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服装的风韵

2020-03-24 00:18余显斌
新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汉服丝绸古人

余显斌

一袭丝绸,一件青衫,本来是用来御寒的,用来保暖的,可是,我们的祖先却穿出了一种婉约,一种美丽,一种飘逸,一种潇洒,行走在竖行文字里,出现在诗词歌赋里,让我们回望来路,赞叹不已,也敬羡不已。

这是因为,穿衣人行为文明,素质高雅。

因为有素质,有文化,古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显得优雅,显得自然,让人在文字中读到,在画里看到,内心都会产生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产生一种心向往之的感觉。

古人用素质、用修养让汉服美丽起来,飘逸起来。

汉服,也很好地同古人的修养合二为一,美丽着古人,美丽着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

1.

汉服,有人也称之为汉唐服装,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为辉煌的朝代来称呼,使之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唤起后人的自豪感,自信力。

汉服宽敞,大气,穿在身上,让人感到浑身轻松,舒展,一举手一投足间,都没有束缚感,于是就有了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一种飘逸随意的潇洒,使得古人站立如竹,卓立挺直;坐姿如松,不偏不倚。

汉服顺畅,熨帖,穿在身上,给人一种干练,一种清爽。一袭汉服在身,人自然而然就有着一种水木清华的风神,一种书卷气飘逸的气质。

这种美,是人的精神和汉服的内质很好融合表现出来的。

因此,穿衣的事情,并非小事,而是关系到一个人身心修养的大事。

孔子在教学之余,是十分注重穿衣戴帽的细节的,他认为这是一个人修养的起点,是做事的基础,于是提出了“君子正其衣冠”的主张,一个人应穿戴整齐,浑身清爽洁净,合乎礼仪,宜于观瞻,这是对自己的尊敬,也是对别人的尊敬。作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学习古人的着装,不能穿着奇装异服,衣服不能过短,过露。否则,这样的穿着既不尊敬自己,也不尊敬他人,更不尊敬学校这样一片书香荡漾的地方。

我们的着装,要对得起自己的眼睛,也要对得起别人的眼睛。否则,就是污染环境,污染人心。

做人的细节,首先应该从穿衣做起。

2.

汉服的形制来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丝绸这种美丽的纺织品。丝绸的出现,在中国已经很早了,根据现今的考古发现,距今已经有五六千年了。

也就是说,在五六千年前,在青葱的田野间,在碧绿的阡陌上,桑树已经受到先民的重视,栽植在原野上,或栽植在门前户口。到了鸟鸣如珠桑叶青嫩的时候,风轻轻吹过旷野,吹过陌上,就有女孩长发飞扬,笑语声声,成群结队地提着篮子,走向桑林,采摘桑叶;就有清脆的歌声,在桑林间传扬,一直飘飞到天空,同白云一起缭绕飞远。在茅屋土房里,竹匾上就有蚕蚁在蠕蠕爬动;织机上就有了机杼声响起,就有一匹匹的絲绸出现在人们面前;在临水的草地上,就有洗涤的丝绸晾晒着。

开始的丝绸是素色的,一片洁白,如雪,如梨花瓣。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草木染料出现,就染出了各种颜色的丝绸,或红或绿或蓝,甚至后来还有“天水碧”的色泽,丝绸晚上晾在嫩草上,经过草色雨露的沁润,出现的一种白中透绿、绿中透润的色泽。

先民们将一匹匹丝绸,裁剪合体,用衣带绑系身上。随着时光流逝,这样的着装形式,就一步步完善起来,也优美起来,飘逸起来,潇洒起来。

他们的衣服,也一天天呈现出汉服的形制:长衫流畅,大袖飘飘,博带飞扬,环佩叮咚。他们一袭汉服在身,进退自如,自然优雅,洁净得体,舒缓有度。这是什么?这就是衣冠礼仪,就是衣冠文明。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首先讲究的就是衣着,早在《礼记》中,古人就认识到着装的重要性,提出“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也就是说,只有衣冠整洁,然后才能形体端正,如竹挺直,如兰优雅。这样,走出去才会感到清爽,才显得干练,人也就充满信心。因为信心饱满,脸色也随之平易蔼然,说话也辞采顺畅,优美得当,就是古人提倡的“容止可观,进退可度”。这不是牵强附会,人穿着精神,内心愉悦,自然反应灵敏,别人看着自然有好感,自然也会舒心。

3.

因为汉服的出现,使得中国五千年文化多了一种风神,一种风韵,一种古雅之感,一种翰墨四溢的感觉。

古人爱汉服,重视汉服,几乎达到了一种仪式感的程度,达到一种崇拜的程度。古代规定,男子二十而冠,20岁的男孩,跨入成年人行列,是要举行加冠礼的。加冠礼仪式非常严肃隆重。在众人见证下,男孩戴上成年人的帽子,穿上成年人的服装,表示从此成人,可以步入社会,必须担当责任了。女孩15岁成人,即及笄之年,行及笄礼,过去的丫髻双挑,应该解散,梳成一个高耸的发髻,用黑纱包裹,上面插着一根玉簪。

无论男孩女孩,成人礼的过程,复杂,庄重。

柳宗元认为,成人礼如此庄重,就是告诉对方,从今天起,你已经成人了,此后行事,得有成人的样子,得认真,得谨慎,得有担当,得有责任。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更是谈到自己加冠后的行为,“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人后,人无形中就有了一种责任感,以至于更加努力向上,向古人靠拢,向有作为的人学习。

男孩汉服在身,长身玉立,循规蹈矩,做事时不急不躁,对人不愠不火。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放下手里的东西,一杯茶后,总是会坐在那儿,检讨一下一天的作为,对的,就继续保持;错的,就加以改正。然后,坐在书房里,读书,画画,或者写一篇文字,将自己的日子过得干净,过得一尘不染;将自己的心也润染得洁净,一尘不染。

女孩汉服在身,长裾拖地,徐行有致,不急不迫。时间长了,就养成一种轻盈、温柔的动作,使得她们纯净如素丝,也柔韧如素丝。

男孩见人,双手一揖,礼仪在先,请客入室,一杯清茶,一卷诗书,谈词论赋,语言得体,进退有节。女孩见人,微笑行礼,礼节周到,不失文静。

4.

孔子穿着一袭汉服,走在荒原阡陌上,走在古道斜阳里,为了文明的传播,为了文化的延续,走遍列国,体现着汉文化的担当。

屈原长衫飞扬,长剑陆离,在湘江沅江之畔,徘徊长叹,心忧故国,意存百姓,体现了汉文化的忠贞爱国。

范仲淹长衣博带,面对远方,看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绝唱,凸显了汉文化里的责任和担当。

林则徐一袭蔽衣,一身风尘,受尽诋毁,被贬天涯,仍慨然一笑,毫不在意,挥笔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诗句,折射出汉文化蕴含的无私情怀。

汉服飘飘飞扬,是汉服的优美外形,汉服之内涵润的是一种文化风骨,一种文化精神,一种文化担当。虽然,时光已经远去,书册早已泛黄,墨色也已淡然,我们已经很少穿着汉服了,可是汉服里所蕴藏的书生意气、铁血担当,我们高中生是不应丢弃的,不应挥别的。

猜你喜欢
汉服丝绸古人
汉服新“江湖”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上台说汉服
遥望“丝绸路”
路上丝绸
丝绸情调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