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简单的勾勒吗?

2020-03-27 07:01崔益林
初中生写作 2020年3期
关键词:牛肉汤白描传神

●技法点拨

白描,原本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指不着颜色,也不画背景,只用墨线勾勒人和物的形象的画法。正由于它重在以形传神,不重形似而求神似,后来人们把这种写意的技法引进写作。因此,直白地说,白描就是最朴素平实的写作方法。

概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写作。

一、不写背景,突出主体。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的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凸显出来。

如2018年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王老师和平时不一样了,脸上经常洋溢着的红光被惨淡的白色取代,脚步虚浮,好像随时都会摔倒似的,还带了一个银色的保温杯,毋庸置疑,王老师病得很重。

她坐在讲台前,顶着沙哑的喉咙说:“今天,我们上……咳,第二十课,翻开书……”那一个个的音节就像是被用力推出来的一样,虽然很轻,但是却能听见……

二、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他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如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的开头这样写道: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又如在《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肖像做了这样的描写:

“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

这就是白描的写法,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遭遇和个性都显示了出来,既没有夸张,也没有刻意修饰,却显得更加真实。

三、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白描不仅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白描的作品,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不抽象地描绘人物的心理,不琐碎地摹写人物的装饰。对话、心理、环境和外貌,都紧扣在人物的性格上。绝对避免浮夸,要求简练。一切描写叙述都在显示着人物的个性,绝不模糊或遮蔽人物的形象。同时,从情节出发,找到最能表现其个性的行为特征。

鲁迅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对白描手法有过这样的解释:“‘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自己。”用白描手法写人,可以不去过分渲染、铺张辞藻,它不但简练,而且传神。同时,白描手法往往能带来含蓄的效果,虽着墨不多,却余味无穷。

这里不妨还是以鲁迅的作品为例来诠释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身世是这样介绍的: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寫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鲁迅并没有详细介绍他的身世,而是仅仅从孔乙己“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由于白描用笔简洁,节奏快,利于情节进展,所以很受读者的欢迎。但是,不要以为白描的笔法很容易掌握。

我们在使用白描手法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把握白描与具体叙述的异同。

记叙和描写是并列的两种不同方式,白描是描写中的一种具体手法,它和记叙中的具体叙述非常接近。

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称为白描。白描的功夫,既是作者对生活中人物原型异常熟悉,经过周密观察研究的成果,又是语言精心锤炼的结果。

其次,使用白描的手法时要突出重点。

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白描语言要精练、概括、传神,也就是说,在使用白描手法时尽可能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精练,又传神。

●佳作示例

足球情结

(226600)江苏省海安市紫石中学紫石花文学社吴涵睿

夜幕渐渐地降临了,月亮也渐渐地爬上了天空,高高地悬在空中,那星星似眼睛,稀疏地点在深蓝的天空上。

那夜,外面的世界静得出奇,可我家里却热闹非凡,因为一年一度的中超又开始了,球迷老爸斜躺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球,一边开“足球party”。

我的爸爸是个小平头,脸挺黑,但可以反衬出他牙齿洁白。别看他整天“嘿,嘿,嘿”地傻笑,对足球真是又了解又痴迷。

“进!唉——”看,我爸又在看球了。刚才,他的情绪正由激动万分、紧张万千一下子变成面无表情、怨天怨地——那球咋没进呢?不一会儿,他又欢呼起来。为啥?球进了呗!他一下子就又红光满面、欣喜若狂,就像一只小鸟,要飞起来了。

听妈妈说,只要哪天晚上有球赛,爸爸几乎是无一例外地睡得很晚很晚,甚至临睡前还絮絮叨叨地跟妈妈说球踢得多好、他喜欢的球员多厉害这类的话。妈妈还说,她经常睡到半夜,突然被爸爸的一声“好球!”给惊醒。原来他连在睡觉时都梦着他那“心爱的足球”哇!

这次还算好的了。就在“中超”新赛季开幕的那几天,为了看球前不无聊,他特地煮了锅番茄牛肉汤。球赛开始了,他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一个小时过去了,他突然闻到一股味。难道是牛肉汤煳了?他这样想着,刚要起身,看见一名球员带球“杀”入了禁区内,爸爸便再也无心管他的牛肉汤,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里的球员。等他看完球赛,再去看他的牛肉汤,呵,那还算汤吗?——汤已经烧得见了底,锅下还有一层“锅巴”,锅里面的东西只有黑不溜秋的牛肉和番茄。

爸爸为足球干的傻事还很多,比如说忘记买米,把味精当糖放到稀饭里……真拿他没办法。

足球,爸爸的治病好药;足球,使爸爸不打我的好法子;足球,爸爸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点评

这篇写人的习作,一切娓娓道来,把一个喜欢足球的爸爸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之所以能够给我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就是习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不仅有血,而且有肉。

(崔益林)

猜你喜欢
牛肉汤白描传神
“老板,给我上碗汤”
观音送子图
一碗牛肉汤的故事
感怀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洛阳牛肉汤
白描,你也可以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传神的原文,传神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