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应用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研究

2020-03-27 06:25杨旭刘正彤许海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17期
关键词:骨量上颌种植体

杨旭,刘正彤,许海军

(江苏省盐城市口腔医院,江苏 盐城)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着不断提升,而牙科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涨[1]。牙列缺失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上颌或下颌牙列全部缺失,牙列缺失后的颌骨又称为无牙颌(Edentulous Jaw)[2]。目前针对该疾病的修复方法主要以口腔种植修复为主,但由于上颌后牙区存在上颌窦,如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时,患者牙槽骨发生萎缩,或因其他牙科疾病导致牙齿缺失、垂直骨量不足,为口腔种植带来一定的困难[3]。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上颌窦底提升技术被人们所提出,该法主要分为上颌窦外提升、上颌窦内提升,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情况[4]。本次研究通过分组对比的方法,探究了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选择在我院进行种植义齿修复的上颌牙区锤子骨量不足患者1000 例,按照牙槽嵴与上颌窦底之间的距离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牙槽嵴与上颌窦底之间的距离少于6 mm 分为观察组,反正则为对照组),每组500 例,观察组中有男性264 例,女性236 例,年龄30~79 岁,平均(62.28±4.51)岁,患者牙齿缺失时间分为1个月至3 年,平均(1.21±0.35)年,上颌窦底垂直剩余的牙槽骨高度4.01~7.43 mm,平均(5.71±0.29)mm,共植入种植体523 枚;对照组中有男性269 例,女性231 例,年龄32~81岁,平均(62.25±4.48)岁,患者牙齿缺失时间分为1 个月至3 年,平均(1.19±0.38)年,上颌窦底垂直剩余的牙槽骨高度4.01~7.58 mm,平均(5.67±0.31)mm,共植入种植体523 枚。所有患者均属于上颌磨牙区及前磨牙区牙齿缺损,并发现垂直骨量不足症状。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上颌窦外提升术,给予对照组上颌窦内提升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肿胀情况以及上颌窦底提升的高度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表示,分别予以χ2、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对比

术后记录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主观疼痛评分,通过视觉类比量表作为测量痛苦指数的标准,总分为10 分,分值越高表明越疼痛。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4.25±0.23)分;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为(4.55±0.31)分。t=17.37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肿胀情况对比

术后第3 天对患者的肿胀情况进行评定,共分4 级,无症状:无明显肿胀;轻度:存在一定肿胀情况,但肿胀范围较小,组织较软;中度:存在一定肿胀情况,且肿胀范围较大,组织较硬;重度:肿胀情况十分严重,范围较大,且张力较大,并且相关皮肤发亮,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的上颌窦底提升的高度对比

观察组经相关治疗后,共植入523 颗种植体,均未发现种植体松动及感染等症状,经X 线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种植体提升为3.41~7.82 mm,平均(5.42±0.36)mm;对照组经相关治疗后,共植入523 颗种植体,均未发现种植体松动及感染等症状,经X 线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种植体提升为3.38~7.79 mm,平均(5.39±0.39)mm,t=1.264,P=0.207,两组患者的上颌窦底提升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经相关手术后1 个月内,均未发现植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相关手术效果较为良好。

3 讨论

牙列缺失是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牙科疾病,主要由于龋坏、牙周病、外伤等原因,导致牙齿的全部丧失[5]。随着牙齿的脱落数量的不断增多,导致患者丧失对食物的切割和研磨的方法,从而影响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致使患者胃肠消化功能的负担加重,同时也为患者的发音功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齿音和唇齿音[6],更会导致患者软组织塌陷、皱纹加深、口角下垂等,致使患者面容苍老。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牙颌患者的牙槽嵴、口腔黏膜、颞下颌关节和肌肉神经都会发生进一步的退行性和病理性改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交活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颌窦提升术可较好地针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较为有效地为患者提供相关治疗[7-8]。上颌窦提升术主要是通过较为准确的定位,并通过超声骨刀、扩孔钻等进行穿透,为植体植入及人工骨粉植入实施奠定基础。该技术由国外学者提出,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后,被人们所接受,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上颌窦提升术主要分为上颌窦内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术操作相对较为简便,可较好地促使上颌窦底高度的提升,但相关手术的范围较大,且手术费用较高,导致该法常用于上颌后植入区的垂直骨量异常的患者;上颌窦内提升术的手术范围则较小,可在短时间完成,主要可较好地在患者上颌窦底剩余骨量较少时,较好地完成植体种植,并且较好地保证相关操作的稳定性。为了分析其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在我院进行种植义齿修复的上颌牙区锤子骨量不足患者1000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比发现,所有患者在经相关手术后,均未发现种植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综上所述,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临床种植义齿修补中,使用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相关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较为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骨量上颌种植体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上颌窦口大小与上颌窦副口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