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阅读体系构建

2020-03-25 09:44张洁春
教育·教学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草房子手册师生

张洁春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朱永新教授之意,经典阅读,对于丰富小学生文化底蕴,提升精神境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常态化规范推进经典阅读实践研究,让学生深切感受世界的奇妙、生活的多彩,应是构建小学生经典阅读体系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怎样将小学生大量阅读经典落到实处呢?笔者所在校构建“学会选择——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检测评价”的阅读体系,在引领小学生每天将经典阅读落到实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书籍的选择为前提

根据各个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确定学校经典阅读书目。经典书目的内容涉猎文学、科学、历史等范围,有中外名著、绘本、人物传记等内容,分共读书目、选读书目,各个年级上期下期都有不同的经典书目。这样,为班级师生共读提供了明确的内容,小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經典书籍提前阅读、大量阅读,这就如同引导学生按图索骥找到好书目。

规划学校阅读手册内容,阅读手册在手,师生阅读与记录就有了着落,也方便评价师生的阅读与积累情况。

推荐搜索课本中出现的作家的其他作品阅读,根据作品中的选读部分找寻整本书阅读,寻找课本中推荐的书籍阅读。例如,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中推荐了《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本期就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书籍。另外,“点灯人教育”“亲近母语”等公众号中、喜马拉雅FM等听书软件中推荐的经典阅读书目,都是师生阅读经典的最佳选择。

常态化阅读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经典的兴趣,小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想阅读经典。

定期开设班级导读、阅读分享课程是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兴趣的有效策略 班级导读是引领阅读,阅读分享是阅读收获展示。常态教学中,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班级导读课、阅读分享课,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每学生读有所获,促进阅读能力的持续强化与提升。

在《草房子》导读课中,设计“看一看”和“猜一猜”: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猜一猜封面上的内容、人物;观察封底,欣赏作者曹文轩蕴含哲理的文字;看前后勒口、扉页,了解书的主要内容、作家曹文轩和他的系列作品、书评;出示精彩的人物外貌描写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是目录里的谁,猜对了吗?猜错了吗?从书里找答案。在看一看、猜一猜中激发学生深入阅读《草房子》的兴趣。

设计抢答环节:引导学生阅读《草房子》中对桑桑这一人物描写的片段,欣赏电影《草房子》片段,设计抢答问题,感受桑桑的聪明调皮、秃鹤的转变、康康的诚实担当,感受挚爱真情,激发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兴趣。

上《草房子》分享课,聚焦人物,分享感动,使学生在与师生的交流中切身感受到阅读的收获与快乐,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一次分享课或者导读课的时间可长可短,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好。

推动“经典阅读”主题活动系列化,是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兴趣的有力支撑 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活动,给了学生书海漫步,与哲人对话、开启心智的实践平台。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阅读交流与分享的乐趣,体悟到精神充盈与身心发展的节奏。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才会经久不息,让习惯成为自然。

开展以“读书开启智慧”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采取“确立主题、制定方案、有序实践、成果展示”的四步活动法,使活动贯穿整个学年始终,成为引领学生常态化阅读的有效支撑。确立主题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确立活动主题的过程中,实施好书选择的标准研究、提高读书效率的方法研究、提高小学生读书兴趣的调查研究、提高全民阅读的方法研究、读书意义的研究、小学生读书情况调查。制定方案阶段,引领学生通过查询资料、拟定调查问卷、走访书店、参观图书馆、社区宣传等,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有序实践阶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遵循方案原则又不拘泥于方案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活动的现实情况,开展有效的阅读实践探究活动,使每一次实践活动都能够常态化、系列化。成果展示阶段则让每一个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学生学会总结提升,把自己的阅读收获、研究成果在班级范围或者全校范围内精彩展示,交流分享。

这些常态而持久的实践过程会内化为学生阅读经典的理念;活动的照片、获奖学生的证书发到班级群等其它交流平台中,让大家感受到校园、班级阅读经典的书香氛围。理念与书香氛围的形成,激励学生阅读经典。

以阅读习惯的培养为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习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同理,一个想法,重复多次,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想法。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呢?一是固定读书时间。课程设置时,学校常态化安排阅读课并列入课程表;在布置作业时,每天晚上、周末安排读书作业;寒暑假通过亲子共读、走进图书馆等活动强化学生阅读习惯形成。二是坚持每天阅读打卡。既要进行阅读书册打卡,又要进行微信朋友圈打卡。阅读打卡的过程,不但激发了师生、家长阅读的兴趣,而且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著的。

阅读手册打卡,就是在阅读手册上填写读的书名、读了这本书的第几页到第几页、读了多长时间、家长简单签字反馈,这是每天在阅读手册上打卡记录阅读情况。读完一本书,在阅读手册上完善相关读书笔记:勾勒出这本书思维导图、三言两语推荐这本书、积累下这本书中的好句段、写下读后感言,这是读完一本书后在阅读手册上打卡记录阅读情况。

微信朋友圈打卡,是将自己当天阅读中的圈圈画画、阅读手册上的填写发布到朋友圈和班级群中。2019年的暑假,课题实验班的老师们号召学生们暑期进行阅读打卡。师生将每天阅读的内容发朋友圈公开打卡,按学号顺序每天有几名学生将自己的打卡截图发送到班级群中,老师每天和学生比赛阅读、比赛打卡,彼此之间的阅读情绪受到激励、感染,迅速高涨起来。两个月的时间,师生不仅完成了《绿山墙的安妮》《三国演义》《根鸟》《最后一头战象》《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本必读书的阅读,各自根据自己的喜爱,还选择了其它经典书籍竞相阅读打卡。

以检测评价为保证

为把握学生是否将阅读经典活动落到实处,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检测评价。一是充分利用评价阅读手册。小组评议,每个月进行优秀阅读手册的评选并且展出优秀阅读手册。二是评选阅读天使。根据学生阅读的数量、质量、阅读活动中的成绩,评选学期中和假期中的阅读天使。评选亲子阅读的典范。根据家长在阅读手册中的填写质量、阅读打卡情况,评选出对学生有影响力的亲子阅读的典范。三是问卷调查。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书、喜欢的读书方式、喜欢的读书活动、阻碍阅读的原因,了解班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实践研究。四是出题检测。出几段关于书中人物外貌、动作描写的精彩段落,让学生写出是谁或者写出章节的内容;出选择题让学生判断出人名或书中情节等,不能顺利答题的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是浮光掠影;测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在阅读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予以肯定,彰显正能量。五是读写结合。引领学生参加各级开展的读书征文活动,读进去,写出来,汇集成册,让学生感受读书的快乐。

结束语

经典书籍是融入生命的精神食粮,知易行难,但只要我们常态坚持,努力落实经典阅读的引领机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涵养道德力量,促进精神成长。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生经典阅读的实践研究》(JCJYC18021124)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小学)

猜你喜欢
草房子手册师生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美食修炼手册
麻辣师生
打雷龙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兔兔自杀手册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