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途径研究

2020-04-01 07:15王安平杨可
重庆社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发展途径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王安平 杨可

摘 要:乡村旅游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互相促进、互为联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已势在必行。在融合发展进程中,注重“一融合三结合四依托”的乡村旅游业发展途径,处理好“三个关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快速恢复并发展新时代乡村旅游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 F302.2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12-0088-00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0.012.00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新时代乡村旅游开发是在突出乡村性的前提下,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挖掘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与此同时,必须兼顾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相互联动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等产业的升级发展,加快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主要研究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意义和途径,以及后疫情时代率先在全球恢复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意义。从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情况来分析,存在着乡村旅游规划缺乏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存在同质性且未彰显乡村性;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都需要提升。对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研究与应用,旨在改变乡村面貌、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尽快把有条件的乡村发展成为宜游、宜居、宜业、宜学、宜康养的美丽乡村,为国内、国外的旅游者展现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乡村建设成果的吸引力。

一、联系乡村实际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自2019年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评选工作开始,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首次启动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并评选、公布了中国第一批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推荐工作于评选出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等680个乡村,将其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仅仅一年的时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数量在原来基础之上增加了360个。这一数量与2016年末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全国52.6万个行政村相比还远远不够。从旅游人次统计分析,2017年中国乡村旅游人次达25亿;2018年上升到26.1亿;2019年乡村旅游人次出现第一个峰值,达到30.9亿人次,已达到全国旅游总人次一半以上。中国的乡村旅游已成为新时代乡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中国乡村旅游意义重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乡村任重道远。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人次明显下降,到第二季度乡村旅游开始恢复。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将会在全球率先恢复旅游并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业,这种快速发展源于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源于乡村旅游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引起社会积极反响,源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明确的安排,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旅游业的类型,促进中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其具有丰富的内涵,不能仅局限于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而应着眼于“接二连三”、一二三产业融合、功能多样、质量取胜的现代农业产业的兴旺与发展[2]。乡村旅游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性是密切联系一二三产业的新产业新业态。“乡村旅游是涉及旅游、农业、林业、商业、交通、国土、金融等诸多部门和行业的综合性产业,需要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部门的支撑体系支持其发展”[3]。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全面脱贫,中国农村发展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力地契合和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稳定,加快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4]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用五年时间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这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兴旺、促进农村全面进步、提高农民生活富裕程度指明了路线图。随着乡村建设的发展进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步骤,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当前乡村发展的首要任务。目前,通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城乡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乡村面貌获得改善,农业产业得到逐步调整,农民收入逐渐提高。这也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发展契机。从乡村振兴发展背景来看,发展乡村产业是当务之急,“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破解农村空心化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乡村文化旅游需求以及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切合实际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要求的重要现实课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即将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显得至关重要。现代化的农业必然需要现代化的农村;现代化的农村需要发达的非农业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新时代的乡村旅游业是发展非农产业的重要途径。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乡村发展也有了新的期待,这就需要坚持服务为民、不忘初心的宗旨,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产业。“为此,要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振兴。”[6]源于乡村振兴发展出现的新期望,必然会促进乡村旅游的多样化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和鄉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乡村旅游是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全面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在于解决所面临的具体现实问题,并不断促进乡村发展与进步。乡村与城镇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我国乡村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并提出三步走的发展要求,这就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及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的多样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区域,这些不同区域的乡村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发展。中国的乡村特色农业、自然村落、乡村文化等都是乡村旅游的宝贵资源。用科学的方法论把握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内涵实质、实施步骤和目标要求,提高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既因地制宜,又与时俱进地推进各个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不断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新的进展,创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发展逻辑思考,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涉及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实施,必然不断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乡村进步、产业融合、农村居民富裕,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这也必然需要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理论研究的加强,国内学者已在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乡村旅游规划及产品开发、乡村旅游感知与行为、乡村旅游影响、乡村旅游文化保护、乡村旅游土地利用、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者、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与模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7]但是,对新时代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仍然是值得关注的课题,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旅游发展的研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应用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必须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实际、乡村振兴发展实际、撤村合村改革实际,并依托组织引领和人才培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新时代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内在关联

