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研究

2020-03-27 11:40牛彦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教师中学生

牛彦杰

选题背景

随着《课程标准 (2017年版)》的发布,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根据国际体育核心素养的先进理念, 结合中国学校体育的基本国情, 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该课程结构是依据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等设计的,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意义和健身育人功能。

季浏在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解读中提到,体育核心素养中核心是全面发展的人,其中包括自主发展、文化底蕴、社会参与,在大课间活动中遵从学习与健康生活的协调,而大课间活动的发展历史也作为我们的体育学科的人文底蕴,依托科学精神不断发展创新。大课间活动要让学生获得参与运动的益处,要使学生发展体能,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可以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逐步形成体育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1 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分析

以“大课间活动”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从1981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2014年达到最热,至今共有1924篇相关论文。文献描述的省市包括:北京、天津、长春、南京、武汉、重庆、哈尔滨、山西、张家港、河南等十几个城市,整理后发现关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整理如下(见图1):

1.1 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从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方面,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基本相同,部分学校会加入符合本地区或本校的特色内容,但总体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相对传统单调。多数在大课间进行的内容包括广播操、跑操、自由活动等,相对来说体育游戏、球类、武术等内容就很少。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对体育游戏、球类的喜爱,但受限于场地器材等方面,所以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同时,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由于场地器材、资金、天气等因素的制约,也包括学生安全问题,学校体育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更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图1 1981-2018年中学生大课间相关论文数量趋势图

大多数学校一个季度甚至一年都在使用一套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这传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校园中成为了形式,学生“按部就班”,内容上完全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意义,自然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1.2 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参与特征

通过整理得知,在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生对待大课间体育活动总体持喜欢的态度,但是从小学到高中是呈现下滑的趋势。性别因素也是影响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的积极性,但大部分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都能有较积极参与态度,在高中和初中学生在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时常会出现迟到等现象,而普通中学较之重点中学学生的重视程度更低。

从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动机来看,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在支配初中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动机中,主要是为了兴趣、快乐的心情和减轻学习的疲劳,参于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动机还是为了玩和游戏、体育考试或逃避教室学习,还有一部分原因出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参与,这也表明了学校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不到位,学生不能很好的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

从学生参与大课间的次数上来看,各学段学生基本都能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而各个阶段学业压力导致了参与比例的有所差别,小学生参与比例最高,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差。

从学生参与大课间的效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获得可见性的变化,在“质”上没有得到保证,学校只抓住了“大课间活动形式”而没有从体育的强度上做文章,没有考虑学生主体性。

从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体系中,不同地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等都体现出了不一样的评价效果,在学生评价大课间的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时表现出了不同的情况,总体来看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价持满意态度的学生占大多数,除个别地区外。

1.3 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

王登峰说:“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但首当其冲,校长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领导和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高度重视,才能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我国大多省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与管理人员是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有些学校也会让班委或学生会成员辅助管理,而领导的参与度则不是太高。个别发达城市校领导的参与程度高,则影响了学校的大课间开展的情况。

我国大多省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与管理人员是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有些学校也会让班委或学生会成员辅助管理,也因此作为学校班级评价的形式之一,作为班主任时间与学生基本一致,但缺乏专业体育知识,而相对专业,相对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体育老师,在课时多、训练及政教工作,体育教师大量的工作情况下,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评先进等方面上存在不太公平的做法和政策。还有些学校得领导并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他们对体育还有传统的观念偏见,因此对体育教师很不重视,待遇上没其它学科教师好,在教师的评优活动中也不占优势。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观念需要尽快转变,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仍有待提高。

多数学校与管理人员都没能有效的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或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和任课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程度不高,由于不了解所以没兴趣,这也就制约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开专题讲座,做板报有效的宣传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背景及好处,加上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长效的发展。

1.4 中学生大课间体育设施及师资力量

相比较于大城市与中小型城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是不同的。大城市、发达地区、重点学校中的体育器材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而那些中小型城市、欠发达地区、非重点学校的体育器材场地则仅仅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或无法满足。这与地方领导及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与资金投入情况脱不开关系。全国各个地区学校,都存在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充足的场地和室内训练场,一旦遇到下雨,雾霾等天气,就没法进行体育锻炼,也就无法保证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锻炼时间。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管理者是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大课间,而仅仅少数的教师偶尔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在中小学中的体育教师大多数由于自身学历、专业知识、培训、待遇等问题,使得体育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大课间方面的科研较少,所以对大课间的认识也不足,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2 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价值意义

2.1 青年强则国强,中学生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2.2 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保证了中学生每天体质的锻炼,更是体育课堂的延伸,以中学生大课间活动带动体育课从而发展学校体育,也为了更好地为中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了重要保证。

2.3 在新时代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下可以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一项运动能力,从运动中发展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发展。

3 结论

3.1 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也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提高学生自身体质健康。

3.2 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通过对学校体育基本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而不是作为一本教材,使学生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加深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运动健康行为,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3.3 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通过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活动、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把学生的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个性导入大课间活动中。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教师中学生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