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三种关系”,激发辅警队伍活力

2020-03-31 09:27何进
派出所工作 2020年2期
关键词:辅警警务队伍

何进

江西省信丰县公安局将强化辅警管理,特别是派出所辅警管理,作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警务质效的重要途径,通过正确处理“进与退”“管与优”“训与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全面激发了辅警队伍的活力,有效提升了辅警战斗力,走出了一条符合信丰公安实际的辅警管理发展之路。

坚持严进宽退,增强辅警队伍向心力

一是注重高位发展。将辅警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全力保障和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听取县局关于辅警队伍管理的工作情况汇报,并围绕招录培养、经费保障及优秀辅警转编等问题事宜,在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上研究讨论,形成了一套符合信丰实际,高站位、高标准的辅警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严把招录关口。改变以往各派出所和部门自行招录报备模式,根据各部门辅警需求数量,按照“公开招考、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由县局面向社会统一实施招聘,并在年龄、身高、学历等方面严格标准,实行逢进必统一招考、逢进必笔试面试、逢进必体能考核、逢进必政治审查,坚决把好辅警入口关。目前招录的辅警全部或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或为退伍军人,年龄均在35周岁以下,切实保持了队伍的年轻化和战斗力。

三是执行清退制度。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制定了《信丰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退清暂行办法》,严格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要求,将年度考核、工作业绩、纪律执行、精神风貌等作为辅警去留的主要考核依据,对因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自我要求松懈、出工不出力、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等原因不宜担任辅警的,坚决执行清退制度。近两年,已有11名辅警被清除出队伍。

坚持严管优待,激发辅警队伍凝聚力

一是在加强辅警管理上出实招。制定出台了《信丰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考核细则》,政工监督部门负责对辅警的招录、培训、奖惩、调配实行全流程监管,派出所等用人部门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具体负责辅警的绩效考核和日常管理。坚持季度考核与年度考评的叠加模式,每季度由用人部门进行考核评议,每年度由政工监督部门进行综合考评,以科学、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价每一位辅警。

二是在提高辅警认同感上下功夫。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关心重视,落实了辅警人员编制、职业保障、工资福利等几项重大事宜。目前,全县招聘辅警近500名,人员编制数位居全市前列,并按照“缺一补一”的原则,每流失一名相应增补一名,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战斗力。出台实施了优秀辅警分批转事业编制政策,结合年度考核、工作业绩、在岗年限、竞争考试等方面,已有8名优秀辅警转为事业编制,切实让辅警工作有盼头。全县辅警的工资待遇、保险购买、人员经费等由县财政全额保障,并以工作年限为基准,以逐年递增的方式,不断提高辅警的工作待遇。

三是在提升辅警荣誉感上做文章。将辅警队伍列入慰问范畴,并与正式民警执行同等标准,每年举行“十大辅警”评选表彰活动,嘉定派出所辅警叶桂松被评为2018年度全市公安机关“十大爱民辅警”,并接受市局主要领导表彰。全力维护辅警工作权威,依法打击处置侵犯辅警正当工作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近两年处理了7起侵害辅警正当权益的违法行为,全部处于行政拘留。

坚持严训善用,提升辅警队伍战斗力

一是全员开展岗位练兵。将常态化的轮训练兵作为提升辅警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由政工部门牵头,每年制定辅警队伍“轮值论训、岗位练兵”计划,采取业务学习、实战训练、模拟演练、体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分批次对全局辅警开展为期7天的封闭式训练。2019年开展辅警封闭式训练11场次,参训辅警480余名,切实做到全员参训、全员受训。此外,各用人部门根据警种业务不同,不定期开展授课培训,不断提升辅警的业务能力和规矩意识。

二是配齐配足警用装备。先后投入100余万元,为全局辅警购置了统一规范的警用服装、肩章、臂章等,为一线执勤辅警配置了简易的移动警务通、依法记录仪、单警装备、对讲机、警灯等装备,充分保障了辅警执勤办案等工作需要,彻底改变之前辅警装备单一、配备不齐的状况。同时,制定了嚴格的警用装备使用、保管和移交等制度,避免因管理不严格、使用不规范导致装备丢失、损坏等问题。

三是落实奖励激励政策。以激发辅警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为落脚点,制定了《信丰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绩效奖励办法》,将辅警的工作成效与绩效奖励相挂钩,规定每抓获一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协助破获一起刑事行政案件,给予不同标准的资金奖励,一线执法执勤辅警平均每月可得到绩效奖励金额300元。

猜你喜欢
辅警警务队伍
“名正言顺”让辅警不再尴尬
阳泉“草帽警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警务人才英语口语提升研究
广东省珠海市公安局翠香派出所:“三板斧”管好辅警队伍
身份权责不清:辅警群体的尴尬困境
大雁的飞行队伍
问题与主义:近十年公安警务改革理性反思
还剩多少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