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廉政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2020-03-31 13:21查添钰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刘少奇当代价值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刘少奇廉政思想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刘少奇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强化监督,建立权利约束机制;提升修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建章立制,使廉政建设有法可依;强化理论学习,践行群众路线。概括出刘少奇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坚持守正创新,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思想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坚持依法治党,推进廉政建设制度化;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群众路线。

【关键词】 刘少奇;廉政思想;当代价值

刘少奇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与伟大的革命家。终其一生高度关注并致力于党的廉政建设,在革命与和平年代中,从多种维度大力推进廉政建设理论及实践创新,所形成的廉政建设思想对在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高度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1]廉政建设的成败攸关党的执政生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深入研读和解析刘少奇廉政思想的形成过程与内容逻辑,对高效开展党的廉政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刘少奇廉政思想的形成过程

刘少奇出生在国家山河破碎的没落年代,目睹了民族的衰亡与危机。少时農民家庭的艰辛劳作锻造了刘少奇俭朴的品质。加入党组织后,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刘少奇更加坚定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和意志,正是在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激励下,刘少奇领导人民大众愤而反抗,从容拒绝复杂的利益诱惑,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终其一生保持清廉正直。年少时期的忧国、报国之心为刘少奇廉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对自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宽以待人、服务于民,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刘少奇领导者的公仆形象。在白区和解放区工作期间,刘少奇领导了工人运动,对党的廉政制度建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俄罗斯留学期间,刘少奇意识到党的建设必须要向着规范性和严密性发展,并将这一重要思想成果运用到了工人组织建设之中。刘少奇告诫工人们要“把自己洗刷的清清白白”[2]面临死亡的逼迫与金钱的诱惑,刘少奇体现出了过人的意志和胆识,被工人们赞誉“一身是胆”。在国共合作期间,刘少奇廉政思想不断发展,在日趋紧张的环境中,刘少奇清醒的认识到党内个别人的腐败问题,倡导采取民主集中的领导方式,强化了对党员干部的约束与管理。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并坚持以身作则,引领形成了良好的党内廉政风尚。

在领导新中国的社会建设工作中,刘少奇逐步在和平阶段探索形成了完整的廉政思想,针对建国后个别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刘少奇从净化党风入手,进一步主导强化了党的组织建设。其廉政建设体现出了更鲜明的法治色彩,为运用法治方式推进党的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刘少奇廉政思想的形成与其个人的成长及领导革命工作的历程紧密相连,在大量的革命及领导实践中,在爱党、爱国、爱民的精神鼓舞下,建立起了具有深远启示意义的廉政思想体系。

二、刘少奇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强化监督,建立权利约束机制。在刘少奇看来,优秀的干部如果缺少监督“也可能变坏”,因此,刘少奇认为必须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审查力度,尤其要对那些身居高位的干部进行有效的权利监督,避免“特权”现象出现。刘少奇主张创新和丰富党员干部的权力监督方式,主导建立了较完善的监督体系,体现出了鲜明的依法治党特点。重点对党员干部的贪污腐化问题进行有效整治,并鼓励人民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权利,鼓励群众敢于揭发,推动形成了普遍监督的廉政建设模式,体现出了刘少奇对权力监督的卓越构想。

第二,提升修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在白区工作期间,刘少奇对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刘少奇强调,为了保持党的独立性与纯洁性,必须要对党员进行有效的政治理论教育。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强调党员不仅要在艰苦困难中提升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刘少奇主张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教育的理论境界,进一步将党的制度建设与思想建设结合起来。鼓励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守廉洁本性,都要抵御诱惑,使党内的廉政氛围不断形成。

