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欧洲的黑死病

2020-03-26 17:30刘少才
生命与灾害 2020年2期
关键词:黑死病佛罗伦萨鼠疫

刘少才

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1347—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2 500多万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也是在那个时期,各个西欧国家先后开始采取集体防疫措施,从最早的各个国家独自作战发展到后来国际间相互合作。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严厉的隔离制度:患者隔离、村庄隔离、往来人员隔离、往来货物也隔离。每个国家的隔离都举全国之力全力而为,从国家机构到宗教,到平民百姓。最终,在1656至1721年间,西欧诸国先后走出黑死病的阴影。

灾难起因

1347年,蒙古帝国的分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1219年—1502年,是大蒙古国的四大汗国之一)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并将瘟疫传入。这里是热那亚人的东方据点,之后这场瘟疫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再到俄罗斯……有关于黑死病的最早记载是在1348年由一名叫博卡齐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的。历史中对黑死病特征的记录,有一些是关于淋巴腺肿的描述,与19世纪发生于亚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一些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推测,这场始于14世纪的黑死病与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种被称为鼠疫杆菌的细菌所造成的。这些细菌寄生于跳蚤上,并借由黑鼠等动物来传播。

疫情发展

据有关历史记载,黑死病于1347年9月抵达欧洲第一站——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11月经水路一下子传播到北部的热那亚和法国地中海港口城市马赛,1348年1月攻破威尼斯和比萨,3月占领了居于意大利中心位置的工商、文化重镇佛罗伦萨。于是,黑死病在这些城市厉兵秣马、集中兵力,通过陆路、水路,辐射到欧洲的四面八方:从意大利北部经布伦纳山口到蒂罗尔、克恩腾、施泰尔马克到维也纳;在法国,以马赛为起点,横扫了从普罗旺斯到诺曼底的整个国家,巴黎在1348年8月“陷落”;1348年夏,黑死病找到了进攻英国的突破口——多塞特郡的港口,8月攻克伦敦,翌年征服整个不列颠;1349年初,黑死病从法国的东北部越过莱茵河,5月到巴塞尔,8月到法兰克福,11月到科隆,1350年抵达汉堡、不来梅、但泽……黑死病的远征又转向北欧、转向东欧;1352—1353年,最终来到了俄罗斯。

欧洲人最初对付这场瘟疫的办法

最初欧洲人并不知道这场瘟疫是老鼠和跳蚤引起的。一开始,他们认为是家畜跟宠物引起的,就把家里的宠物打死扔到街上。此外,他们觉得这可能是女巫的杰作,欧洲大地开始烧死被安上女巫之名的女性。同时,猫作为女巫伴侣,同样躺枪。人类杀死了猫,没有了天敌的老鼠更加方便地把病毒传播到每个角度。

到后来,欧洲人又发现这个病是一个犹太女人从西班牙带到法国的。于是,欧洲人又开始迫害起犹太人来。

法国国王菲利普六世当时组织全欧洲最优秀的教授研究黑死病,经过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大脑研究,发现这种病是“邪恶星球污染了空气”。要不得病,很简单,憋住气。另外有学者认为,这种病是靠风传播的;还有的认为,是靠眼波传播的,言下之意,暗送秋波也有可能传播这种病。

那怎么防这个病、治这个病呢?有的医生建议吃辣的食物,越辣越好。还有的建议在门口烧一堆火,阻止病魔进入到家里。还有的建议长跑可以治病。这一切做法都是缘于当时无药可医的原始做法。

佛罗伦萨人对付黑死病的做法

当黑死病开始袭击沿海的热那亚与比萨时,拥有30万人口的佛罗伦萨市的议会马上紧锣密鼓地制定应对之策。基于希腊罗马时代留下的体液医学理论,他们断定黑死病等顽疾的传染主要通过有毒的空气。所以任何能散发异味、制造大量垃圾或污染物的行业都被从城市中移出。这对中心城区的内部环境治理有了很大的帮助。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黑死病的突然降临并没有让佛罗伦萨人丧失理智。到了1348年4月,为防止黑死病继续在本邦境内肆虐,市政议会下令暂时关闭红灯区,防止病患和正常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同时,当局在支付一定量的赔偿后,集体销毁病人们的衣物与普通生活用品,以防止这些物品被小偷或典当铺拿去传入社会中,引发可怕的二次传染。此外,佛罗伦萨也对来自比萨和热那亚的外邦人处以每人500里拉的象征性罚款。然后对这些来客进行集体看管,杜绝潜在感染人群四处活动。