中国乡村旅游源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农家乐,经历了乡村度假经济的发展,伴随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发展得到了人才支撑、资金资助、项目扶持。中国的乡村旅游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正在向多元服务产业结构方向发展。中国新时代的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存在必然的关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乡村兴则国家兴是中华文明演化的客观规律,这就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最大的不同之处。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是顺应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同质化的现象已逐渐被打破,乡村旅游的新理论、新概念正在促成乡村旅游的新发展,使现代乡村旅游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元发展,不同乡村的特色优势均可充分展现出来。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改善和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居民致富的现实要求。

新时代乡村旅游是旅游者到乡村观光学习、康养锻炼、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已广泛受到城市居民的关注。新时代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各个阶段密切相关,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关联。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存在同一性关联。乡村振兴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发生地都是乡村,以发展的实际成效使广大农村居民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乡村振兴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表现为同步发展,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治理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这就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创新的条件和发展的机遇。抓住这一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并根据其乡村实际以此突出乡村性,必然会实现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同步发展。

第二,具有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一致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要依靠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指导,也需要基层和群众的共同创造,拓展农村居民参与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渠道,让农村居民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不同的乡村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景观、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特色农产品,有些乡村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历史故事、文化遗产,这些优势都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业将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导群众致富的重要渠道。

第三,存在三个阶段性关联。乡村振兴战略分三个阶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個阶段都需要处理好阶段性目标与长期性目标的关系,需要对标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性发展目标,处理好这种关联的关键是坚持用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精准定标定方向。为了使农村居民充分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各个阶段的发展成果,必须在及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带领群众不断致富。显然,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着密切关联的、动态发展的、相辅相成的、与时俱进的递进关系。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现代农业及现代乡村旅游业,让乡村旅游业成为乡村度假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成果所惠及对象相同。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同步发展的协调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为了让亿万农村居民有更强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必然要根据客观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第五,乡村振兴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都具有凝心聚力的共通性功能。进入新时代有新任务新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于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农”问题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出现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民不能可持续发展致富。虽然脱贫攻坚任务已基本完成,但是,防止返贫、巩固成果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重要责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涉及“三农”的各个方面;现代乡村旅游的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需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补齐“三农”现存短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审时度势发展乡村旅游,以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第六,现代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具有同步性和融合性发展特征。乡村振兴与现代乡村旅游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在时间上,发展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需要同步进行,相互促进;在空间上,国家正在不断地将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项目资金投向乡村,使乡村交通达到村村通;使乡村产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使乡村旅游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创新乡村旅游多元化特色模式,表现出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同步性发展特征。

三、乡村旅游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途径

中国广大的乡村区域存在着丰富的、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根据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内涵特征、相互关系、发展要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各个时间段的目标任务,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地研究与实施现代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途径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一融合三结合四依托”的乡村旅游发展途径,快速恢复并发展新时代乡村旅游业

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产业之间的融合,其实质是将在结构上不同层次的产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提升、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与经济增长方式。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步,乡村旅游业在其相互包含中融合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发展乡村旅游业,必须思考三个结合。一是结合2020年在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场疫情是百年来在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流行传染病,此次疫情的暴发给全球经济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也给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在后疫情时代,唯有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乡村旅游业。与此同时,这也为中国乡村旅游业的创新变革发展提供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课题。二是结合当前农村合村并居、乡镇调整改革实际。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发展进程及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等原因,乡村发生了四点变化:房屋无人居住、田地无人耕种;有些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心村;部分乡村合并,居民相对集中安置;全国乡村数量在不断减少。这就需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创新乡村旅游模式。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几年来,中国乡村面貌正在发生变化,乡村发展进步正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前进。

后疫情时代,发展乡村旅游业需要在依托发展中创新。一是要依托技术开发人才的引导作用。学习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乡村实际,稳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高起点规划乡村旅游发展定位,精心打造能吸引游客的乡村旅游观光景点和体验田园生活的休闲度假场所,不断地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者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二是要依托特有的乡村旅游资源。考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环境三大要素,根据风土民情、田园风光、生活方式、民间文化、优良传统、经济发展等乡村性的旅游资源,以城市居民为主兼顾农村居民的旅游市场,为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层次和不同旅游要求的旅游者提供绿色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体验旅游、家庭旅游、团体旅游、节假日旅游等方面的优越条件。三是要依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推荐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恢复旅游业。旅游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旅游发展新态势,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旅游产业。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带动下,密切联系乡村实际发展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四是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同步发展。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等措施,以乡村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发展致富创新思路,开辟新的发展渠道。通过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同步发展,振兴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乡村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