第三,建章立制,使廉政建设有法可依。刘少奇在领导革命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法治思想。作为一个“按部就班的制度主义者”[3]刘少奇强调要将党的廉政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并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规章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并重点强调全国人大代表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均在保证宪法实施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全体党员干部需带头遵法守法,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刘少奇指出:“使全国每一个人都明了并确信,只要他没有违反法律,他的公民权力就是要保障的,他就不会受到任何机关和任何人的侵犯”。[4]刘少奇强调,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必须依靠法律制度的力量对抗“特权”思想。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刘少奇参与制定了24部法律法规,对推进依法治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四,强化理论学习,践行群众路线。刘少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有利于培养干部的公仆意识,为此,刘少奇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向实践转化。建国初期,个别党员干部的公仆精神弱化,刘少奇及时转化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社会公仆”思想,并从民族传统廉政文化中汲取资源,重点针对那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薄弱的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育,刘少奇强调:“马列主义理论,是我们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的武器。”[5]鼓励党员干部加强马列主义学习,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做人民的勤务员”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向群众学习,到群众中去,使廉政建设理论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了转化。并要求新闻部门要加强廉政宣传,号召党员干部牢记公仆使命,这对党的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刘少奇廉政思想的当代价值

历史映照现实,刘少奇廉政思想是党建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是以刘少奇为主要领导者的全体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理论结晶,为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廉政建设提供着科学的启示,具有高度的当代价值。

第一,坚持守正创新,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在新时代、新起点的发端之际,必须要坚持守正创新,积极转化刘少奇的权利监督思想,摆正政治方向,要对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进行全方位的权力监督。坚持党对廉政建设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创新党员干部监督机制。全体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及法律规定,明确政治立场和原则。自觉遵循党章相关要求,增强防腐拒腐、跳出“圈子文化”的能力。尤其要清醒认识商品交换原则与保持党性纯洁之间的逻辑关系,主动将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将自身塑造成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优秀人才。

第二,强化思想教育,提升党性修养。在刘少奇看来,良好的党性修养是优秀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并强调“我们要加强党性教育,不加强就不行”在当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过程中,需进一步使宣传思想工作“活起来”依靠网络新媒体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形式,着力培育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依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党员干部的文化自觉与自信,要重点提炼民族文化资源中的廉政文化,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从而树立党员干部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筑牢党内防腐的坚实堤坝。

第三,坚持依法治党,推进廉政建设制度化。1962年,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报告中重点强调:“我们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严格的遵守法律。”从严治党要依靠法治,刘少奇廉政思想高度强调了依法治党的重要性,为当前全面依法治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新征程中,全体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循“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出巡视利剑的作用,不断扎紧制度的牢笼。需多措并举健全廉政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改进党员干部贪腐惩处制度。与时俱进地结合当前党建的形势及新时代发展对提升党的领导水平的各项要求,增强各项制度的时代性与适用性。此外,要结合新型腐败现象,完善民主集中制,推进新旧制度的合理衔接,以防止出现腐败防治的“真空地带”。

第四,强化理论学习,坚持群众路线。理论学习是党的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以高度的理论清醒,筑牢党员干部的信仰之基。需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学、真悟马克思主义,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学习内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同时要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原则,从内部监督而言,需充分发挥出内部监督及制约机制的作用,推进层级监督。建立上下级纵向监督与同级横向监督的紧密监督网络,避免出现党内“一团和气”与“好人主义”。从外部监督而言,需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强化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职业担当”。[6]此外要重视开展网络舆论监督,大力发展新媒体政务平台,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动新媒体,广开群众廉政监督渠道,吸纳及回应群众的意见及建议,继而建立起党员干部权力监督的长效机制。

总之,刘少奇廉政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个人人生经历及领导工作密切相关,建立了包括权力监督、干部教育、依法治党等丰富内容的廉政思想体系,对在新时代中开展党的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应深入研读及揣摩刘少廉政建设思想,提炼其中适应于当下廉政建设的有益资源,建立高效、健全的腐败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刘少奇廉政建设理论向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转化,从而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走进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

[2] 中共党史资料编辑组.安源路矿工人運动[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15.

[3][4] 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P168.P253.

[5]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16 .

[6] 吴永生.从主客间性到主体间性:权力监督的思维转向[J].江汉论坛,2018(2)62-67.

【作者简介】

查添钰(1989.04.29—)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刘少奇当代价值
刘少奇的读书故事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
刘少奇安源二三事
被哨兵挡驾的刘少奇
刘少奇副主席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