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教育叫“静待花开”

2020-03-30 03:44熊淑琼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后进生

熊淑琼

摘 要:“后进生”群体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关系着良好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因而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文章以转化“后进生”小周为例,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以及转化的策略,并对案例进行了反思总结。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教育;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09-02

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些“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后进生”。百度百科对“后进生”的定义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后进生”大多智商不低,但由于家庭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性格或行为上出现偏差,最终导致他们成绩不佳。

下面笔者和大家分享一则“后进生”的转化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周,12岁的男孩,是笔者班“后进生”大军中的“头号人物”。七年级开学第一天就因为和同学打架,让笔者认识了他。接下来一周,在老师和同学彼此还不熟悉的情况下,他已经成为“名人”:上课讲话、插嘴、制造异响……甚至与老师顶嘴;课后作业完成与否完全看心情的好坏;课间胡乱打闹,与同学经常闹矛盾,同学都不愿与他来往……每天不是任课教师就是其他学生向笔者投诉他。

起初,笔者总是和颜悦色、语重心长地与他谈话,教育他应该怎样做一个好学生。几次之后,笔者发现他依然故我,没有丝毫改变。终于在他又一次干扰课堂后,笔者把他痛骂了一顿。对于笔者疾言厉色的批评,他始终面无表情,似乎早已习惯。当笔者说请他爸爸来学校时,他突然双拳紧握,两眼圆瞪,杀气腾腾,笔者联想到网上报道的学生对老师下手的事件,不寒而栗。于是笔者马上转换语气,在笔者的安抚下,他总算平静下来,笔者也松了口气。笔者把他“请”出了办公室,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不知道自己是触动了他情感的哪道“阀门”,让他情绪如此失控。

二、转化过程与方法

(一)了解成因,追根溯源

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每个优秀的学生表现是相似的,每个“后进生”却各有各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问题往往在他的家庭中能找到答案。笔者带着疑问去了小周的家,见到了他的妈妈,和他妈妈聊了两个多小时,粗略地了解了他的家庭环境:一个粗暴的父亲和一个懦弱的母亲。父亲教育的方式就是棍棒,或许在小周心中就是“父亲=挨打”,也就能理解他“谈父亲而色变”了,母亲因为生他时难产,又是老来得子,对他是溺爱、纵容无边,所以才有了他在学校的肆无忌惮。一家三口在一起没有和谐过,有的都是争吵。进入小学后,也没有人培养他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他成了教师眼中的“后进生”。后来,他犯错,教师请家长,他的父亲毒打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小学毕业前,他尽管因殴打教师被学校予以处分,但因为是九年义务教育,他还是顺利进入初中,成为笔者班的一员。

通过家访,与他家人的微信、电话沟通,又访谈了他的一些小学的同学,笔者获得了以上信息。笔者知道他是一个家庭温暖缺失、严重缺少人际交往常识的学生,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在行为上没有规则意识。但是所幸他并非一无是处,比如他心思单纯、本性并不恶劣,这都给了笔者转化他的动力。

(二)关之以爱,动之以情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古人有云“亲其师而信其道”,信任是人与人和谐交往的前提。要获取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是必不可少的,要能做到以情动人,以爱暖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们背负着长久的负面标签,因而他们比其他学生更需要关爱与尊重。小周说他自己在小学长期独自一人靠墙坐着,没有同桌,教师对他“不闻不问”,让他“与世隔绝”。他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和教师的关怀。这一学期以来,他屡次犯错,笔者始终都没有让他脱离集体,还让他相信自己是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帮助他重建对班级的归属感。

在生活中,他忘带餐卡,同学不借给他,笔者请他吃饭;他被蜜蜂蜇了,笔者第一时间带他去医务室涂药,还总是关心他疼不疼,他说笔者像他妈妈一样“大惊小怪”……现在,当他有困难时,他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笔者。笔者相信,在他心中感恩与信任的“种子”已经萌发。

(三)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对“后进生”的态度和期待不同,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当你相信他行时,他就真的行;你断定他做不到,他就真的做不到。

