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戏曲对新媒体技术的美学探索研究

2020-03-23 05:57贾期凯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统戏曲新媒体技术融合

摘要:戏曲艺术之美汇聚了传统美学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技术的发展,以光鲜绚丽的新媒体技术为手段的舞台形式慢慢浸染着现代人的思想、观念与认识。不容否认的是在多元的文化时代,传统艺术日趋被边缘化。但这也为传统戏曲在当代艺术中发展的瓶颈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注重神韵的中国戏曲与布满光影效果的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它既保留了传统戏曲艺术原有的审美特征,又具有现代审美特征的魅力,使其焕发出崭新的光彩和魅力。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传统戏曲;融合;研究

戏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已经越来越被广大青少年所遗忘。戏曲的创新、与时俱进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戏曲舞台的创新发展需要在尊重戏曲审美功能的基础上,保持戏曲的原有魅力。革新不能忘本。如果将戏曲写意的精髓分离开来,戏曲便失去了灵魂。因此,对于戏曲舞台的创新和发展,我们既不能保守,也不能僵化,更不能过分依赖技术手段。一方面,戏曲的改革创新体现在内容和表现上,创作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作品,弘扬时代精神。另一方面,體现在舞美创作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舞台艺术中的广泛应用,创作者对舞台形象的审美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和启示。近些年来,戏曲舞台上对新媒体艺术进行了大量的借鉴和创造,使中国的戏曲艺术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从而促进戏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新媒体加盟了戏曲,增强了戏曲舞台艺术的表现力,营造了戏曲舞台意境,延展了戏曲舞台的时间和空间。戏曲也拓展了新媒体。新媒体的转化与吸收直接影响了中国戏曲的继承和发展。

一、新媒体增强了戏曲舞台的艺术表现力

(一)新媒体艺术增添了互动性,深化了戏剧主题。例如,加拿大“两个世界”剧团的新媒体剧《震颤》讲述了一一个经历了血火洗礼的爱情故事,突出了“战争、命运、爱情”的主题。在演出期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舞台上有一个投影屏幕。这个投影屏幕的作用不仅是为了显示一般的场景或渲染气氛,而且不是简单地显示投影。它不仅用来表达舞台所不能呈现的空间,而且将舞台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结合起来。在这出戏中,语言的表达屈居第二位,取而代之的是演员的肢体语言表演与大屏幕投影的完美结合,再加上音乐的荡气回肠、场景的高度视觉冲击,创造出电影般的真实场景,让观众沉浸其中。《颤音》作为新媒体剧的经典作品,巧妙地运用了新媒体的三层投影、灯光及道具,完美地结合了舞台表演和大屏幕投影。演员的身体词汇和电脑特技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了奇妙的感官体验。通过新媒体与演员的深度“合作”,观众很难分辨出演员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画面中。它不仅扩大了与观众的交流途径,最大程度地调动了观众的感官,而且加深了真人与影像互动表演对戏剧主题的深化。

(二)新媒体丰富了戏剧表演的背景,使之更加“真实”。作为一种艺术,新媒体可以反映生活、政治、文化、历史等典型事件。它通过图片和声音还原这些背景,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沧海桑田或生活的现代感。例如,在剧作《班昭》中,班昭的《汉书》写作的表演背景,还原了书画的古老场景,使观众沉浸在表演者的意境之中。例如,在上海市文化局组织创作的《门外国门》中,“室外”在银幕上的演出,使得“室内”在舞台上的演出得到了补充和延伸。在“出画”和“入画”的舞台调度技术的配合下,演员可以直接从舞台进入画面,然后从画面“返回”到舞台。另一个例子是历史剧《战神·1948》,它在新媒体艺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向观众展示了南京总统府、杨家沟、孟良谷等重要的历史遗迹。并以沙画为舞台设计背景,展示当时的军事形势。沙画的运动使剧本所设定的场景得以迅速的转换。

