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考评

2020-04-01 04:42李伟明
杂文月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分管科长稿子

李伟明

吴小丁刚转业到地方工作时,听人说机关单位套路深,务必小心谨慎,方能理顺各方面关系,于是决定做一个低调谦虚的人,一个团结友爱的人,一个走到哪里都受欢迎的人。

作为单位的副职领导,吴小丁分管了宣传教育等工作。上任没几天,单位宣教科长交上一篇拟发市报的通讯稿请吴小丁审阅。吴小丁看过之后,觉得稿子文从句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基本不用怎么修改。唯一让他感到不妥的是作者署名那一栏,首先署的是他的大名,然后才是宣教科长和宣教干事。

吴小丁提起笔,对宣教科长说:“稿子是你们二人辛苦整出来的,我怎么能无功受禄加个名字呢?这就不大好了。”说罢,一笔把自己的名字划去了。

宣教科长满脸客气地说道:“领导审核把关也很辛苦呀,甚至比写初稿还辛苦呢!我们按惯例都是这样做的,凡是看了稿子的领导就署名,并没什么不妥。”

吴小丁笑着说道:“稿件是你们的劳动成果,把关是领导的分内事,即使提了修改意见,也是正常的工作,怎能利用职务之便占据他人的劳动成果?何况,这种署名,对年轻人的进步更重要。以后就这样定了,你们写的稿子,都不必挂我的名字,把露脸的机会留给基层的同志。”

宣教科长见吴小丁说得认真,点点头出去了。从此,宣教科报上来的稿子,再也不掛吴小丁的名字了。但是吴小丁审稿依然认真,有时稿子改得满纸通红,实在不满意的,还要他们推倒重来。即便如此,他也坚持不挂名,要求谁执笔写的初稿就署谁的名。

说到写文章,吴小丁也算是过来人了。他在部队时便是个笔杆子,各类文章写了不少,还出版了几本作品集。到了地方后,还是没有放弃这个兴趣爱好,依然业余坚持写点东西,经常有文章发表在各种报刊。当然,到了地方后,他觉得行事要低调,发表文章改用笔名了,平时也少和身边人说起这些事,出了书也不赠送给同事们雅正。所以,即使是宣教科的笔杆子,也不知道这位分管领导还有经常动笔的习惯。吴小丁对自己这一“保密”工作甚为满意。

吴小丁在部队搞政工出身,对宣教工作轻车熟路,分管以来,单位的各项工作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有文有图有声有影。除了常规的宣传,单位一年之内还策划实施了几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活动,一时好评如潮,受到上级的肯定、群众的认可。当然,但凡有人提到这些事,吴小丁都很谦逊,要么说是得益于局主要领导的亲自谋划高位推动,要么说是具体执行科室的同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结果,总之就没自己啥事。大家听了这话,也就客气地笑笑,不再多说。

吴小丁听人说,在一个单位上班,若要广结人缘,光做好工作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多表扬他人。这事放在以前来说,是吴小丁的一个短板。现在,到了新单位,刚好从头开始,学习表扬。于是,吴小丁便经常表扬他人。比如和别人聊到战友话题,他便说,自己的战友们有多优秀,个个都有一技之长,就自己在部队学习不够,只能做点万金油式的行政工作。比如和别人聊到同学话题,他便说,自己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出了哪些能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如何大显身手,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多么的逊色。比如和别人聊到老乡话题,他也是把一些优秀的老乡抬出来,让自己显得黯然失色。再比如聊到同事话题,他更是把一个个同事夸得多么的勤劳奋进、出类拔萃,好像整个单位就自己在偷懒在拖后腿。

如此差不多一年下来,吴小丁把自己的形象整个重塑了一遍。每每看到大家笑脸相迎的情形,吴小丁心里便暗自感到欣慰:自己的努力,还是颇有成效的。

一年以后,上级派出考核组来单位进行年度考评。按惯例,班子成员都要接受全体干部职工的测评。测评之后,上级把大家对班子成员所提的意见汇总反馈回来,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吴小丁看了一下大家对自己提的意见,主要有三条:一是整体能力平庸,尤其缺乏一技之长;二是工作不尽责不主动,主要依赖上级谋划下级落实,自己习惯做甩手掌柜;三是文字功底较差,难以胜任分管工作。

猜你喜欢
分管科长稿子
老科长的“刻薄话”
及时传达 迅速行动 抓实抓细抓落地 胡志勇副厅长召开分管处室负责人视频会议
当我收到稿子时,我在干什么
谁该分管“安全生产”?
浅谈如何撰写电视新闻中消息类的稿子
分管动迁动心眼鸡飞蛋打悔已晚
四川九寨沟:“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政府采购
科长不在家
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