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记者的春节回放

2020-03-28 09:54赵梦卓
中国记者 2020年2期
关键词:雾凇度假区滑雪

要么在现场,要么在去现场的路上。八年的新闻生涯,我其实早已经习惯了并且热爱着这样的工作模式,特别是在那些大大小小、浓浓淡淡的节日里,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与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一起度过,十分荣光,同时也收获满满的喜悦和幸福。

关于春节,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说不完的美好回忆:一家老小围坐在餐桌旁,吃饺子、聊家常、看春晚,尽享天伦之乐。入职后,我的春节记忆里,除了家庭团聚之外,更难忘的是走进焕然一新的农村,置身干劲十足的工厂,拜访为国奋战的抗战老兵,深入欣欣向荣的果蔬大棚,报道热情洋溢的冰雪旅游……

几乎每个春节我都奔赴一线采访,记录那些默默为百姓生活保驾护航的辛勤工作者。他们的兢兢业业,他们的朴实执着,他们的动人故事,都凝成我心中的光,促使我不断用双脚向前迈进,去探索人世间那不期而遇的感动,以及鲜为人知的苦辣酸甜。

一、沸腾的春节,供给侧创新的样本

这当中,最令我感慨的便是2016年的春节,一个虽然寒冷却充满温情的春节。此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全国关注、热议的焦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宗旨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那么,推进供给侧改革怎么干?从哪里发力?审时度势,秣马厉兵,吉林日报社财贸部骨干记者在时任总编辑陈耀辉的带领下,从春节前夕开始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深度采访,大量调查研究捕捉鲜活的供给侧创新样本,解析他们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引领新消费的生动实践,以期星火燎原。

由我主要负责采写的《热点中的“痛点”》一稿,选取最能诠释吉林省经济转型升级成果的两大热点:一是吉林省农特产品牌在市场上攻城掠地。在农业大省转型升级的果实中,这是最甘美的一枚;二是吉林冰雪旅游热度“爆棚”。在全省服务业发展攻坚中,这是增速最快的产业。

隆冬时节,滴水成冰。摄氏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记者一行三人驱车前往吉林市,对其冰雪旅游发展进行深度调研。即便我们“全副武装”,穿上了厚厚的长款羽绒服,带上围巾、帽子、手套,还备好了一兜子的“暖宝宝”热贴,也难抵御呼啸的寒风。冬日路况不好,车子不敢快开,偶尔还会在雪地上原地打转儿,因此到达时间比原计划迟了一个多小时。

行驶在吉林市市内,往昔熙熙攘攘的繁华街道变得十分萧条。然而当来到距主城区仅15公里的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另一番景象却令人震撼——

树木银装素裹,冰晶缠绕树枝,冰雪之景如梦,如幻;勇敢者在山巅纵情一跃,脚下生风般驰骋在雪场,冰雪之乐尽兴,尽欢;一家老小来吉林过大年,赏民俗,品美食,冰雪之情至纯,至美……

春节长假期间,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内人声鼎沸、客流如潮。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奔的就是吉林最具特色的冰雪旅游。走进雪具大厅,租雪具的、换服装的游客挤挤挨挨,沸沸腾腾。即便不滑雪,光是欣赏山上的晶莹雾凇,抑或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是极好的冬日体验。眼前的这番热闹场景,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吉林省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新亮点,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到底是什么魔力将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吸引至此?

通过在滑雪场的观察和采访发现,游客来源广泛,既有松花湖滑雪场的“老粉丝”,也有初来乍到体验滑雪的新手;既有退休人士,也有还未上学的娃娃。他们当中,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游客居多,家庭游居多。

我采访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卢雪。他是第二次来到松花湖度假区,这里一流的设施和周到的服务是吸引他的主要原因。松花湖度假区细分化挖掘的“家庭亲子体验消费”正对游客胃口。第一次滑雪的卢雪之妻经过度假区里专业滑雪学校教练的精心辅导,滑得乐不可支;而孩子则被送进度假区引进的日本知名“熊猫人”儿童滑雪学校……

该度假区相关负责人的一席话解答了我之前的困惑:“作为冬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度假区就是把钱花在客人最需要的地方,用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这也是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配备往返市区、火车站、机场的摆渡巴士,在国内主流电子地图上进行精准定位和导航服务,做到出行无忧;开通移动客户端扫码支付功能,让消费者从出行到支付等日常生活,均可享受到便捷、智能的服务……一系列的贴心服务,让游客畅游吉林、品味吉林多了更多理由。

二、“脚打后脑勺”,白雪也能换“白银”

不止在度假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是吉林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最热闹的时候。

