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物语”主题式综合探索的小学低段美术教学探究

2020-03-23 05:57郑福梅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1期

郑福梅

摘要:课题从“生活物语”主题式综合课程设计,观察体悟式生活作业,创新评价三大方面;综合探索无边界课程理念下学校低段主题式广域课程设计起步、快乐暑期实践体验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内外拓展活动,学力评价游园活动等校内外活动与美术学科综合实验案例。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校园内外的活动整合情境中,選择有利于形成核心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方式解决问题。

关键词:生活物语  主题式综合探索  小学低段美术

一、缘起:低段年级学生造型表现问题及成因

1.分学科割裂的生活经验导致造型表现概念化

低段分学科教学以某一门学科形态图式化、概念化教学的过度深入、从而使美术造型表现变得程式和惯性,学生缺少个性的美术语言表达。学生的学习,从在幼儿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到一二年级分学科教学,有教学形式人为划分与界定,但知识本身的学习与素养的形成是不能被割裂的。

2.缺观察体验的视觉形象影响造型表现丰富性

美术课堂学生通过对大量的图片、视频、实物等观察建构对视觉形象的理解。但仍缺乏不同视域、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内,对一个事物视觉形象的多重建构。“生活物语”主题式综合探索强调“丰盈的感性”,学生进行多现场观察、触摸、玩耍、感受、从感官上留下深刻印象。

3.缺少创作过程的结果展示限制造型表现认同感

将学生作品成型作为创作的终极目标,或称之为教学成果评价。缺乏实践问题情境中,学生体现出的整体观看的观念和习惯,以及同时能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某一方面去了解图像的类型的能力;缺乏初步分辨、判断、选择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等素养形成的过程。

二、实践:通过“生活物语”主题式综合探索有效提高造型表现力

在低段美术教学时,如果我们仅仅关注美术学科学生如何创造形象,而不去观照学科间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这样的形象创造必将因为失去多种知识情境下“基本的辨识度”而遮蔽形象创造的真义。因此通过链接生活,活动驱动深刻体验。即力求通过学科间、学科内、跨学科、超学科整合等融合设计,突出学生美术学科学习典型特征。

三、实践研究与案例

(一)“生活物语”主题式广域综合探索,培养学生观察力,破解造型单一化。

1.多学科联动,加强视觉造型丰盈感。

“生活物语”角度解读物象理解更具立体性、丰满感、整体性,获得成功的欢乐——这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成倍放大在各学科教学中;它可以鼓励学生不断产生持续进行主动探索新事物的强劲动力。低段一年级,各学科教材相互渗透,整合具有高密度契合点的内容,如数学、美术《认识基本形》,美术、科学《植物单元7课时》,道法、小学哲学、美术《系鞋带》《缝纽扣》《衣物认知》《佩戴红领巾》,语文与美术整合的就更多了。案例1:《生活中的基本形》,美术与数学教学。例如:导入环节,学生用简洁的折纸操作,就能迅速为同伴展示出基本形的整体与局部,对折、切分、转换等思维多样化演变的过程。数学排列、组合、重复等等在后面的创作指导中继续演绎,学生感受到了基本形内在变化中多样美的规律,才能在大量生活物体中去抽象、概括出来以各种形式呈现出的披着丰富多彩外形的基本形。

2.多形式表现,丰富图象造型添创意。

单调的作画工具表现的造型使学生审美疲劳,硬性材料特质又比较难呈现造型的生动和灵气。低段教材中涉及最多的就是各种纸媒材与树叶材质的综合拼贴。另外,我们还发现了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材料——食材。每种不同的食材外表色调、与内在横切面对应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探索带来无穷乐趣。通过食材拼摆添画实验,打开创意美术行为如:切、割、剜、洒、撕、甩、捏、剪、贴……行动的释放激发学习兴趣,过程中给学生心理带来畅快的体验。在多种不同特性的实验材料探索中产生新的造型语言,使造型自由、更加生动丰富,从而学生在自我肯定中,尝试美食主题创作并收获快乐与自信。

