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横突“三长、四翘、五扁”形成年龄的影像学调查报告

2020-03-27 10:22陈世忠韦以宗林远方谭树生陈德军应方光洁
颈腰痛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扁平台州线片

陈世忠,韦以宗,林远方,谭树生,陈德军,应方光洁

(1.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2.北京以宗整脊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00;3.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4.广西民族医院,广西南宁 530000;5.浙江省台州恩泽医院,浙江台州 318000;6.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医院,浙江台州 318000)

根据Wolff定律,骨骼的生长会受到力学刺激影响改变其结构,人类腰椎横突同样是受到力学影响而出现L3横突较长(“三长”)、L4横突向上翘起(“四翘”)、L5横突呈扁平状(“五扁”)的形态特征。为了进一步了解腰椎发育过程中“三长、四翘、五扁”的出现规律,现通过对青少年腰椎正位X线片资料进行统计观察,以探讨其年龄分布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4组1~25岁年龄段人群,并摄取腰椎正位X线片,初步发现9~15岁逐步形成腰椎横突“三长、四翘、五扁”现象(图1)。在此基础上,分别选9岁、10岁、11岁、12岁、13岁、14岁、15岁各年龄段的X线片及部分CT片各20例,作为观察对象。

图1 腰椎横突“三长、四翘、五扁”的三维重建CT(15岁)

2 结果

(1)“三长”:L3横突变长的起始年龄为9岁17例(85%)、10岁3例(15%),见图2。(2)“四翘”:L4横突向上翘起的起始年龄为10岁14例(70%)、11岁4例(20%)、12岁2例(10%),见图3。(3)“五扁”:L5横突呈扁平状的起始年龄为9岁4例(20%)、10岁8例(40%)、11岁4例(20%)、12岁1例(5%)、13岁1例(5%)、14岁1例(5%)、15岁1例(5%),见图4。

图2 腰椎横突“三长、五扁”形成, 但“四翘”不明显(9岁)

图3 “三长、四翘、五扁”出现(10岁)

图4 L3位于腰曲顶点

3 讨论

Williams[1]曾描述腰椎上3个横突较宽,L4-5变化较小,L5横突最粗壮,直接起自椎体及椎弓根。但实际上从正面观察,L3横突最长,而L4横突则向上翘起,L5横突为扁平状。研究表明[2],与四足哺乳动物一样,人类新生儿的脊柱并没有出现腰椎和颈椎向前弯曲,直至6-7个月龄开始坐位后,逐渐形成腰椎向前的弯曲(以下简称“腰曲”),1周岁步行后才形成颈椎向前的弯曲。其中,L3横突最长,是由于L3位于腰曲的顶点(图4),是起于T12和L1-4横突和椎体前缘的腰大肌下行的拐点,也是肌腹的中点,在下肢步行牵引作用下,可适应腰大肌应力需求而发育较长,这也是腰曲形成以L3为顶点主要肌力的原因[3]。L4横突附着一组斜向上的髂腰韧带,至L5已与髂骨平行,其韧带横向作用下,因而L4横突向上翘起,L5横突呈扁平状,完全是各自的髂腰韧带作用力形成。腰椎横突形态“三长、四翘、五扁”的出现规律,与儿童活动力度有关,因此,出现横突形态改变,与年龄呈正相关。

韦以宗等[4-5]研究发现,年轻人坐1 h后,整体腰椎短缩1.2 cm,且腰曲消失,同时腰大肌一侧萎缩变小,导致腰椎旋转侧弯、腰曲消失。该研究表明,受腰大肌应力最大的L3控制着腰椎的旋转;而坐1 h后,不仅腰大肌因屈髋而松弛,且坐位下髂腰韧带张力下降,从而导致上述现象。Barker[6]研究认为,上段腰椎运动范围大于下段腰椎,在上段为37°、下段为16°,这主要与L3横突较长、起到杠杆作用有关;而下段腰椎由于有向上翘起的L4横突及扁平状的L5横突附着髂腰韧带,影响了其旋转度。在临床上,L4-S1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7],多是由于久坐后韧带松弛,或步行不稳、闪挫导致髂腰韧带不平衡,椎体旋转倾斜,导致椎间盘突出所致。临床最常见的腰骶关节病,也多由于下肢步行带动L3-5腰椎不平衡引起。

基于上述理论,中医整脊运用的“腰椎旋转法”[7]可纠正L3的旋转,而“腰骶旋提法”[8]和“腰骶侧扳法”及“过伸压盆法”、“手牵顶盆法”[9]则通过髂腰韧带的作用力,可纠正L4、5的旋转移位。而欲纠正以L3为轴心的旋转侧弯,则必须用“四维牵引(俯卧过伸悬吊牵引)”,通过腰大肌的作用力和髂腰韧带的合力,才能合理地解决腰椎的旋转侧弯,使椎曲变小。

总而言之,腰椎横突在力的作用下发育形成的“三长、四翘、五扁”形态,决定了腰椎在脊柱运动力学和结构力学中的基石作用。

猜你喜欢
扁平台州线片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陶瓷扁平制品表面积的测量方法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