“后进生”的一个共同特點就是缺少正面评价,他们体会不到成就感,因而缺乏自信。有时候,教师需要给他们一个机会,放大他们的优点。为了激发小周的自信心,笔者也做了许多工作:增加与他在课堂上的“互动”,哪怕是让他读一段文字,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让他从参与课堂简单的学习活动中寻找成就感和学习的动力。笔者还任命他为教师的“特派员”“特别助手”,比如负责关灯、关电,偶尔帮教师一点小忙……对这些“跑腿”的小事,他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笔者也会给他制定若干小目标,当他有小的进步时,笔者会及时鼓励,如发个奖状、在班上贴公开信表扬……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笔者相信,这会让他慢慢找回丢失的存在感和自信心。

(四)晓之以理,惩戒有方

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说:“我有时候像狮子,有时候像绵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我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对“后进生”的教育,除了胡萝卜,还必须要大棒。爱要有度,惩也要有方。

小周平时大错、小错不断,但是笔者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顿乱骂,或者动辄请家长领回家。笔者会先留足空间让他自己反思冷静,给他自省的机会。因为一个情绪激动的人很难认识自己的错误,等他平静后让他自己写一千字“犯错说明书”(内容包含犯错的动机、经过、心理活动、感受、制定惩罚或者弥补措施等),然后才会找他谈心,晓之以理。这样做后,即使受到惩罚,他也是心服口服。

(五)制定规则,导之以行

苏霍姆林斯基在《爱的教育》中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灵魂”,但是“爱”不是万能的,“爱”的前提是规则。“无规矩不成方圆”,小周从小缺乏规则引导,以致他现在的行为表现无异于学龄前儿童。要彻底改变他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可以先从小处给他制定规则:如课堂上不许讲话,可以让同桌监督,也可自己在课桌醒目的地方贴“禁止讲话、专心听课”等提示语;每节课下课后,他都会来教师办公室汇报课堂上的表现,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并将完成的作业情况拍照打卡向教师汇报……笔者相信,久而久之,这些都会成为他的习惯。

(六)家校沟通,持之以恒

家校及时沟通能够强化教育效果。小周的家庭比较特殊,完全改变他父母教育的方式不是笔者能做到的。而且小周父母年纪大了,教育他时明显力不从心。于是笔者和他家长频繁沟通,终于他的父母表示愿意接受笔者的建议,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与教育。在课堂上,笔者不时走到他身边,关注他的学习状况,课后经常与他谈心,关注他的心理动向。笔者每天与小周父母联系,同他们交流小周在家里、在学校的表现,并根据他的表现共同制定后续的转化措施。为了让孩子摆脱过去的阴霾,更积极阳光,在笔者的建议下,小周的父母带他去长沙咨询了心理医生,学会如何调控情绪。

经过家校一年的持续努力,小周的学习成绩提升或许并不明显,但是他至少没有再与同学斗殴,也没有再因情绪失控和教师顶嘴,眼神也柔和了许多,学习态度端正了,也学会了感恩……这都是可喜的变化。

三、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转化小周的案例中,笔者的思路是追根溯源,先找到问题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寻找对策,不断总结反思,力求达到转化作用最大化。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找到问题症结对转化“后进生”至关重要。“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家庭因素:家庭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②心理因素:学生自身性格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动机缺乏等。③环境因素:家庭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后进生”标签带来的长期偏见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等。通过电话联系、学生访谈、家访等方式,笔者认为让小周成为“后进生”的源头是家庭因素。他无法选择家庭,因而如何让他打开心扉、信任教师、重获自信、激发内驱力是笔者在这次转化案例中努力的方向。

在对小周这样的“后进生”进行转化的过程中,笔者始终坚定信念,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始终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几个原则:首先,保持平常心是前提。俗话说得好:“五个指头有长短。”人生而不同,无论哪个阶段,人的差异都是不可避免的。因而,教师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就是要有一颗平常之心,把一碗水端平,即承认“后进生”的存在,不会歧视、忽视、冷落他们。其次,师生关爱是秘诀。“对孩子的热爱与关心,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爱滋润的地方才会有阳光,学生才会如教师期盼的那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再次,培养信心是核心。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强大内驱力,它可以调动人的潜能,让人保持最佳的狀态,这是任何外力作用也无法比拟的。最后,家校持久合力是关键。转化“后进生”,必须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及时交流反馈,齐抓共管,才会事半功倍。

“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因,转变也不能奢求立竿见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化“后进生”是一场持久战。笔者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会开花的“种子”,只是每个学生的“花期”不同。教师能做的就是用爱守候,“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王立英.关于后进生转化教育的思考及对策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42-43.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后进生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如何对待后进生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