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联合电刺激定位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环咽肌失弛缓性吞咽困难1例

2020-03-28 03:29王利春田宝超刘杰吕柳黄凤慧张洪丽贾丽娟苗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肌电脑干肉毒

王利春,田宝超,刘杰,吕柳,黄凤慧,张洪丽,贾丽娟,苗维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a.康复医学科;b.彩超室;c.康复治疗科,河北沧州市 061000

脑卒中年发病率已达(60~110)/10 万,男性高于女性,属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约45%,其中环咽肌失弛缓占6%~61%[2]。环咽肌失弛缓指食管括约肌环咽肌开放不完全,食物不能顺利通过食管上口,从而引起吞咽困难。长期吞咽困难不仅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还会增加患者心理障碍,部分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等[3],失去信心,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家庭负担,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针对吞咽困难的治疗方法繁多,如吞咽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电刺激疗法、激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针灸、球囊扩张术、内窥镜扩张、肌切开术、想象训练等[4‐11],普遍疗程长,效果不理想,患者依从性差。采用肌电图、内镜或CT 等引导进行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环咽肌失弛缓效果明显[12‐15],但操作复杂,定位欠准确,成本高。本研究采用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仪电刺激双重定位,进行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吞咽困难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4岁,主因“进食困难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0 天”入院。患者入院前20 余天,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晕、恶心,就诊于当地医院,头MRI提示急性脑干梗死。予对症治疗后遗留吞咽困难,流涎较多,不能经口进食任何食物,鼻饲营养。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消瘦明显,体质量减轻约10 kg。2019年1月10日本科就诊。

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声音嘶哑。双侧鼻唇沟对称无变浅,缩唇鼓腮运动正常。张口正常,伸舌左偏,舌运动灵活,悬雍垂居中。双侧软腭抬升欠佳,咽反射减弱,左侧肢体肌力Ⅳ级,余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左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

头MRI+血管造影+弥散加权成像:脑干梗死灶;脑内多发缺血灶;右侧椎动脉颅内段未见明显显示;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硬化。

吞咽造影:吞咽困难主要发生在咽期,双侧会厌谷、梨状隐窝大量食物滞留,反复吞咽后,滞留食物不能通过环咽肌,并出现口腔、鼻腔反流,环咽肌偶尔开放;吞咽反射启动不良(图1)。

洼田饮水试验V级;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 (Clinical Nursing Swallowing Assessment Tool,CNSAT)评分8 分;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TA‐10)评分29分;急性脑卒中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阳性。

入院诊断:脑干梗死,吞咽困难。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常规康复治疗:咽喉部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训练、针刺、电针和球囊扩张术。7 d后患者流涎较前好转,但仍不能进食任何性状食物。予超声联合肌电引导仪环咽肌注射A 型肉毒毒素治疗。

图1 治疗前吞咽造影

向患者和家属交待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适应症和禁忌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球囊扩张术初步定位环咽肌大体位于C6椎体前(图2)。皮肤和超声探头常规消毒,超声探头横向置于C6水平,定位环咽肌位置。针头连接MyoVoice‐AOW 肌电声音反馈仪(上海诺诚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刺激”模式。在超声指引下选择进针路径,避开神经、血管、甲状腺等器官,定位到环咽肌(图3),逐渐调整电刺激量为0.2 mA,调整针尖角度和深度,当针下有明显紧束感时,回抽无血,注射A 型肉毒毒素40 U,超声下可见药物弥散情况。同法另侧注射,共80 U。注射过程顺利,患者无特殊不适。嘱患者进针部位4 h内勿予热敷。

3 结果

注射后1 d,患者夜间睡眠时未再反复吐涎液,睡眠质量良好。注射后3 d,患者可间断经口进食少量糊状食物,无呛咳,一餐可经口进食约100 ml。注射后6 d,患者可经口进食任何性状食物,包括米汤、馒头、青菜等,无呛咳,基本满足患者每餐所需。注射后7 d 复查吞咽造影,环咽肌开放,双侧会厌谷、梨状隐窝少量残留,反复吞咽可清除大部分残留食物,无口腔及鼻腔反流(图4)。

洼田饮水试验Ⅱ级;CNSAT 评分2 分;ETA‐10评分6分;SSA阴性。

图2 X线球囊辅助环咽肌定位

图3 超声引导环咽肌定位

4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14%(大脑半球)~71%(脑干)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6]。当病变位于脑桥或以上中枢部分,致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疑核及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失去上位神经支配,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功能损伤,从而表现为进食或饮水呛咳,多次小口吞咽、唾液过多,咽下梗阻感及构音障碍等[17]。环咽肌失弛缓是吞咽困难中常见类型,食物在通过喉咽部进入食道时,环咽肌需松弛保持开放状态,使食物进入食管,否则食物不能顺利通过食管上口,引起吞咽困难。肉毒毒素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释放,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引起相应肌肉松弛性麻痹,从而缓解痉挛[18],使环咽肌正常开放。但由于环咽肌较小且位置较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有迷走神经、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和甲状腺等重要器官,易造成损伤,因此环咽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关键是精准定位。

图4 治疗后吞咽造影

目前国内外关于环咽肌失弛缓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定位方法众多。纤维喉镜定位注射往往需要全麻,技术要求高,患者依从性较差,临床实施困难。Atkin‐son 等[19]采用CT 引导下环咽肌注射肉毒毒素,5例患者中3例有效。岳寿伟等[13]采用CT和食管球囊造影联合定位治疗脑干损伤后吞咽困难1例,效果明显。但CT引导操作复杂,辐射大。林晓婷等[14]采用超声定位治疗环咽肌功能障碍1例,注射2 周后环咽肌正常开放。张学敏等[20]采用超声引导治疗脑干梗死环咽肌失弛缓症1例,2 周后吞咽功能改善,4 周后可饮水30 ml 无呛咳。相对于其他定位方法,超声定位操作简单、可视、无创、精准、高效,但不能准确定位运动点。肌电引导仪电刺激定位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本研究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肌电引导仪电刺激双重定位。超声定位直观明了,可观察整个进针过程,准确把握进针深度,直接找到环咽肌,以免误入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减少意外发生可能,减轻患者痛苦。运动点是神经肌肉接头的高密度区域,借助电刺激对确定运动终板的明显优势[21],定位到运动点。本例患者肉毒毒素注射后6 d 基本可正常进食,7 d 后环咽肌明显开放,效果显著。说明超声联合电刺激定位的精准和高效。

本研究为临床环咽肌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提供了更简便、安全、可靠、精准、高效的定位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定位方法对操作者解剖定位和超声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建议联合超声科共同完成。

猜你喜欢
肌电脑干肉毒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有关肉毒毒素的疑问
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与肌电研究
针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生活质量及肌电图的影响
肉毒杆菌有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