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校园APP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020-03-30 04:00石红红李城瑶陈盼盼刘利娟任多柱南国平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大学生

石红红 李城瑶 陈盼盼 刘利娟 任多柱 南国平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大学校园APP的发展现状,针对大学校园APP的设计实用性较低、学校对校园APP的运用成熟度不高、学生使用积极性不足等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校园APP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完善校园APP的设计,提高适用性;学校应审慎引进,推行针对本校需求的校园APP;增强学生的下载使用意愿。

【关键词】 大学生;校园APP;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手机APP迅速发展,许多针对高校管理与方便学生学习生活的校园APP相继出现,校园APP从产生到如今短短十数年时间,其发展速度极快,细分种类繁多,以其便捷多样的功能,深受高校各社团及校园团体的青睐。张小桃,梁凤美的《论校园APP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认为:“校园APP是为特定高校学生打造的,旨在方便和优化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服务,于学习、生活、社交、休闲一体化的校园资讯服务平台。”[1]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对于这一新的应用软件在日趋展现其强大潜力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缺乏监管、粗制滥造,广告捆绑、个人信息的泄露等。学生对多样的校园APP褒贬不一,本文将对校园APP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促进校园APP的优化升级和各高校校园APP的择优使用,方便校园管理和学生学习生活。

一、大学校园APP的发展现状

由于校园网络宽带普及、智能手机的更迭,各高校对校园APP的开发和推广,目前校园APP的发展市场广阔。现有的校园APP提供的基本功能大致有4类:校园资讯、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和本地交友,开发的类型主要有官方开发、第三方开发通用型、学生自主研发型3种。[2]但由于手机APP研发的门槛低、缺乏监管等原因,高校成了手机APP泛滥的地方,各高校推出五花八门的校园APP,良莠不齐。学生对目前使用的校园APP,整体满意度不高,认为现行校园APP存在实用性不高、针对性低、广告多、耗流量、涉及个人信息、收费、卡顿、主页混乱、多个并行、管理不明晰等问题,希望更加完善。部分学生对学校强制使用校园APP存在抵触情绪,甚至认为校园APP是多此一举的无用软件。

二、大学校园APP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校园APP的设计实用性较低

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机APP问世,很多学校开发了自己的校园APP,投入校园APP开发的数量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相应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从设计本身看,现行校園APP良莠不齐,实用性低,存在一些有待优化升级的设计漏洞。

(1)实用性不高。现行校园APP推出的功能,由于针对性普遍较低,导致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高,有学生表示,现行校园APP除特定活动外,基本不使用,希望增强其实用性。就甘肃农业大学而言,现行校园APP使用频率较高的有PU、今日校园、学习通、蓝墨云。PU只用于学校活动报名、签到和学分记录;今日校园则用于课表、成绩查询、签到、任务发布;蓝墨云、学习通等则主要用于上课签到和学习资源的使用。随着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教室、课表、成绩等查询功能不用下载校园APP即可实现,可替代性增强。现行校园APP功能单一,使用频率低,使用时间短,实用性不高。

(2)设计漏洞有待优化升级。人民日报在一篇《这些APP让大学生很是无奈》的推文中提到:记者在华为应用市场查询十余款高校强制使用的APP发现,容错性低,体验不佳是普遍现象,每一款APP评分都在‘一颗星边缘,吸引了成百上千条学生的吐槽。学生对现行校园APP的满意度普遍较低,认为现行校园APP存在漏洞较多,影响使用。现行校园APP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有:闪退、卡顿、反复登录、强制更新、主页内容混乱、移动数据同步、耗内存、耗电量、收费、广告多、涉及个人信息等。

2、学校对校园APP的运用成熟度也不高

除了校园APP自身的设计问题外,学校对校园APP的管理也大大影响校园APP的使用感和满意度。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校园APP多为第三方开发通用型,往往不能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只能推出一些具有普遍功能的校园APP,不够接地气,距离本校学生的需求有一定距离。学校对校园APP的运用成熟度也不高,容易出现记录混淆、不明确和多个校园APP并行等管理僵化的问题。

(1)盲目引进,运用不成熟。高校为便利校园管理,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往往盲目引进各类校园APP,导致学生平均安装 3-4个校园APP。又因为校园APP的使用年限不长,学校在使用中由于运用不成熟,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学生对校园APP的使用满意度不高。以PU为例,PU的签到、学分记录和纸质版并行,出现学分记录混淆、不清楚的情况;活动发起后,会显示报名、签到、签退、学分等信息,而由于没有和学分给予认证负责人商定明确,容易出现活动显示学分和最终获得学分不符的情况,挫伤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由于所有活动都需在PU上发起,出现弄虚作假,各大社团、班级,学分不明确的情况,如社团开会、活动或班级主题班会,皆在PU上发起,出现学分制度混乱不公、差距大等问题。

(2)存在多个校园APP并行的情况。由于现行校园APP功能不全面,再加上未整合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和校园卡,导致单个的校园APP不能满足学校的校园管理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往往出现多个校园APP并行或替代使用的情况,造成管理混乱、学生对校园生活不知所措、反复卸载。就甘肃农业大学而言,学生安装有学校或教师要求的校园APP平均3个以上,这些APP之间功能互补或重复,如:蓝墨云、学习通只用于上课签到或学习资料的补充。蓝墨云主要用于教师上课点名签到、发布学习资源、记录学习表现;学习通则用于各高校选修课的学习。再如PU、今日校园在功能上既存在重复,如签到,任务发布,又互相补充如PU专攻于校园活动和学分记录,而今日校园专攻于信息的通知和收集。