进入4月中下旬,由于发现早期的措施无法遏制死亡人数上升,佛罗伦萨又牵头在各意大利城市间组织防疫委员会。其工作主要包括颁发健康证、建立隔离区、记录死亡人数、组织慈善活动、丧葬事宜和城市治安。市民卫队负责密切监视边境上的外邦人和运尸者,努力杜绝更多感染群体渗入。

“P”字的警示

这场鼠疫大瘟疫来势凶猛,传染广,无药可医。在英、德、法等语言中,当时均用由拉丁文鼠疫“pestis”演变而来的“pest”一词来称呼这种鼠疫大瘟疫。由于黑死病是一种极为凶险的传染病,传播非常迅猛,于是在讲罗曼语和日耳曼语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地方在房屋的墙上触目惊心地写上了一个大大的“P”字——警告、提醒路人,此屋住有黑死病患者,要小心迅速躲开。就像黑死病会传染那样,在墙上写“P”字的做法仿佛也会传染似的:一座又一座的房屋墙上,一个街区又一个街区的屋墙上,均出现了一个个黑黢黢、瘆人的大大的“P”!这也是当时疫区人们仅能做的防护措施,意在警示他人远离。

严厉的隔离制度

面对死亡的威胁,在无药可医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人们还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那就是:隔离。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接触就会染病,那不接触就有可能不染病,所以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隔离。各地开始把自己封锁起来,严禁外人进入,城市的各种集会都被禁止了。

在那个时期,欧洲实行了最严厉的隔离制度:患者隔离、村庄隔离、往来人员隔离、往来货物也隔离。最终,在1656—1721年间,欧洲诸国才先后走出黑死病的阴影。黑死病起讫历时300多年。

欧洲黑死病的教训是深刻的

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而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如鼠类)由蚤叮咬传染给人。这个经由鼠类、蚤类传染的途径,也迟至1898年方大白于天下。故14世纪的欧洲人对鼠疫这种烈性传染病,肯定是毫无招架之力的。

中世纪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专家、历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通常认为黑死病的消失主要归功于免疫的建立、卫生习惯的改变和严厉的隔离制度实施。

1.所谓免疫的建立就是鼠疫的大流行实际上做出了自然选择,将容易感染鼠疫的人淘汰掉了,不容易感染鼠疫的人留了下来,得病没有死的人也获得了免疫。虽然鼠疫在流行的过程中同样存在变异,但总体来说人感染鼠疫的概率在下降。

2.卫生习惯的改善。中世纪的欧洲是贫穷、肮脏的,城市里垃圾任意丢弃,饮用水被生活污水污染,百姓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多人常年不洗澡,甚至一辈子就穿一件祖传的衣服,这自然使得蚊蝇、臭虫、老鼠滋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们开始变得富有,也有了可以换洗的衣服,城市系统的完善使得公共卫生变得有了保证,各种传染病的发生自然降低了,这也包括横行欧洲几百年的鼠疫。欧洲人接受黑死病的教训,所以现在的欧洲非常重视城市的环卫、环保、绿化,很多城市是世界级的宜居城市。

3.与当时西欧各国有组织的集体性抗黑死病行动有关。在这些行动中,隔离是最有效的手段。尽管欧洲在黑死病传播期间有些做法现在看来不是太完善,但有些地方的确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说,遇疫情赶紧隔离,平时注意个人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等等。

猜你喜欢
黑死病佛罗伦萨鼠疫
黑死病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
走进佛罗伦萨——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下
走进佛罗伦萨——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上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饮食结构的变迁与影响探究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浅析西欧黑死病期间的“投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