二、新媒体营造了戏曲舞台意境

(一)新媒体影像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展现剧情规定情境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在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中,往往需要在舞台上添加一组特殊的人物,设置事件和场次,以“说”或“演”交待清楚背景。然而,在新媒体影像技术应用到舞台后,它改变了传统的技术。它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戏剧故事的背景,不仅提高了戏剧的观赏性,而且缩短了交待故事背景的时间。例如,在《共和国不忘》这部戏中,在剧的开头,整个舞台的场景展示了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的灾难场景。它给观众一个非常清晰的场景提醒:超级大国控制着世界人民的命运,帝国主义垂涎着新中国。此刻,毛主席号召:“我们也要有原子弹!”然后,屏幕上出现了一列火车从大西北方飞速行驶。当火车飞驰时,景片慢慢向上拉,一列在舞台上散着蒸汽的火车出现在观众面前。摆放了许多木箱的平台开始移动。在那一刻,静止的火车似乎在向前飞驰。随着士兵们的紧急集合,火车站的场景在舞台上展现出来。开场把观众带回到了20世纪50年代。然后,数十万军队进入中国西北部的戈壁。士兵们穿着冬衣,头戴冬帽,排着长队,吹着口哨,向西北的沙漠行进。一辆又一辆军用卡车经过,士兵们在沙漠风暴中安营扎寨。当所有的场景都打开时,一个巨大而壮观的蓝色天空、白云和黄沙在沙漠中滚动的投影呈现给观众。舞台灯光金黄,正面的沙漠投影沿着舞台的深度延伸到舞台框架之外。舞台的地面,从远到近,是一长条阶梯,缓坡象征着沙丘的起伏,与沙漠的背景融为一体。一些穿着防辐射白衣服的科学家在远处测量地形,而另一些则在附近擦拭机器外壳。沙丘上插着一面红旗,随风飘扬。人物、景物和投影都很忙碌,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可以说,在这些新媒体形象的帮助下,这样一个复杂的故事的背景生动具体,线索清晰,脉络分明地交待出来了。

(二)新媒体艺术满足了传统戏曲对意境美的追求。通过运用灯光、动画、投影等技术,使舞台有了更丰富的表现词汇,从而创造出真实又虚无的表演情境。从而帮助演员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促进观众对“意”的理解和“境”的想象。例如,戏曲、舞蹈剧《临川四梦》就非常注重舞台意境的创造。新媒体技术构建的舞台虚拟现实,使观众始终存在于场景中,但又与场景分离,使观众自觉地感受和思考这种若即若离的意境美,从而获得无限的趣味。在第四个梦中,杜丽娘在梦中遇见了刘梦梅。杜丽娘打盹后,一束光洒在了她的身上,舞台上的一条白绸缎凄凉地缓缓落在了杜丽娘身上,这意味着这位美女已经睡着了,在梦中遇见了她心爱的书生。这一审美意境是通过一般的灯光、声音、舞台物体来演绎的,杜丽娘与刘梦梅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也由此展开。在新编的京剧《青衣》中,舞台上真实的桌椅和简洁的背景投影、水墨亭、明月以及投影中生动的建筑所创造的意境,通过写意的笔触表达了京剧的古典审美情趣。这些艺术观念,无论是美学的、凄漠的还是简约的,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精心设计。

