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井冈山路地铁站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的思考

2020-03-29 06:27王海琳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3期
关键词:井冈山广场商业

王海琳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

1 项目概况

青岛地铁井冈山路站地下空间开发是结合该地铁站设置的地下空间开发,分一期、二期2 部分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4×105m2。井冈山路站是个大型换乘站点,位于黄岛区CBD核心区域,井冈山路与长江南路交叉口,东侧紧邻黄岛区原行政中心区,区位交通条件非常优越(见图1)。本项目就是依托井冈山路站设置的周边地下商业,主要包含商业、餐饮、地下停车空间。

2 规划条件

2.1 与地铁车站线路的关系

图1 青岛铁路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区位图

本项目设置于地铁站的北侧,与地铁站厅层基本保持同一个标高,地铁出入口通道可以实现与商业建筑的多层联系。最大化地利用地铁站点周边的用地,实现集约化开发,使商业建筑与交通核心凝聚在一起,实现“站城一体化”[1]。建设高效便捷的车站空间,可以使乘客迅速到达预期目的地,有效地提高了周边主要人流的流动性和便捷性,给商业建筑带来更多的人气,从而提升了整个地块的开发和价值。

2.1.1 与站厅层的衔接

由于地铁与商业建筑的功能区别,商业建筑只能在非付费区与地铁相连,本项目主要通过地铁出入口通道与地下2层商业建筑衔接,同时采用双道防火门分隔。地铁A 口东西两侧与北段商业建筑衔接,采用6m 防火门,同时,通道直接连接到地下2 层下沉广场,再由楼扶梯疏散到地面;楼扶梯分2 段设置,在中间平台处设置6m 出入口与地下1 层商业建筑相衔接。地铁B 口同样在通道东西以及北侧与地下建筑2 层商业衔接;地铁楼扶梯分2 段设置,在中间平台处设置6m 出入口与地下1 层商业相衔接,确保商业与地铁设置的最大化联系。

2.1.2 与区间线路的关系

井冈山路下的地下商业建筑与地铁13 号线区间平行布置,地下商业考虑地面道路的覆土情况,采用地下2 层结构,同时确保商业结构底标高与地铁区间顶标高有一定安全距离,保证地铁和商业建筑的结构安全。

2.2 与周边地块的关系

本项目周边为成熟的商业区,主要为商场、超市等大型建筑,结合周边各大商场、酒店、写字楼的地下建筑和大型地下停车场整体合理布局、相互连通,希望打造跨越连接2 个地铁站点、距离最长连通面积最大的地下商业综合体。不仅使得整个片区的商业形成一个体系,也使地上地下空间联系更为密切。

在规划部分的允许下,在施工安全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占用周边建筑之间的用地,加大与周边建筑的联系[2]。以东侧的佳世客超市为例,商业建筑必定有出入口会侵占其前面的广场空间,这对既有的佳世客来说是不利的。但通过地下通道把佳世客地下1 层的商业建筑与地铁站地下1 层的商业连通,地铁站的人流可以直接通过楼扶梯和通道进入到佳世客的地下商业区,从而增加其商业的客流量。建筑两边的高差,尽量采用缓坡道的形式连接,提升行走的舒适度,消除客流的拥堵性。

2.3 与周边道路的关系

本项目用地全部是在道路下方,而建筑的出入口都要设置到地面,这些地面疏散口以及风井等地面的设施与道路的关系就极为重要。

地面出入口首先要根据建筑的平面布置、防火分区的设置调整其位置,而道路红线又从地面层上约束了其出口的范围。出入口不能侵占道路红线,并且需要留有一定宽度给人行道,而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又较大,在设计中只有反复平衡各个要求的利弊,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些矛盾。

井冈山路地下部分全部沿道路方向设置,出入口只能布置在井冈山路两侧。西侧出入口的东面受井冈山路道路的限制,避开公交港湾,最小处留有1.5m 的人行道;西面边线卡住世纪商城的用地线,因此西侧出入口宽度基本上就限定了。东侧出入口的东面边线为建筑的外轮廓线,西面边线要在考虑道路红线和疏散宽度的前提下尽量留出人行道。整个建筑的防火分区布置和疏散口的宽度受制约的因素较多,因此成为了本项目设计的一个难点、重点。

3 有关地下建筑的设计

地下空间被土壤包围,天然就是一个温度调节的设施,对冬季的保温、夏季的凉爽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减少供热供冷的能耗,在节能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但地下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体现在采光、通风、导向等问题上,人们在这样的建筑中天然就会形成一种距离感,因而这些问题就是地下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

3.1 光环境

建筑光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生理健康,在急剧缺乏自然光的地下建筑中,做到将自然光引入到建筑中是人性化设计应该体现的部分。

由于本项目地处道路下方,采光天窗等方式不适于本建筑的特点,而下沉广场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在道路拐角处设置多处大小不一的下沉广场,将自然光引入到地下建筑内部。井冈山路与长江路交叉处的下沉广场面积约为1 200m2,从地面一直到地下2 层,通过景观造型等设施,就可将此部分区域打造成整个地下空间的商业核心区域,周边的商业建筑也就成为本项目最有经济价值的区域。虽然牺牲了一定的商业面积,但通过这个面积可以提升整个商业的价值以及环境,整体来说是有利的。

3.2 通风环境

由于地下建筑与地面的接口很少,自然通风的条件极其恶劣。通风不利就会使得建筑沉闷而不健康,这样的场所很难被大众所喜爱。

设置下沉广场也是一个对自然通风积极有利的方式,更多的自然风可以通过下沉广场进入到建筑内部,改善通风环境。但下沉广场的数量是有限的,其满足不了整个商业建筑的通风需求,更多的只有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去解决内部的通风需求[3]。所以,较多数量的通风机房会占用地下建筑的部分空间,同时,通风管道对商业建筑的净高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地面的新风井、排风井对地面的景观和道路的影响也较大,这些都要结合周边的道路、建筑情况来进行调整。

3.3 疏散交通性

纯地下商业建筑遇到最大的问题往往就是地面疏散口的问题,出入口宽度较大,数量较多,对地面景观道路通行都会有很大的破坏,如何减少地面出入口的数量就是本次设计的重难点。

3.3.1 设置下沉广场

在满足下沉广场规范的要求下,尽可能把更多的防火分区出入口设置在下沉广场内,减少地面出入口的数量。本项目在几个路口设置了大小不一的下沉广场,结合道路状况和景观情况解决了多个防火分区的疏散问题。其中,最北端的一个防火分区完全处于道路车行道上,地面无法设置疏散口,因此,可以通过下沉广场来解决其疏散问题。

3.3.2 设置避难走道

地下建筑设置避难走道也是减少地面出入口的有效办法。井冈山路地下部分是南北长条形,适宜设置南北方向的避难走道,通过避难走道将多个防火分区串联起来,从而减少了地面出入口数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设计中遇到了不少关于规划、建筑等多方面的问题,在与地铁设计结合中也遇到了不少矛盾,是在一步步的设计优化中,将问题逐个解决,使之更为完善。通过借鉴一些地下建筑常用的设计方法,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区位、周边环境等,形成了属于本项目所独有的设计方式,解决了诸多难题,满足了业主的需求。

猜你喜欢
井冈山广场商业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商业前沿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广场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井冈山抒怀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