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英译本中灯谜翻译的对比研究

2020-04-01 06:48刘梦卉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红楼梦

摘  要:谜语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语言形式,而《红楼梦》中的谜语又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因此《红楼梦》中谜语的翻译困难重重。本文旨在对比分析杨宪益、戴乃迭以及大卫·霍克斯所译的红楼梦译本中有关灯谜翻译的不同风格和特色,并为翻译工作者提出可行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红楼梦;灯谜翻译;翻译对比

作者简介:刘梦卉(1997.4-),女,汉族,辽宁葫芦的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向:翻译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5-0-02

一、引言

谜语精巧简短,且极具艺术技巧,是一种文学趣味语言,深受人们喜爱。但由于谜语内容包罗万象,且各个民族的谜语中都蕴含着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谜语翻译的过程往往困难重重。如何使译语读者尽可能得到等量的文化信息,同时又保留源语言的艺术美感,成为了谜语翻译的一大难点。《红楼梦》中有大量谜语,书中的谜语与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情节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红楼梦》谜语的翻译又增加了难度。在《红楼梦》的译本中,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以及大卫·霍克斯译本广受学者好评,笔者认为有关《红楼梦》杨、霍两译本谜语翻译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对比杨、霍两译本:其一,是否准确无误地将原文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其二,是否再现了原文的修辞手法;其三,是否体现原文灯谜音韵美的特点;其四,是否反衬出人物性格、揭示出人物命运。

二、中文谜语的特点及其翻译要求

谜语的特点就是用各种方式来迷惑对方,谜面要用隐喻或者暗示把谜底巧妙地隐藏起来,可以拆分文字,也可以刻画品物,但在内容方面应该婉转而又贴切,用巧思体现出事物的特征,为猜谜者提供隐藏线索。因此,中文谜语英译具有三点要求。首先,在内容方面,谜语英译应做到底面扣合。谜面和谜底要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谜底既不能过于浅显,也不能过于含蓄。其二,译文须形式工整。中文谜语多使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形式工整的效果。译文形式工整看似简单,但实际翻译中,往往有很多复杂性和特殊性。其三,译文须保留原文的音韵美。

三、《红楼梦》中灯谜的特点

首先,《红楼梦》中的灯谜突出了人物性格。灯谜的谜面、谜底、内容、用词、韵律,以及猜灯谜之人的状态等细节均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其次,预测了人物的命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谶化。《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每个人的命运也不尽相同,但又息息相关、错综复杂。

《红楼梦》中的灯谜精妙的写作手法为读者增添了许多阅读趣味,与此同时,就翻译而言,这种高超的艺术手笔也为译者增添了许多翻译上的难题。如何将《红楼梦》灯谜的众多特点以相同的艺术手法再现出来,从而使译文达到原文的生动鲜活,则是其翻译的关键。

四、《红楼梦》杨、霍两英译本对比

《红楼梦》的译本众多,但流传较广泛、口碑较佳、研究最多的英译本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杨宪益与戴乃迭合作所译(以下简称杨译),另一個是大卫·霍克斯所译(以下简称霍译)。由于二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这两个译本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同时,也各有优劣。杨、戴的主要目的是向外国读者传输中国文化,因此杨译忠实原文,对源语文本负责,向作者靠拢;而霍则主要面向外国读者,重视译文的语言风格和形式表达,以读者为中心。

五、《红楼梦》灯谜翻译对比

例1:“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打一用物)”

杨译:

First Brother has eight corners,

Second Brother two horns instead;

Second Brother likes to squat on the roof,

First Brother just sits on the bed.

霍译:

Big brother with eight sits all day on the bed;

Little brother with two sits on the roofs head.

这是贾环所作的灯谜,谜底是枕头和房脊上的兽头。贾环不学无术且语言粗鄙,因此他的谜语谜面不仅浅显而且牵强。他将“枕头”和“兽头”称作兄弟,根本毫无道理。作者通过这则灯谜凸显了贾环的人物性格特点,如何灯谜所体现的贾环的人物特点体现出来是这翻译这句谜语的重点和难点。杨译本忠实原文信息,将诗谜分为四句,其中二四行“instead”和“bed”押韵。整个诗谜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内容上却幼稚俗气,符合原文贾环的草包形象。原文的灯谜为四句霍译本将其合并为两句,且音韵方面译文合辙押韵。在内容上,“two”与“eight”后没有修饰的名词,语法有误、语义不通,与原文多余的“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这两句话反复使用“brother”,“with”,“sit”,“the”这四个词,体现出贾环词汇量有限、毫无文采可言。由此可见,与杨译本相比,对于这一句灯谜而言,霍译本略胜一筹。

例2:“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杨译:

The monkey, being light of limb, stands on the topmost branch.