每年冬季,前往吉林市雾凇岛一睹雾凇风采,是不少海内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选择。纷至沓来的游客给周边村落带来了发展机遇。韩屯村毗邻雾凇岛,共有280多户村民,85%的人口都是满族。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近年来,这个被誉为“中国雾凇仙境第一村”的村落抓住机会,发展旅游、办农家乐,成了户户奔小康的“致富村”。

之前,我曾两次踏访韩屯村。村民多数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但是也有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开始琢磨着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冰雪资源谋生。起初只是简单支个摊卖卖热饮和小零食,或者偶尔为前来拍摄雾凇的游客提供住宿。

与村庄那时候的零零散散完全迥异,此次走进韩屯,各家院落都收拾得齐齐整整,颇有些规模了。正值春节,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剪纸窗花、冰糖葫芦,弥漫着欢天喜地的气息。

没有城市中那般林立高楼的遮挡,漫天飞雪之下的村庄寒风呼啸,冷彻骨髓,我的脸被冻得红肿,手脚也麻木僵硬,艰苦的采访过程可谓“一把鼻涕一把泪”。然而眼前红红火火的热闹场景让我心中备感暖意。游客走街串巷,赏雾凇、坐马车、打雪仗,不少来自南方的游客未曾见过这般亦真亦幻的奇景,兴奋地连连拍照,有些人直接就躺在雪地上,玩得不亦乐乎,一时忘乎所以!

而第一次来到农村过节的我也是万分期待。此行第一站是一家名为瓜尔佳满族大院的民宿。走进小院,金色的玉米垛,大红大绿的花被子,热乎乎的农家火炕……浓浓的东北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老板关雪是一名“90后”,年纪轻轻的她招待起游客来却是非常娴熟。她时不时地摆弄着手机,用微信、QQ等方式与客户交流。

也许是因为年龄相近,所以关雪跟我的对话很放松,也很“掏心窝”。我俩盘腿坐在热乎乎的火坑上,聊得津津有味。她对我说,这几天忙得“脚打后脑勺”。“每年12月到次年2月都是我们的旺季,除了六七口家人全部上阵之外,我还需要额外聘请七八个人才能满足大批量的接待需求。现在已经开始有人预定明年春节的住宿了。”她说,“不少游客拿着手机照片慕名而来,特意要到我家来住。除了国内游客外,也有印度、马来西亚等外国游客前来。”

□ 上图 2019年12月13日,滑雪爱好者在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新华社记者 张豪夫/摄)

□ 下图 作者在吉林雪博会采访。

夜幕将合,吃原汁原味的满族传统铜火锅,看大俗大雅的“韩屯剧场”表演,这一切让我觉得既喜庆又新奇。曾经使我们习以为常的冰雪美景已然实现了“白雪换白银”,而农民的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都通了无线网络,利用社交软件处理订单,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韩屯村党支部书记胡彦对我说,没开农家乐之前,以往的冬天,人们就是打麻将、会亲友、唠家常;现在村民有了事业,都忙着为游客提供更贴心的旅游体验。“埋头苦干之前,一定要看看游客需要什么。”他说。

发展旅游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以前农民靠种地为生,一家的年收入不过三四万元;如今,韩屯村人均旅游收入就达到了两万多元。韩屯村一般规模的农家乐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规模较大的在20万元至50万元。

三、探查“热点”“痛点”,把新闻印刻在黑土地上

2016年春节期间,除了冰雪旅游的深度采访之外,我还跑遍长春市各大消费场所,了解节日市场消费的“热点”和“痛点”;走进居民区,倾听大爷、大妈需要怎样的“供给侧”;深入生产企业,探访“供给侧”改革创新究竟难在何 处……

通过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记者一行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素材,陆续推出了《吹面不寒“巴蜀风”》《热点中的“痛点”》《三手联弹调供给》供给侧改革系列报道,一经刊发受到广泛好评。中央领导机关对该系列报道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作品荣获第二十六届吉林新闻奖二等奖。

这便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春节采访体会,也许故事里的人也平凡,事也不起眼儿,却让我刻骨铭心。至今我也忘不了从韩屯村回程路上,走在咯吱咯吱的雪地时那种亢奋的心情。农村的新气象,农民的新面貌,无不展露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身为一名吉林人,我以家乡自豪!身为一名记者,我担负重任,在见证时代变迁之际,更要用热情的笔触将新闻印刻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新年伊始,我已备好行囊,只待再度出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在未来的事业中,我要坚持以追求精品为导向,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好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两腿泥”的精神,将手中的笔对准基层百姓,在平凡中找寻不凡,书写精彩的时代华章。

猜你喜欢
雾凇度假区滑雪
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式开业
广东茂名 浪漫海岸旅游度假区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雾凇奇观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滑雪
雾凇岛
美哉,兴凯湖雾凇
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旅游度假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