(二)观察体验生活作业实验,提升学生体验性,增添造型丰富性。

1.《快乐暑期实践体验卡》生活物语暑期过程性作业,记录成长。

(1)双单四卡:生活物语暑期实践体验卡设计说明。双单四卡指的是两张A4双面彩打活动页面,即全员性的假期生活活动记载卡。重在以卡促动,同时促进孩子们暑期中观察、实践与成长经历的分享。尤其关注到了学生低幼年龄记录形式的多样自由的选择。在观察“日出、日落与星辰”、“花鸟虫鱼动植物”体验卡中,设置表现方式为“我能画,我会写”或以常见拍照的方式来记录观察情况。

(2)“生活物语”学生暑期实践综合探索作业反馈分析。在观察“日出、日落与星辰”、“花鸟虫鱼 动植物”前两个单元体验卡中,涉及较多的是科学、美术与语文的综合探索表现,学生更愿意以美术观察造型表现和语文观察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生活中一物一自然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则直接借助美术语言直观地来呈现他们的观察记录。

(3)“生活物语”家校新媒体微信互动成长分析。

日常生活中,父母带孩子看日出日落也是常见的事,但以现代美术视觉形象

信息形式在微信平台自媒体发布等就是一种审美再现的过程。教师、学校借助家长学生的生活艺术分享成果进一步进行各学科的指导:微信植物、动物活动跟踪记录系列照片、微视频、美篇发布等等……因为学生的自我参与,所以感受就千变万化,更加细腻而更富有特性,这就是美术学科多次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与游戏》生活物语校园生活活力相融,带来独立童趣。

(1)《七色防护盾安全与生活课程》

《七色盾课程》是近一学年学校德育安全与生活指导类活动,它以七种颜色并行分层设计德育实践活动,如红色:火警119,绿色:传染病防治,蓝色:防溺水预警……目前,绿色盾、红色盾系列活动时,日常那些在紧急关头要做的事,通过自己亲身参与系列,许多注意事项变得很清晰,这就是内化为自救自护素养与能力的开始。画面效果的优劣是次要的,感悟、体验与特殊情境下能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储备是重要的。生命教育用这一种朴实又可以全员参与进来的形式来操作起了非常好的合力效应。

(2)《校内校本实践活动课》

在一上科学、美术教材中结合最为紧密的就是《植物单元》,因此,有了较多的美术与科学综合观察实践梯度练习设计。教师在同一主题式研究下的相互关照与协同,可以直接影响课堂环节、作业设计,常常可以助人中达到相互提出很多调整与重构,达到相互提升。案例6:《植物》;一下;综合探索:美术与科学。

(三)创作评价方法实验,强调学生参与度,提高造型创新性

1.《“生活物语”学力评价游园活动》生活物语团队协作创意探索,带来创新和愉悦。材料多样,手工绘画齐上阵。技法结合,造型元素多创新。个体团队,交叉评价促提升。游园式学力评价的入园仪式感形式强:转盘入园,游戏拼等级。我们在操场上布置U型游园场地,搭建九个帐篷分成七个游乐园:语文素养园、数学思维园、科学探究园、音乐节奏园、美术创想园、体育锻炼园、生活技能园和咨询处、兑奖处,每一环节学生都得相互协作,群策群力。

2.《“生活物语”主题式综合探索》雅致团队活动,带来交叉评价促提升。

一上各科实践内容是学生个人作战,一下年级就完善为全部以学生团队形式参与期末游园活动,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对达成统一目标的综合考量因素就增加了,一、二年级也分别有了年级段主题式评测的深入探索。

四、结语

学科的发展从“合”到“分”,现在正在走向新一轮的“合”。“生活物语”学科主题式综合探索的含义,借助学科综合主题式教学帮助学生透过图像的表象、看文化、看历史、看社会、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视觉形象的精神内涵。即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在主题式综合活动中交叉提升核心素养。这样产生的作品才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如果儿童能从每一天的家庭生活与学校制度中实践文化、文化实践,我们能以细微细腻的感受慢慢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起步阶段的核心素养;那么这样培养样的人,才是完整的、充满人性魅力的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