三、新媒体延展了戏曲舞台的时间和空间

(一)新媒体艺术可以将电影蒙太奇手法融入舞台剧,增强舞台的深层次空间感和立体感。传统舞台布景与道具在固定性与换场时存在着不连续性,这种慢节拍的表演方式不能让观众全神贯注于情节。电影的蒙太奇技术使空间和时间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在屏幕上。它符合观众浅读、快消费的习惯,符合他们对效率的追求。2011年底,在上海演出的新媒体京剧音乐剧《白娘子·爱情四季》,以音乐为主体,京剧演员和乐手在同一舞台上互动。京剧生旦净的“唱、念、做、打”是音乐结构的视觉化呈现,数字技术下的声、光、影、电特效,力求创造出水墨写意的舞台情境,再现了京剧的简洁美学。在舞台表演中,营造真实虚幻的戏剧氛围。在剧中,运用初夏秋冬来代表四个不同的故事:相识断桥、喜结良缘、水漫金山、再别断桥。“春”以绿色为基调,代表春心萌动,展现出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夏”以火红为基调,代表白娘子与许仙成婚,是浓烈的欢乐喜庆氛围;“秋”以蓝色为基础,表达苍凉的气氛;“冬”则是以黑白调为基础,说明白娘子被镇雷峰塔,清冷、悲凉的心情自然而然出现。通过LED屏幕的影像和真实的舞台效果的结合,虚幻的空间与真实的舞美生动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观众仿佛置身于仙境。2009年,在北海戏曲院演出的大型舞剧《碧海丝路》第二幕的结尾,有一个主角潜入海底救人的桥段。在这一场景之前是暴风雨和巨浪,而海底则比较平静。此时,音乐的多声道在这个场景的呈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需要清楚地向每一个观众传达了暴风雨的场景,让观众觉得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然后,演员们潜入海底后,由于海底比较安静,创作者需要在他们潜入海底时发出“咕噜”声,展示海底的景色。声音的立体感和两个场景中声音的变化起到了场景快速变化的作用,让观众快速融入到新的场景中。舞台实景与屏幕中的影像交相辉映,演员与舞台的精彩演绎互补,使整个舞台的有限深度得到了无限延伸,在开始的时候,便使观众留恋其中。

(二)新媒体艺术扩大并强调了细节。影视镜头的推拉摇移会改变观看关系的物理距离和观看者的欣赏角度。它能充分调动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综合反应,达到共振和共鸣。在上海第四届国际小剧场戏剧节上,《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个问题》,运用了视频拍摄和同时直播的方式。在这部戏中,导演在一个半封闭的状态下表演了两个场景,一个是寝宫戏中的“哈姆雷特”和“母后”。虽然观众在现场,但由于演员的表演空间被衣架挡住,观众不得不观看同步拍摄的投影。换言之,导演强制将观众的视角转移到投影屏幕上,創造了一个“第二视觉空间”,强调了局部特写,忽略了真实的环境空间。当“奥菲利亚”被埋后,导演最初在观众中安排了“哈姆雷特”和“霍拉旭”,安排了一台摄像机对他们进行特写,并通过现场剪辑将他们放在大屏幕上,从而创造了葬礼上悲伤的人群,和大屏幕上的“哈姆雷特”目睹时震惊和悲伤的心情。正是因为对新媒体影像技术的运用,舞台时空河空间的转换才能获得如此的自由,同时也为观众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新媒体影像投射出的场景和环境,使场与场之间的交换更加方便、顺畅。例如,在《独立日的审判》中,随着新媒体影像的不断变化,通过对时间的自由控制,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表现力。在空间上,借助童话电影般的魔力,实现了现实主义戏剧无法想象的空间位移。在表演中,时间与空间有机地交织,在许多地方运用了“闪回”的叙事技巧。从“街角杀戮”开始,“凶手策划”、“谋杀”及“被捕”、“庭审”等场景与电影的各种叙事手段相结合,如倒叙、插曲叙事等叙事手段。然后,灯光和音乐的结合和对比,使整个戏剧充满了戏剧性。戏剧的节奏扣人心弦,不时打动人心,发人深省。法庭上律师和律师之间背后的丑陋政治交易,与可悲的“监狱审判”和残酷的“街角杀人”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同时,现实场景、记忆和幻想场景的交替使用,在有限的演出场地创造出独特的情节。新媒体影像的使用增强了视觉冲击和假想环境的“真实性”,将观众带入紧张、恐怖和充满未知和发人深省的戏剧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导演利用新媒体投影的特点,不受环境的限制,灵活多变,解决了背景曝光和场景转换的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它不仅需要继承和保护,还需要生存和发展。新媒体技术在舞台上拓展了空间,增强了表现力,创造了意境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神奇的力量。新媒体技术在戏曲舞台上的应用无疑为今后戏曲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其不断的发展最终将导致戏曲舞台艺术的演变和发展。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更加丰富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广大戏曲舞台设计师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技术支持和创作灵感。

作者简介:

贾期凯(1987—)男,山东莒南人,本科,汉族,山东省莒南县文化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影视艺术、戏剧艺术。

猜你喜欢
传统戏曲新媒体技术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谈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