[J].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

[5]刘信波.语义调整和结构调整——以奈达的信息传译理论分析文学翻译中的信息传译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

[6]刘燕玲.实用翻译中的语义传递与调整[J].时代文学,2008(06).

[7]魏城璧.论《牡丹亭》英译策略的运用和局限[J].文化艺术研究, 2011(01).

[8]吴玲.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白之《牡丹亭》唱词英译美的再现[M].华中师范大学.2008(04).

[9]徐敏.翻译美学视角下《牡丹亭》译本的审美[J].语文建设,2015(05).

[10]余超杰.“功能对等”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文化意义”翻译效果对比——以《聊斋志异》三个英译本为例{M}.福建师范大学,2015(03).

[11]周韻.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本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结构调整牡丹亭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引入产业投资基金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机电类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
浅析“互联网+”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
读《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