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精准服务的实证分析

2020-04-01 04:45陈娟马国胜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准服务实证分析产教融合

陈娟 马国胜

摘要 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价值追求。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文献分析、特征比较和典型调研方法对农业高职教育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了农业高职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定位,最后提出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5个精准切入点,以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农业高职教育;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精准服务;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03-0280-03

Abstract Serving the countrys major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value pursui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ighlevel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aking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urately serv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and typical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probed into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serving the country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nd finally put forward five accurately cutin points for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ccurately serving;Empirical analysis

近年来,教育部开启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并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价值追求。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开启了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并以此作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入场券,仅江苏省就评选了22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并在此基础上遴选了8所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产业条线,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开启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1-2]。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笔者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采用文献分析、特征比较和典型调研方法对农业高职教育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了农业高职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定位,最后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5个精准切入点,以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1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的比较分析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立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并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进行全面部署[2]。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三农”领域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核心战略[3],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全面部署,也提出20字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并明确了党管农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大原则,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来的五年工作规划任务(表1)。

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比较发现,除乡风文明之外,其余各项内容均为新的提法。其中,产业兴旺是产业发展水平的新要求,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生态宜居是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新提升,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乡村各类规划建设,要在村容整洁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保护,更加注重人的感受;治理有效是乡村治理目标的新导向,将乡村治理由简单的民主化管理提升为有效治理,更加务实和注重效果;生活富裕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標准,富裕与宽裕虽然仅仅一字之差,标准却大大提高(表2)。

2 农业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精准定位

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让第一产业领域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如果定位不准,高职教育将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以苏南五市为代表的农村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生态化、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园区化、农场化、电商化的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已成为苏南现代农业的新特征。转型升级后的新农业对新的农业加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农业技术措施、农业装备设施等“新农工、新农商、新农技、新农装”的需求更为迫切,也对高职教育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新要求。

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应具有精准的定位,应按需求导向,扬长补短,整合内外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成为村庄振兴发展的智库和人才输送的基地,为村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培养人才,省、市、校共建最佳。

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之所以定位于村庄振兴发展智库和人才输送基地,是因为以下特点:一是市县合作对象大多为名气较大的本科高校和大院大所,高职院校机会不多;二是有多年服务乡村一线经验,符合预期;三是人才队伍结构合理,可以满足村庄振兴的实际需要;四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取得成功,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十大典型模式[5],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服务乡村振兴主战场直接建在乡村振兴最前沿阵地的一线村庄,才是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出路之所在,才能直接掌握乡村对振兴战略的最直接需求。

3 农业高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精准切入点

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建设进入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切入点。以具有110年办学历史且直属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最佳路径:采用高职教育专业链对接乡村振兴产业链的精准服务模式,建立专门机构统筹实施农业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具体切入点如表3所示。

3.1 切入点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十条(一)款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第十条(二)款提出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如何培养出能够扎根于农业农村的农业人才,是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6-8]。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在已有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2.0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苏南模式的基础上,推出更加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养模式3.0版,全面按乡村振兴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及时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重点是深入推进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以专业教学改革服务产业需求,以产业需求促进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精准性和原动力。

3.2 切入点二:改革教师服务产业方式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十条(三)、(四)款提出,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2]。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应不断改进甚至颠覆现有为农服务和教师进企业锻炼方式,并改进科研岗管理办法。打破与乡村振兴要求不适应的惯例做法,率先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到县以下农业企业兼职、到乡村兼职创业的政策体系和实践样本,让一部分教授和有专长的专业教师成为去乡村挂职的村干部、到农企兼职的经理人、在乡村创业的新农民。

3.3 切入点三:开展基于实践的政策研究

中央一号文件第九条提出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2]。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采用系列专题形式组建专业性研究团队,重点以地方乡村为样本,开展乡村振兴的产业技术、政策理论、实践案例等相关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来自一线的决策支持、政策储备和政策供给。

3.4 切入点四:开展乡村规划和咨询服务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二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2]。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由过去成功完成服务的团队负责人来牵头组建精英服务团队,对接各级政府,重点对接县、乡、村,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咨询、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咨询、乡村和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团队要做到宁缺毋滥。

3.5 切入点五:开展产业体系特色服务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第三、四条提出,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绿色发展[2]。因此,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根据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依托学院优势专业,按照服务对象的产业体系,跨专业、跨部门组建特色服务团队,有針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重点是针对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产业特点,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地组建花卉、蔬菜、稻麦、果树、设施、休闲观光、环境资源、乡村法律服务等核心团队,从全产业链角度组建服务团队,要让乡村产业能够产得出来、卖得出去,让乡村的产业体系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4 结语

当前,我国农业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面临许多必须回答的新课题。同时,在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高职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大舞台——乡村出现了衰退和衰落。如何培养出能够扎根于农业农村的农业人才,是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9]。乡村萎缩必然导致农业人才需求萎缩,农业高职教育所培养人才失去了施展舞台,进而导致农业高职院校招生难、对口就业难。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必须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对高职教育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培养本土化新型职业农民,来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重大问题[6-8]。

产教融合是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10-11],农业高职教育也不例外。农业高职院校要通过产教融合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高职教育应有作为、能有作为、大有可为。应有作为是农业高职教育的职责所在,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能有作为是农业高职院校专业结构齐全、多年坚持农心不改的特色和优势所决定的;大有可为是新一轮中央农村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为农业高职院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19-04-2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3] 丁绪辉,高素惠,贺菊花.基于文献计量与多元统计的“乡村振兴”领域研究动向与热点挖掘[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280-287.

[4] 张立冬.乡村振兴: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J].群众,2017(20):20.

[5]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模式[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74-79.

[6] 唐广立,赵宝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大发展[J].职业教育,2015(6):6-8.

[7] 马国胜,干方群.新型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的研究思路探析:以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太仓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56-258.

[8] 马国胜,李振陆,邱学林. 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苏南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72-75.

[9] 陈娟.马国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4):269-271.

[10] 杨善江. 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11] 陈娟,马国胜. 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定向培养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4):232-234.

猜你喜欢
精准服务实证分析产教融合
精准发力人才培养服务县域跨境电商
谈文化馆“精准服务”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中的作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