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共同体

2020-03-25 09:44张海华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学资源成员

张海华

教师教学共同体这一概念兴起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提出的“雏形的社会”这一理念,时至今日,对这一理念的研究与探索仍然是国内外教育学家和学者共同探索的热门课题之一。这种教师间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了实践、合作、反思的平台,更为教师的专业群体性提升发挥出了积极意义。如此,教师整体专业成长的同时,也使得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得到了共同进步,教育质量和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教育改革浪潮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其自身的努力学习,更需要学校、其他教师的引领与帮助。教师学习共同体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提高的问题,通过学习共同体,教师的实践、合作、反思有了相互分享的机会,专业知识得到丰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专业精神得到深化。为此,本文基于当前的教学情况,就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现阶段,学术界尚未对学习共同体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因此大部分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还无法有准确的认识。但从当前学者与专家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来看,可从四个维度来定义学习共同体。第一,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一种方法;第二,学习共同体指的是一个团体;第三,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环境;第四,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系统。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在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成员都是平等的,在学习过程中可相互帮助,且学习者与助学者二者间的关系可实现随时转换,换言之,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不是孤立的个体,其存在紧密的联系,并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

教師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学习共同体自主组成的学习组织,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所有教师成员不但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且还可以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教学问题。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组建是为了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并在教师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教师间的交流协作,强化教师间的精神共同体。相比于传统的教研组或备课组而言,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更加灵活、自主的特点,并且所开展的内容也十分多元、丰富,在如此宽松的组织结构下教师间的情感更加紧密,教学经验、学习资源自然分享出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共同进步。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具有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共同愿景可以促进教师间的紧密联系,进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在共同愿景的指导下,教师间会形成学习默契,并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从具体的实践来看,教师共同体确实产生了上述作用,并同时增加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减少了不必要的误会,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一个本质特征。所谓的善于学习其实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终身学习,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强调的是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勉励,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其二是全过程学习,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仅要学习教学内容,还要学习国家政策,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并且这种学习贯穿于全过程;其三是全员学习,教师共同体的成员不仅包括了各科任教师,还包括了学校的管理者以及其他教职人员;其四是团体学习,教师共同体强调团队所有成员的全部发展、全面发展,而不是个体的单一发展。

团队成长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团队的成长与个体的成长摆在同样的位置,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成员个体的发展会促进团体的发展,团体的发展是为了成员个体的发展。同时,教学共同体的健康发展也将为成员个体的发展营造氛围,二者密不可分。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意义

提供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 素质教育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完成课堂或书本任务即可,而是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平时教学任务的繁重,加之行政事务的增多,除去休息时间,教师参加专业化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对教师而言,学习时间与教学资源是实现自我专业素养提高的必备物质基础。而在教学共同体中,教师会相互分享自己所掌握的教学资源,比如优秀的教学课件、教案、教材、课件素材、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课题成果报告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师间教学资源的相互分享,使得自己所掌握的教学资源无形之中得到成倍增加。

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自于教师的不断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在传统的备课小组或教研小组中,教师是单独的个体,教师间缺少应有的交流沟通,因此难以分享教学实践经验。缺乏分享与交流就会造成教师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不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间是相互交流与分享的,并且由于专家名师、经验丰富教师的加入,以及丰富教学资源的分享,使得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有清晰地认识,进而不断查漏补缺,促进自我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此外,在教师教学共同体中,教师间还会通过提问式的讨论来进行交流,教师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会对教学实践有更多的思考,进而主动对教学进行反思,提高自我教学技能。

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由新手教师朝着专家教师的转变中,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受到了多方因素的限制,而其中隐形知识对教师的这一转变更加重要。对新手教师来说,由于初入“讲台”不久,因此对于课堂突发事件或课堂管理能力稍显不足,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情况,做到游刃有余,则需要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尤其是专家型教师的指导与建议更加重要。而教师学习共同体就为新手教师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机会。

形成和谐的教师关系 教师学习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目标,也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传统的教师备课小组中,教师之间大多存在强烈的排他性,教师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孤立、竞争与封闭的状态。长久以往,影响了教师间的关系,不利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而教师教学共同体的组建目的就是打破这种相互孤立、竞争与封闭的状态,让教师在相互协作、共同实践、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更加密切,关系更加紧密,情感更加相互依赖,进而形成和谐的教师关系。

强化构建的方法

建立健全学习机制,搭建稳固学习平台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不是将教师简单分组或聚集在一起即可,而是要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探索一条适合本校教师的学习机制。这就要求,一是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明确教师共同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进而建立一套学习管理机制;二是要创建一套学习流动机制,通过对话、讲授、讨论等方式保持教师的思想前瞻性,并坚持求同存异,凝聚教师间的共同教学意识;三是要创建一套学习转化机制,学习转化机制的创建是为了使教师的学习与实践能够顺利结合,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效,体验成功,便可促进教学共同体的进步,教学共同体的进步与发展又可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继而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可运用新媒体工具,如创建教师教学共同体微信公众号或QQ群,组织优秀教师、专家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并在微信公众号或QQ群中分享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给教学共同体成员。

合理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实效 好的学习内容,如同久旱之甘霖,能给教师巨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首要任务是与“良师为伍”与“好书为友”。“良师”有二,一为专业素养深厚,一为为人谦和;“好书”有二,一为能拓宽教育教学视野,一为可夯实精神底蕴。实践出真知,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进而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故强化教学实践也是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激励体系,对教师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鼓励优点,弥补不足。在具体的实践中,可在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务处根据教学任务、课程安排,安排一名老师每周轮流上一堂展示课,展示课面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开放。待展示课完成后,由师生、家长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课后,学习共同体成员再从备课、听课、评课中不断反思,如此各教师成员都将从备课、授课、课后总结全过程获取新的理解,进而提高各成员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营造学习氛围,倡导开放学习心态 教师学习共同体要想获得持久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营造支持学习的氛围,不断激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并倡导开放的学习态度,这也是学习共同体的显著特征。在具体的实践中,首先学校可通过为教师购买专业书籍,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同时也可积极鼓励并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型的教学比赛,或参加进修培训,进而提升自我的教学实践水平和学历层次;其次,学校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工具,定期给教师推送教育信息,将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教育资讯传递给教师,给教师营造自觉学习的氛围,并让其认识到个人发展与教师共同体及学校发展的紧密关系,进而将学习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和职业需求;最后,是要强化开放的学习心态。心态的开放意味着教师视野的开放,即心态决定一切,只有良好开放的心态才能使教师轻松学习、乐于学习。比如,学校可在学期开学时组织学校所有教师开展团建活动,活动的形式以增强团队凝聚力、集体荣誉以及共同学习为主题,以游戏为切入点,使教师在游戏之中相互了解,在游戏之中理解共同成长的重要性。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备课这一学习方式中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过于保守,互相防范的氛围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诸多壁垒,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打破了教师间孤立、封闭的状态,清除了教师相互交流、合作、学习间的障碍,让教师能够共享教学资源与教学成果,共同解决难题。但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一定要注意学习机制的建立,选择合理的优秀的学习内容,并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

【本文系广州教育政策研究课题《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研究——以海珠镇泰实验小学为例》(编号:ZCYJ1811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尚宝.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深圳市沙河小学的案例分析[J].新课程,2017(12)

[2].王建青.小學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6(14).

[3]赵迪,李朝辉.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 2014(3).

[4]魏会廷.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镇泰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学资源成员
爱的共同体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两只挂钟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我家的新成员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