*lichee--homophone for “stand on a branch”

霍译:

The monkeys tail reaches from tree-top to ground.

这则灯谜出自贾母,谜底是荔枝。“站树梢”和“立枝”同义,而“立枝”和“荔枝”同音,因此谜底是荔枝。贾母的灯谜看似简单,没有什么诗意可言,但短短七个字其中却大有深意。杨、戴二人为了消除读者的阅读障碍、弥补因谐音双关的不可译而造成的意义缺失,译文在谜底上加了脚注。然而,译文没有体现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关系。相比较而言,霍译本虽然没有忠实原文,但保留了树和猴子这两个重要意象,类似于意译。霍译本中,“The monkeys tail”是“long end”的意思,而“long end”谐音“longan”,也就是龙眼,谜底从原文的荔枝,变成了另一个水果龙眼。这样翻译虽说是对原文的“篡改”,但是保留了谜底和谜面之间的趣味性,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因此,霍译本的这句话可以说得上是翻译谜语的典范,极其巧妙。

例3:“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杨译:

Its body is square,

Its substance firm and hard;

Though it cannot speak,

It will assuredly record anything said.

*assuredly--homophone for writing brush

霍译:

My bodys square,

Iron-hard am I.

I speak no word,

But words supply.

这首灯谜出自贾政,谜底是砚台。“有求必应”的“必”和“笔”谐音双关,如何翻译出谜面和谜底“笔砚”之间的关系则是关键。杨译本同样忠实原文,采取直译夹注的方式侧面建立了谜底和谜面之间的联系。反观霍译本:在内容上,与原诗一直;在修辞上,没有保留谐音双关,没有提到“必”或“笔”,但“Iron-hard”、“speak no word”、“words supply”清楚地译出了砚台的功用,尤其是“word”体现了谜面与谜底之间的关系;音韵上,译文二四行押韵;在体现人物性格上,译文采取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以谜喻人,巧妙地再现出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隐藏之意。

例4:“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打一用物)”

杨译:

No end to the labours of men, to heavens decrees,

But labour unblessed by Heaven will fruitless be.

What causes this constant, frenzied activity?

The uncertainty of mortal destiny.

霍譯:

Mans works and heavens laws I execute.

Without heavens laws, my workings bear no fruit.

Why am I agitated all day long?

For fear my calculations may be wrong.

这则灯谜是迎春所作,谜底则是算盘。其中“阴阳”泛指数字。同时,“纷纷乱”是指算盘上的算珠拨动不止,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杨译本忠实原文、合辙押韵。同时,译文中的“heavens decrees”、“unblessed by Heaven”、“uncertainty”等表达增强了译文读者对本谜语诗谶性特点的理解。然而,这并不是诗歌而是诗谜,美中不足的是,杨译本没有处理好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关系,译文读者很难从这句诗谜中读出其与算盘的关系。再看霍译本,同样再现了原文的信息以及原诗谜的音韵美。与此同时,霍克斯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最后一句的“calculations”,体现出算盘的功能,建立了谜面和谜底之间的联系。因此,就这一首诗谜而言,霍译本似乎略胜一筹。

六、结语

由于《红楼梦》中谜语独有的复杂性,译者需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处理谜语、翻译谜语,从而提高谜语的翻译质量。从总体上讲,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多采取直译夹住的手法;而霍克斯则多以译入语读者为中心,译本更灵活巧妙,用了很多巧思。由于二者的翻译目的不同,因此译文读者不能凭自身喜好评价优劣,更不能由此评价译者优劣。对于《红楼梦》中灯谜的翻译而言,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再现原文信息,对译文读者负责;其次是处理好谜面和谜底之间的关系;最后,由于《红楼梦》灯谜特有的诗谶性,译文应从内容、选词等方面体现出人物性格并揭示人物命运。

参考文献:

[1]Hawkes, D. (1973). The Story of the Stone. London: Penguin Books.

[2]Yang, H. & Gladys, Y. (1978).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3]曹雪芹,高鹗. (2010). 红楼梦. 北京: 中华书局.

[4]李晶. (2015). 道阻且长,溯洄从之——杨译《红楼梦》底本问题中的译者主体性述评. 红楼梦学刊, 第二期.

[5]刘迎姣. (2012). 《红楼梦》英全译本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 外国语文, 第一期.

[6]钟敬文. (1980). 民间文学概论.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