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理论分析

2020-03-27 12:11杨建彩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杨建彩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新;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

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总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

一、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建设增产增质产业体系生态化。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根基,发展生产,让农民富有,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任务,相比之下,比生产发展的内涵更丰富,目标更高,建设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前提,也是推动美丽乡村精神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只有生产发展,才能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才能推动农村事业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立足优势,发展特色农家乐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产业兴旺,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保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态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齐飞,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农业产业生态化具有科學性、效益性和整体性,农业的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建立提质增效的产业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农业生产力低下,缺乏发展活力,需要建设高效高质的产业体系生态化。以资源为基础,协调城镇、县域经济发展,突出重点和亮点,大力宣传,建立激励机制,注重财政引导,培育产业建设者,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休闲农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增大,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结合现代旅游,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一方面通过农事体验、景区资源、生态度假等形式来缓解人们心中的浮躁,回归自然;另一方面能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民增收;鼓励农民创业,营造平台,支持农民大胆创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推进乡镇企业转型,乡镇企业对农业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支持了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多方面的改造建设,改善农村的社会条件;此外,建设“生态宜居”工程,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产业兴旺目标,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的致富梦。

二、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发展可持续自然化。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之重要要求,与之前提出的村容整洁相比,有了更高的新要求。“村容整洁,是指村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齐全、生态环境良好,实现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饮水净化、庭院美化、环境绿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居环境。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显状态” 。村容整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 “五个五”中意义重大,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有了良好的环境,生产发展才能顺利进行,是生活富裕的要义之一,是乡风文明的载体,也是民主管理的实践,村容整洁自然化建设是改善农村脏、乱、差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前提,开展村庄环境垃圾、污水治理、河道清理,提高多种资源利用率,推进乡村居民改造,加强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建设,进行农田环境保护,实现布局合理;推进旧村改造,提高生态景观,鼓励农户进行庭院绿化,实现生态良好的局面。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重点实施环境优先战略、环境基底保护、环境友好宜居、生态文明、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和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物质财富和乡村生态财富共增长,实现可持续自然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谐共处,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的绿色安居梦。

三、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弘扬多样地域特色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保障,“作为农村的一种区域文化,乡风文明直接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法,是社会关系最外在的表现形式” 。乡村文明建设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乡风文明建设,树立农村良好精神风貌,具有先进的品格文化,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乡风文明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习俗,并弘扬多样地域文化特色产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获取筹资渠道,选拔并培训出更多的文体优秀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时代新农民。加强农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形成乡风文明的基础,大力宣传文明创建活动,立足现实,从身边模范出发,塑造典型,学习先进,形成良好的乡风氛围。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弘扬地方乡土文化,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的乡土梦。

四、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实现社会安定和谐化。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之保证,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三治(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其中,自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德治是支撑,三者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乡村治理是我国整体治理的基础,不断健全自治,依靠法治,鼓励德治,建立完善的自治体系。当前存在很多民生问题,如上学难、就业难、养老难、住房难等。美丽乡村建设要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师和教学质量;实现管理民主和谐化,需要创新民主选举,搭建村民自己的连心桥,创新民主决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新民主管理,建设和谐的农村家园,创新民主监督,为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明确“两委”职能,保障村民自治,实现村委会和乡政府的良性互动,确保基层政治稳定。实现民主管理和谐化机制,通过多种治理方式,落实到生活中,创建和谐、有序、安全、幸福的环境,有了农村安定有序的发展,国家的大局才能稳步前进,新时代下,农民的幸福,国家的安定,美丽乡村和谐梦的实现,都离不开有序的治理。

五、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打造生活现代化。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之核心目的。生活富裕现代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生活富裕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消费方式的日趋城市化,形成现代的消费方式,合理消费,注重健康,住房条件改善,农村和城市的消费方式差距缩小;其二,闲暇方式多样化,结合农户需求,改变原来的看电视、听广播等旧方式,逐渐转为各种体育项目锻炼,读书、上网,开发健康的娱乐活动,提升自我,兼顾老年人群体;其三,社交方式开放化,加大农户与外界的联系,突破原有的农业中交流,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可利用手机、电脑等形成开放的交流平台,在交流中学习,与时俱进,发展自我。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实现富民,农民经济富裕,农户的收入水平高,有一定的投入能力,生活热情度高,居住条件好,生活舒适,衣食住行方便、无忧,城乡差距缩小,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利用现代技术,生产高效、优质的农产品,树立品牌;开发农业潜力,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完善公共设施建设,逐步提升乡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鄉村亮化目标;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做好扶贫攻坚工作,引导农民积极投入各项美丽乡村建设。选择正确的路径,树立富民为先的理念,大力发展农业,最终实现美丽乡村的幸福梦。

参考文献:

[1]唐珂.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M].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2]乡村振兴战略编写组.乡村振兴战略150问[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3]唐珂.美丽乡村:亿万农民的中国梦[M].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

[4]徐文辉.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30.

[6]陶良虎,陈为,卢继传.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案例[M].人民出版社,2014.

[7]董忠堂.建设社会主义论纲[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8]骆世明,刘伟民.中国梦·美丽乡村建设 乡风民风[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6.

*本文是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9JDSZK043)。

(作者单位:德宏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现状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现状探析
“旅游+扶贫”视角下促进保定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农村产业融合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困境分析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土地增减挂钩与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机制的构建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