(二)处理好三个关系,助推现代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没有统一的样板,只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对于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并具有旅游開发价值的乡村,应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原生态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原生态文化表现出的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等特性构成了乡村旅游业核心竞争优势和异质性资源。”[8]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现代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二是正确处理乡村旅游开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开发现代乡村旅游业,以保护和发展现代农业为前提,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掘当地特有的农业资源,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业。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业又可以融通农业等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乡村旅游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三是正确处理村民、村集体、旅游开发商、旅游项目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处理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性内容是处理好经济利益的关系。通过旅游开发,为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就业岗位,让村民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稳定收益,这是带动村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会出现公司资金入股参与等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开发有收益才能使旅游业得到发展。处理好这四者之间的现实关系,可以形成有效的现代乡村旅游运行机制,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还可以形成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营造乡村旅游优良氛围,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旅游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需要一段时间,制定短期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势在必行。在乡村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村党支部的指导作用是组织保障;政府的资金扶持是前提条件;村民积极性的调动是必然要求;引进外资联合发展是创新渠道。要求把握这几个方面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发展逻辑关系,创造有特色优势的乡村旅游条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首先,落实村党支部的工作职责。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村党支部的职责之一是:讨论和决定本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问题并及时向乡镇党委报告。研究与开发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都需要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和村民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不同乡村的改革发展应从实际出发,结合乡镇区域规划调整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不断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目标。”[9]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任务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目标,村党支部是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组织保证。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同时拓宽现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渠道,實现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乡村旅游和乡村发展与居民致富相结合的局面,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乡村发展和农村居民的必然选择,是增强乡村政府服务意识的必然要求。面对现实的“三农”问题新状况,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条件。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已为乡村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人才和资金的支持,政府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为开发乡村旅游业注入活力。其一,做到路通、电通、水通、网络通、快递通、物流通,这“六通”是开发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有些村还可以做到天然气通,达到“七通”。其二,提升农村公共安全服务和公共医疗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均等化发展。其三,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法制宣传,加强乡村治理力度,改善人居条件,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乡村旅游行业行业素质。开发乡村旅游的目的是吸引国内外游客到乡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学习考察,做好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可以让游客切身感受到乡村旅游的特别之处,并激发起游客再次游览观景、体验乡村生活的意向。

再次,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建设乡村。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也是农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是当前开发乡村旅游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有些农民居住在具有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核心区域,有些农民居住在乡村旅游的受益地带,有些农民居住在城市郊区,在不同利益驱动之下,重要的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确保乡村居民都能感受乡村旅游所带来的发展变化,共同建立起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信心,通过乡村旅游联动其他产业发展,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最后,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渠道,建设美丽乡村。中国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突出不同乡村原有风貌的特征性和人文景观的异质性。不同乡村相比,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面临的乡村旅游具体措施也就不相同。有些偏远山区所面临的自然条件具有特殊性,有些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具有特殊性。根据乡村性,评估是否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不同的乡村所面临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是不同的,唯一共同之处在于资金问题,即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开发乡村旅游业是创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

(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发展乡村旅游业都是以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为目标。乡村振兴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项历史性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有着相互促进的内在关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及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的战略选择,二者互为联动、相互促进”[10]。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乡村振兴发展的实际成效,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联系乡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步骤。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任务。当前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形成农村振兴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在此制度框架及政策体系之下,不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促进与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与质量提升,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以促进乡村全面发展为核心发展目标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11):4-21.

[2]  黄祖辉.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2018(4):2-12.

[3]  银元,李晓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5):182-186+193.

[4]  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1):102-118.

[5]  李勇军,王庆生.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128-133

[6]  叶兴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1):65-73

[7]  黄震方,陸林,苏勤,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地理研究,2015(8):1409-1421.

[8]  张春琳.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及再次游览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60-66+111-112.

[9]  杨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新时代乡村发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5):124-128.

[10]  文丰安.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经验、梗阻及新时代方案[J].东岳论丛,2020(5):70-77.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ch infiltrate,contain and promote each other. It is imperative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ural tourism path of development "one integration, three combinations and four supports", properly handling the "three relations" and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so as to quickly restore and develop rural tourism in the new era,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Tourism, Path of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发展途径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少林武术发展途径及建议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贵州布依傩戏传承发展研究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