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非遗传承与传播金秋座谈会召开

2020-03-24 07:44胡薇
非遗传承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上海师范大学座谈会遗传

围绕新时代如何在非遗的传承与传播方面做出新亮点,如何提升《非遗传承研究》集刊的质量,11月6 日,2020 年非遗传承与传播金秋座谈会”在猫悦上城文创孵化基地召开。上海师范大学非遗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陆建非、增爱基金会理事长胡锦星、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袁彬、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国家非遗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陈勤建、上海社会科学院民俗与非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蔡丰明、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丰、上海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计划项目负责人叶开江、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 华凌磊等50 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座谈会。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赵炳翔主持会议。

陆建非对集刊两年来的编辑工作进行了回顾。刊物自2019 年升格为学术集刊后,至2020 年底编辑出版8 期,发文144 篇,篇目数均衡稳定。集刊不断引入多元宣传平台,大力拓展稿源,订阅的读者和单位逐渐增多。陆建非表示,在新的一年中,要牢牢把握办刊宗旨,精心设计栏目,悉心组织稿件;要扎实推进集刊宣传工作,拓展读者群体。

座谈会上,理事和专家们献计献策。胡锦星巧妙解构“传”和“承”的应有之义。高春明梳理非遗保护经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立法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四个阶段。蔡丰明从研究视角肯定集刊对保护传统手工艺、融入生活等非遗前瞻性话题的关注。叶开江呼吁沪上教育部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和集刊之间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在座的非遗传承人和传承组织单位参与互动。上海市非遗项目撕纸传承人华兴富建议培养新生代传承人。上海市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主任周笑梅认为,要进一步优化非遗保护“进校园”的思路和实践。上海汝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时洁芳主张,利用非遗活态传承的特点开展符合地方特色的宣传推广活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顾绣传承基地翁敏华教授提出,非遗传承要和老龄教育和养老生涯相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海派连环画传承基地副主任岳鸿雁提出,将非遗元素融入图像设计之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楹联建设基地游红霞助理研究员提出,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技术,不断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办公室主任刘慧宽提出,利用古诗文的创作研究拓宽非遗传承的路径。

在座谈会总结中,袁彬充分肯定集刊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集刊将继续发挥好平台作用,积极凝聚多方智慧,为探索新时代非遗传承的道路提供指引。

猜你喜欢
上海师范大学座谈会遗传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发展教育,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16日)
An Analysis of the Anima in Jung’s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