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柴悦颖: 采访时,我陪着援鄂医护掉眼泪

2020-03-30 03:28柴悦颖
杭州 2020年3期
关键词:医护汤圆出院

柴悦颖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我正好忙过年底,拖家带口在国外旅行。一夜之间,同行的团友们都戴起了口罩。我在杭州日报跑健康线11年,SARS、甲流、H7N9禽流感背后之殇屡屡浮上心头。时隔多年,新冠肺炎来势凶猛,这股熟悉的职业焦虑感又上心头。

手机开始一整天响个不停,报社迅速组建了好几个“战斗群”,集结记者回岗待命,深入一线。归心似箭,五味杂陈。我的后半段旅程,几乎在跨国采访、手机写稿中度过。年初二回程,萧山机场已有几个落地航班被整团隔离,幸好我们一家在当晚到达并顺利出关。这一天,也是我正式开始和同事们并肩作战的日子。

定点医院收治情况如何?卫健部门是否安排权威发布?确诊和疑似患者感染途径?驰援医护有哪些一线故事?理清思路,我白天奔波于各大医院,晚上挑灯写稿。

作为一位妈妈,我很看不得采访对象哭。2月8日元宵节,杭州第三批增援武汉医疗队紧急出发。当天凌晨12点多,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专科护士、主管护师傅水娟接到护士长电话,通知一早8点半到医院集合,准备出征武汉。我赶到医院时,她正坐着剪发,看到长发落地,说到清晨还没来得及告别的女儿,眼泪滚滚而下。

她哭,我也哭。傅水娟颤抖着说,前一天晚上,女儿让她讲个睡前故事,她随口说,睡吧,明晚再讲。结果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这支2小时集结起来的266人“敢死队”,要包机前往武汉,接管一家大医院的两个重症病区。医疗防护物资短缺,护士们在缺氧状态下,穿着尿不湿不吃不喝,身心的煎熬非常人所想。出征前的家屬送别,有一种壮士断腕的悲壮。当年SARS时,这些80、90后医护们大多还在学校,这一次,不过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去治病救人,和死神赛跑。

这几日采访中,不断传来好消息。浙大一院、西溪医院、余杭一院,陆续有确诊患者出院。浙大一院收治的新冠肺炎孕妇顺利产下“小汤圆”,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小汤圆”父亲病情好转,第二天也从西溪医院转出,与“小汤圆”母子团聚。余杭一院两位确诊的姑娘康复出院,作为余杭区首批出院患者,这一天,医院安排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临别前,姑娘们向着医护深鞠一躬,那一刻时间静止,无声胜有声。

作为记者,我见证了杭州市防控疫情的铁腕决心和应对疫情的因时制宜。从网上预约口罩到预约口罩统一派送,我紧跟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记录和发布了这些政策的出台。这两条新闻,备受全市人民关注,杭州日报微信阅读量10分钟10万+,24小时达到了180万+!

回顾这段“瞎稿”的日子,也有许多哭笑不得的瞬间。比如采访时,我戴上千辛万苦才拿到手的护目镜,结果镜片起雾成了“睁眼瞎”,被医护们嘲笑;戴上医院小伙伴给的手术帽,落得“浴帽三人组”的绰号;开着暖气坐车颠回报社,测出38.5度“高烧”,只能吹风“退烧”。这些“黑料”,也给这段时间的阴霾添了一点“笑果”。

听说,武汉的热干面很好吃,武汉大学的樱花很美……疫病当下,寸阴若岁。愿我们能早一些沐浴阳光,共享天蓝气清,摘下口罩,互道安好。

猜你喜欢
医护汤圆出院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元宵VS汤圆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大生产
歌颂抗疫医护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汤圆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