3、学生使用积极性不足

学生是校园APP的应用主体,是校园APP的开发方做好市场和用户需求分析的关键,所以学生对校园APP的使用满意度尤为重要。对大学生而言,校园APP是获取资讯、参与校园活动、进行社交和学习生活的新平台,设计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校园APP,提高用户活跃度的运营,是校园APP成功的关键。由于现行校园APP实用性不高、学校管理僵化等原因导致学生下载使用校园APP的主观意愿不强,缺乏持续性。

(1)主观意愿不强。由于现行校园APP自身的漏洞,学生下载使用校园APP的意愿不强,多为学校或教师强制要求,学生在是否下载使用校园APP的态度上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发现和主动下载的意愿,甚至有的学生对下载安装校园APP存有排斥和抵触心理,认为校园APP非但没带来便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2)缺乏持续性。校园APP的留存与促活是运营的重点,有留存才能促活,有促活才能留存,校园APP因其特殊的属性,每年都会有毕业生用户的流失,但相应也会有新生用户的增加,因此不用担心毕业生用户的流失问题。[3]需要注意的是在校生用户的流失情况,由于学校或教师不要求或寒暑假都会出现大批学生卸载校园APP的情况,卸载率高达84.04%,反映出学生在校园APP的使用过程中缺乏持续性,校园APP的留存度低。

三、促进校园APP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校园APP的设计,提高适用性

(1)完善功能,适应需求。为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扩大校园APP的消费市场,研发者可根据学生的切身需要增加功能,增强校园APP的实用性。如借助智能移动终端,整合资源,争取为校园师生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多方位的信息服务。校园APP提供的信息最好涵盖校园工作、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满足校园资讯、信息查询、生活服务和本地交友四大基本职能,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壁垒局限,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全天候、全方位、广地域为师生提供各种的便利,提高校园APP的实用性。

(2)优化升级,更新漏洞。现行的校园APP本身的设计漏洞是影响校园APP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优化更新校园APP的设计漏洞是扩大校园APP使用范围的关键。在流量数据方面:为了提高无网络情况下的可用性,采用本地缓存的设计是必要的。[4]要优化数据,整合功能,缩小储存空间;提高校园APP系统自身的保护力度,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避免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更新数据,优化流畅度;延长登录间期,增加记住密码功能;减少广告推送,避免垃圾信息;設计更新与否的提示程序;优化主页内容,分清主次,分栏分框显示。

2、学校应审慎引进,推行针对本校需求的校园APP

(1)谨慎引进,熟练运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高校引进一款校园APP时应该理性且谨慎,不能为迎合信息化潮流引进一些粗制滥造的APP”,除了谨慎引进,学校在推出一款校园APP时应该熟练掌握它的各功能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疏漏,避免因操作问题带来的管理和运营疏漏,切实的发挥其积极影响。

(2)推行针对本校需求的校园APP,避免泛滥。校园APP应是一款有针对性、实用价值高的应用软件。一般的通用型校园APP虽然满足多数高校校园管理和学生的一般需求,但针对性低,为避免校园APP的泛滥和使用混淆,高校最好能整合教务管理系统、校园卡,寻求切合本校实际、功能齐全的校园APP或推出结合自身需求和特色推出自主研发型校园APP。

3、增强学生的下载意愿

(1)推行学生切实需要的校园APP。学生对校园APP的主观意愿不强最主要的原因是现行的校园APP实用性不高、存在设计漏洞,使用感差等问题,只有给用户带来想要的东西,让用户觉得需要,觉得好用,才能提高使用意愿,增强主动性。因此推行切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校园APP,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校园APP的便捷和用处,才能促使学生主动下载,且提高留存度。

(2)提高认识和操作能力。学生对校园APP的使用持续度低的原因,除了校园APP独特的校园属性和自身的设计漏洞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校园APP的认识性不高、操作不熟练。因此学校在推行校园APP前普及所要推行的校园APP,加强学生认识和使用校园APP的操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初次接触校园APP的不安感和使用失误。只有学生真正了解校园APP的用处和操作方法,感受到校园APP对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和便捷之处,学生在学院或教师要求下载时就会增强下载意愿,也会降低卸载度,提高校园APP的可持续性和留存度。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校园APP有很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但由于设计本身的一些设计漏洞,以及学校对校园APP的运营问题导致校园APP的实用性不高,学生对校园APP下载主观意愿不强,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如果能从设计、学校运营、学生三方面解决校园APP存在的问题,或者研发针对于本高校的校园APP,那么校园APP对于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作用也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张小桃,梁凤美.论校园APP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

[2] 孙净宇,李澈,张震,李雨澈.高校校园APP发展现状初探[J]. 中国传媒科技,2014(06).

[3][4] 林金壕,李丽琼,霍英.校园APP的功能设计与运营研究——以“走进韶院”校园APP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2015(12).

【作者简介】

石红红(1996—)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李城瑶(1984—)女,汉族,硕士,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语言学,本文通讯作者.

陈盼盼,刘利娟,任多柱,南国平,均为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职护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词块教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朋辈关系调查与分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湖南郴州话中的“起”
济南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使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